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惠州将推动惠州港扩能升级,与深圳港口实现功能互补、错位发展,打造大湾区出海新通道。图为惠州港。
![]()
惠州加快融入“轨道上的大湾区”,已拥有广汕高铁、赣深高铁、厦深高铁共“3线9站”。图为惠州南站。
![]()
广东德创新材料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
近日,“深惠聚力·智造未来”2025惠州人工智能+先进制造产业协同对接会举行。本次活动搭建起开放协作平台,推动深莞惠等地在人工智能与先进制造领域深度融合,促进资源共享、技术互通。在会上,一批“硬件制造+软件服务”的优质人工智能项目签约。
这是惠州积极融入深圳都市圈的一个侧影。作为深圳都市圈的两大副中心之一,惠州主动加强与深圳、东莞的对接交流,特别是在交通互联、产业协作、科创协同、生态环保、公共服务、城乡融合等领域加快协同发展,共同推进现代化都市圈建设。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马发洲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梁维春
统筹:罗锐
立足远与近
共同推进现代化都市圈建设
今年8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对外公布。《意见》第一条明确提出,支持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打造世界级城市群,促进城市间定位错位互补、设施互联互通、治理联动协作。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惠州基础良好、优势突出、前景广阔。近年来,惠州积极抢抓机遇,在协同发展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公共服务提质,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早在4月,惠州就在《深圳都市圈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框架下,制定《惠州市融入深圳都市圈2025年重点任务清单》(下称“《清单》”)。《清单》进行全面系统部署,明确重点工作任务,为融深工作定下“路线图”。
5月15日,惠州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率市党政代表团赴深圳市学习考察,持续深化与深圳的交流合作,为下一步各领域各部门开展合作奠定了基础。同日,深圳、东莞、惠州召开深圳都市圈第一次党政领导联席会议,讨论了基础设施、产业创新、生态水务、民生服务等领域合作事项,形成会议纪要,建立定期跟进落实机制。
近期,惠州市大湾区办组织市直部门深入研究提出融深结合点,经汇总梳理后共提出30项融深工作事项,形成《惠州市融深工作结合点清单》。惠州落实好深圳都市圈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常态化协同和沟通对接,进一步推动全方位各领域深层次合作。
打好“十四五”收官战,开启“十五五”新篇章。当前,惠州科学编制全市“十五五”规划,以高质量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惠州在编制“十五五”规划纲要以及国土空间、交通、产业、人才、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领域专项规划过程中,主动与深圳“十五五”规划衔接,为推动深惠协同、错位发展奠定基础。
抓好谋与干
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
今年6月,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产品与服务发布会(惠州专场)暨惠州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大会举行。会上,深莞惠三地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联盟合作正式签约。
当前,惠州积极主动联合深莞打造珠江口东岸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带,推动建立人工智能产业协作机制和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共同推动三地企业在人工智能终端制造、机器人研发生产、软硬件适配、供应链对接等方面深化合作。
从产业项目落地到科技成果转化,深圳、东莞、惠州等城市协同发展的故事不断上演。自2023年深圳市福田区与博罗县,龙岗区与惠东县、龙门县建立对口产业协作关系以来,惠州不断优化提升深惠区县产业协作水平,加快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产业项目建设。
今年前三季度,惠州主平台惠东、博罗、龙门三个片区现有规上工业企业422家,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1.2%;承接产业转移项目75宗,计划总投资224.18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07.93亿元,工业投资总额175.14亿元。
产业分工协作是都市圈一体化的重要内容和关键支撑。目前,惠州紧密联动深莞积极推动共建坪地—清溪—新圩绿色低碳产业组团,研究合作模式和利益共享机制等,共同争取上升为省级区域产业协作平台。接下来,惠州将大力支持深惠协同发展区、大亚湾坪山河科创走廊建设成为惠深区域创新的重要平台,探索深惠共建产业园合作机制,联合深圳成立联合招商工作组,共同推动跨区域产业协作高质量发展。
数据是数字经济时代的关键生产要素。惠州加快推进惠州新型智算中心建设,联合深圳发展算力产业,探索形成“深圳需求+惠州供给”的发展模式。目前,深圳数据交易所惠州数据要素服务工作站揭牌运营,全力推进智慧停车、能源发电、电商金融和电子元件制造等重点领域数据产品上架。润泽(惠州)国际信息港项目作为算力供给方纳入深圳国家人工智能训练场。
方向明,目标定,措施实。惠州正在积极主动融入深圳都市圈,将区域协同的“物理反应”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化学反应”,奋力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
延伸
惠州全力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11月上旬,天气渐凉。在惠坪高速先行工程施工现场,工程车辆穿梭、工人挥洒汗水,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惠坪高速项目于今年7月开工,预计2028年建成通车。
