![]()
王叔叔退休后一直坚持每天傍晚在小区遛弯,平时身体还算硬朗。一天晚上,他突然感到胸口闷痛,还冒了冷汗。王婶儿急得团团转,想打120,可王叔叔难受到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邻居老李冲了过来,凭着儿子医生多次提醒的“黄金五分钟自救法”,迅速帮王叔叔采取了应急措施。还没等救护车到,王叔叔的痛苦明显缓解了许多。后来医生说,这几分钟的正确处置,极可能是救回一条命的关键。
![]()
很多人觉得心梗离自己很远,其实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急性心肌梗死平均发病年龄已经提前至52岁左右。意外来临时,如何在专业医生赶到前,为自己和家人抢回宝贵时间?
心梗来袭,出现这些信号要警惕
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数据,我国每年因急性心梗导致猝死的人数约为54万,位居居民死亡主要原因前列。心梗最可怕之处,在于来得突然、进展迅速,极易引起心律失常甚至猝死。很多人误认为只有剧烈胸痛才是心梗,其实心梗的5大典型信号包括:
持续胸痛:多为胸骨后憋闷、灼烧样疼痛,可能放射到左肩、下颌、背部。
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冷汗直冒。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冷汗直冒。
![]()
恶心、呕吐、腹痛:尤其高龄及女性更易出现这些“伪装”症状。
呼吸困难、气短:感觉越来越憋气。心慌、心悸,甚至暂时意识模糊。
调查发现,65%的患者在心梗发作前1-2小时有上述预警迹象,但近60%的人选择忍一忍、歇一歇,错过最佳救治时机。心梗越早处理,存活概率越高,因此把握黄金5分钟极其关键。
![]()
黄金5分钟自救法,这3步多救一命
心梗发生时,临床上有一句话: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心梗自救最佳窗口期为5分钟内。正确的自救步骤如下:
立即停止一切活动并原地坐下/半卧
别慌张,更不可强忍走动或自行去医院。专家表示,活动会加重心脏负担,增加猝死风险。此时要靠着墙坐下,如果能半卧(上半身稍微抬高)更佳,有利于减轻心脏负荷。
拨打120,清楚告知病情与具体地点
别担心耽误救治,每一秒都不能延误。大声告知家人、邻居,一起协助拨打120。根据北京协和医院急救数据,提前说明“胸痛+怀疑心梗”可使抢救响应快40%。
![]()
立刻含服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如有,须坐卧静止)
这一步最容易被忽视。家有心脏病史的人,应常备相关药物。用药时必须坐下,不要站立行走,以防血压骤降晕倒。每隔5分钟可重复一次(别超过3次),直到救护车到。同时,保持环境通风,解开衣扣松开腰带,利于呼吸。
如果患者突然失去意识、呼吸脉搏消失,请立即实施心肺复苏(CPR)。每分钟有效心肺复苏操作,可将患者的生存率提高2倍以上。
千万不要喝水、喝茶、服降压药,也未经过专业培训勿自行掐人中、捶胸。
![]()
作为高发人群,中老年人更应重视平时的防控:
规律作息:睡眠每晚7小时以上,按时休息,有助心脏修复,减少发病风险18%。
均衡饮食:低盐、少油、增加蔬菜水果摄入。世界心脏联盟研究显示,膳食纤维摄入超过25克/天,心血管事件风险降低12.6%。
增加运动:每周快走或慢跑不少于150分钟,血管弹性显著提高。
戒烟限酒:吸烟者心梗概率是常人的2.4倍,酒精过量同样损伤心肌。
![]()
定期体检:一年一次动态心电图、血脂血压筛查。
有心血管基础疾病的人,要遵医嘱规范服药,尤其在气温突变、情绪激动时,提前预防极为重要。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收藏以备不时之需,转发给你关心的人! 参考资料: 卫生健康委员会《2022年中国居民心血管健康行为调查报告》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3年第51期:“我国心肌梗死发病率及急救响应现状分析” 世界卫生组织官网:心血管急症自救指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