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风了!“强省会”好像越来越“香”了。
今年,四川喊出:四川需要一个经济体量更大更强的成都;云南昆明喊出:当好排头兵 奋力强省会;甘肃喊出:要以更大决心、更实举措、更强合力推动强省会行动取得新成效、实现新突破;青海喊出:锚定“强省会”战略目标不动摇。
甚至连直辖市重庆都在搞两江新区“三合一”了,仔细一想,两江新区“三合一”不就是城市版本的“强省会”战略吗?既然全省可以支持省会做大做强,同理,一个城市自然也可以支持核心区做大做强。
01
强省会,卷起来了
此时,你会发现,对于西部地区而言,“强省会”战略不再是能不能搞、该不该搞的理论问题,而是发展到了该如何搞、怎么搞的实际问题了。
坦白讲,在我的印象中,第一次见四川省这么直白赤裸的喊出:需要一个经济体量更大更强的成都。这背后,我想或许是感到了一些竞争压力。
当我国很多地方还没有实施“强省会”战略的时候,四川似乎也没有专门强调“强省会”这件事,但是当越来越多的省市都开始搞“强省会”战略的时候,四川也坐不住了。
![]()
于是在前段时间,四川省专门印发了《关于支持成都做优做强极核功能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将支持成都持续做大经济总量、做强核心竞争力。
这下就热闹了,要知道很多搞“强省会”战略的省市,都在研究四川的策略和成都的发展路径,所以连“强省会”这么成功的四川如今都还要大力推动这件事,那么接下来,其它省市自然也会跟进加速推动“强省会”战略,这不就卷起来了吗。
02
今年,关于“强省会”战略,西部地区为什么格外着急?
近20来年,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GDP总量对比越来越焦灼了。
![]()
作为追赶者的西部,如今和中部齐头并进,不过,这样的局面可能被两件事给打破。
一是国家对中部崛起的政策倾斜开始加大了,今年,明显能感觉到国家在多个场合和政策文件中多次提及并强调了中部崛起战略。
包括在今年,国家印发的《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里,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位置也提到了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档。
二是中部地区的区位优势更便于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同时中部地区正在快速推进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的深度对接。
安徽跑步进入长三角怀抱,河南向北对接京津冀,向东融入长三角,湖南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合作搞得如火如荼,山西在加速融入京津冀,江西在加速融入长三角。
所以在东部率先发展和中部崛起提速的局面下,西部只好加快“强省会”战略的推进,提高其竞争力,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资本和技术肯定会向回报率高的地区聚集,这都是符合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理性选择。
03
成都的例子太“鲜活”了,谁不想学呢?
四川“强省会”战略的成功,使得成都对人口、技术和资金的虹吸力度越来越大,看似是简单的资源叠加,其实这种强者恒强的“马太效益”让成都吃到了不少政策红利以及大幅增强了招商引资的吸引力。
比如地铁的批复(创下全国地铁运营里程最快突破500公里的纪录);比如都市圈的批复(全国第三个、中西部第一个)。
去年,四川外商直接投资到资26.1亿美元,规模连续6年居中西部第一;全省存量外资企业5615家,总量居中西部第一,其中成都始终扮演着四川招商引资“定海神针”的作用。
![]()
如果四川没有实施“强省会”战略,成都就不可能有精力和魄力加速建设连接德阳、资阳和眉山的城市轨道交通,更不可能有实力建设都市圈并向周边城市转移产业。
其实可以把成都看作四川省的“引子”,用成都吸引投资商来四川,然后就逐渐形成总部和研发在成都,生产制造在周边城市的完整产业链,这样的产业链配套的例子在成都都市圈已非常常见了。
综上所述,西部各地区要想形成群雁齐飞的大场面,就务必要有头雁来引领,所以,近几年,西部很多省市都在喊“强省会”、“强首府”,因为“强省会”战略不是终点,而是西部地区在特定发展阶段的关键跳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