惠坪高速公路是惠州市“丰”字交通主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进一步深化与深圳对接联系的重要使命,将有力支撑惠州融入深圳都市圈。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开启了深惠同城化发展的新篇章。根据规划,深圳都市圈将形成布局合理、衔接顺畅、管理协同的基础设施体系,有力支撑深圳都市核心区半小时通勤圈、都市圈1小时通勤圈建设。
从地理位置上看,惠州西邻广州、东莞,南靠深圳,东接河源、汕尾,是大湾区通往粤东地区的要道。今年,惠州将“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列为融深第一项重点工作。
发达的轨道交通体系,是世界级城市群的“标配”。惠州加快融入“轨道上的大湾区”,已拥有广汕高铁、赣深高铁、厦深高铁共“3线9站”,“三横一纵一联”铁路网基本形成,广惠城际建成通车,公交化运营水平有效提升,大湾区通勤更加便捷高效。目前,惠州持续推进深汕铁路惠州段、惠州惠阳站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开展临深地区城市轨道交通有关项目前期研究工作。
今年以来,惠州加快跨市道路建设,惠坪高速项目已于7月23日动工建设,广惠高速改扩建工程于9月正式动工。同时,惠州持续打通深惠“断头路”,不断提升连接深圳的通行效率,现已打通3条,有2条已建至深圳边界(龙盛二路、龙盛五路)。
如今的惠州,汇聚了海、陆、空、铁等立体交通运输方式。接下来,惠州加强深惠区域交通“十五五”规划的衔接,争取深圳支持惠州建设临空经济区、多式联运基地、机场二期扩建、海港经济区等重大平台。此外,惠州还将推动惠州港扩能升级,与深圳港口实现功能互补、错位发展,打造大湾区出海新通道。
共同打造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
今年7月,深圳、东莞、惠州三市生态环境部门联合印发《深圳都市圈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025—2030年)》(下称《规划》),这是广东省首个都市圈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规划,也是深圳都市圈“1+N”规划政策体系中的首个专项规划,为生态环境共保共治明确“路线图”,对粤港澳大湾区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具有示范引领作用。
今年以来,惠州积极落实《规划》,联合制定配套实施方案,加大跨界河流流域和市域插花地区域环境监管执法力度,积极开展森林资源保护性修复、海域光污染防治等联合行动;协同深圳推进淡水河、潼湖等跨界水环境综合治理,着力提升跨界河流防洪能力,开展跨界河流治理和生态修复工程,共同推进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
都市圈协同发展并非坦途,在突破行政壁垒、公共服务等“深水区”,仍有不少“硬骨头”。惠州持续推进公共服务资源共建共治共享,学习借鉴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经验,推动政务办事标准和服务质效加快与深圳接轨。依托广东政务网“跨城通办”专区,已实现深莞惠335个政务服务事项跨城通办。学习借鉴深圳民意速办经验做法,建立健全“惠民速办”民生诉求工作机制,已于7月1日正式上线。
在民生领域,惠州挖掘深惠两地数据共享应用场景,探索应用场景的落地。比如,利用深圳优质教育、医疗资源,探索推动惠州市中小学、公立医院由深圳托管、合作共建等发展新模式;推动住房公积金信息互通共享,依托广东省住房公积金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深莞惠公积金中心在异地贷款信息、缴存证明等相关信息互联互通。
今年以来,惠州进一步加强两地人文合作交流,联合深圳策划“深惠一程多站”式旅游线路,结合环南昆山—罗浮山、环大亚湾—双月湾精品旅游路线打造,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经深圳来惠州旅游。
链接
惠州融深重点工作
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全力推进深汕高铁、惠阳站综合交通枢纽等项目建设。
加快推进深惠城际惠州段、深大城际大亚湾段等项目前期工作。
加快建设跨市道路,惠坪高速先行工程7月动工建设,广惠高速改扩建项目9月开工。
推动惠东港区碧甲7万吨级多用途码头工程、东马港区壳牌三期液体化工码头工程开工建设。
前三季度航空货邮吞吐量8309.78吨、增长20.91%。全港货物吞吐量累计6790.15万吨。
推进淡水河防洪排涝整治工程建设,提升跨界河流防洪能力。
加快惠州新型智算中心建设,探索与深圳算力调度合作。
携手打造科技创新产业体系
联动深圳、东莞打造珠江口东岸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带。
支持大亚湾坪山河科创走廊建设成为惠深区域创新的重要平台。
配套深圳低空经济产业,融入深圳低空经济产业圈。
挖掘深惠两地数据共享应用的场景。
探索共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深化深惠对口产业协作关系,探索深惠共建产业园合作机制。
规划建设深莞惠产业协同发展区。
构建区域开放新格局
加强与深圳的规划衔接,推动深惠协同、错位发展。
健全深惠人才交流合作体制机制。
设立市驻深招商办公室与七个县区驻深招商组以“1+7”模式,开展市县(区)联动驻深招商。
加强与深圳市基金管理人、优秀投资机构等对接,争取基金合作机会。
引领市侨商会主动担当作为,将深圳优质资源链接到惠州。
发挥深圳风投机构的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引导惠州风投机构以跟投方式加大对拟上市企业的投资力度。
共建公共服务优质生活圈
探索开展惠深中小学结对共建。
争取深圳高校与惠州市相关单位、企业共建就业实习基地、实践教学基地。
学习深圳公立医院发展新模式,探索与有关高水平医院共建合作。
推动医保经办服务同质化管理。
深化深惠两地文化艺术交流。
强化与深圳110的联动,加强协同作战,不断提升警情处置效能。
聚焦群众关切的跨界污染问题,持续开展联合执法工作。
协同深圳推进跨界水环境综合治理,开展跨界河流治理和生态修复工程。
深化深惠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实现建筑垃圾源头、运输、处置端全链条监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