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作为2025首都侨智发展大会八场产业对话之一,“智启未来·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对话”活动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办。活动以“侨聚智慧 智启未来”为主题,政府领导、院士专家、海外侨胞、龙头企业代表等齐聚一堂,围绕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核心技术突破、产业生态构建、国际合作共赢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度交流,为首都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凝聚共识、贡献智慧。
▲“智启未来·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对话”活动在北京经开区举办。李啸/摄
活动现场,多位专家学者就智能驾驶、AI座舱、车路云一体化等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发展现状、核心挑战、未来趋势展开深度解读,为产业发展贡献智慧。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汽车安全技术研究所所长朱西产表示,智能汽车的发展已经走到了一个三岔路口,分别指向应用L2智能辅助驾驶的改良汽车、应用L3级自动驾驶的颠覆汽车、以及应用L4级无人驾驶的颠覆出行方式,企业对AI的态度将决定汽车企业的未来走向。新西兰皇家工程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俄罗斯工程院院士,英国华人汽车工程师协会副会长刘华兴介绍,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市场规模全球领先、基础设施优势显著、应用场景全面开花,以此为基础,“中国方案”正引领着全球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标准制定、技术演进。
清华大学教授、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曹东璞认为,当前,AI座舱已从“功能堆叠”进入“体系化发展”阶段,需从“产品先进”和“用户体验”双维度出发,打通“技术-标准-应用”全链条,推动高阶认知座舱落地。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副研究员、智能绿色车辆与交通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级青年人才,英国伯明翰大学访问学者高博麟提出,通过“车-路-云-网-图”协同可以破解高阶自动驾驶安全与成本难题,并以案例展示介绍车路协同的功能优势和当前车企布局情况。
聚焦前沿技术的落地应用,8家业内领军企业代表结合自身实践,分享了企业深耕新能源智能汽车领域的成果与经验。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佳围绕《个性化与安全性的平衡,智能驾驶与座舱的用户体验设计哲学》,解读北汽新能源在智能驾驶用户体验优化方面的探索;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自动驾驶杰出科学家王乃岩分享L3级大规模量产的路径与思考;百度、中科创达、中信科智联、云驰未来、海浩动力、鸿翼芯等企业则分别从高阶自动驾驶法规、AI OS系统、C-V2X技术、车企安全体系、新能源驱动系统、汽车芯片设计制造等维度,展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成果。
当前,北京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领域已形成从核心技术研发到整车制造、场景应用的完整产业链。作为全市汽车产业的重要承载区,北京亦庄已形成以北京奔驰为龙头的高端汽车产业集群,以小米汽车、北汽新能源、小马智行为引领的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今年前三季度,高端汽车和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实现产值2265.8亿元、同比增长13.2%。面向下一代汽车产业发展,北京亦庄正加快建设“北京亦庄·汽车智造创新城”,全力打造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制造、出行服务、智慧交通、未来城市共融互促的产业生态体系。
本次活动由北京市归国华侨联合会、北京海外联谊会、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主办,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支持,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端汽车和新能源产业局、北京市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工作办公室承办,中关村京津冀新能源汽车协同发展促进会、尚亦城(北京)科技文化集团有限公司等作为主要协办单位共同支撑。
编辑:徐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