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区融媒体中心消息早上八点半,金华里小区居民李秀英带着孙子走出家门,脚下的路干净整洁,两侧墙面上画着的“邻里和睦”彩绘迎着晨光,她不自觉放慢脚步感慨:“以前下雨天走这条路,得踮着脚找干地,现在随便走,心里都亮堂!”这样的场景,是观音寺街道八条背街小巷改造后,居民生活最真实的变化——从“愁出行”到“乐漫步”,小巷里的每一处细节,都藏着“以居民为中心”的改造逻辑。
从“避着走”到“常逛逛”
小巷里重燃“生活味”
改造前,这几条背街小巷是居民“想躲又躲不开”的难题。团河苑小区居民周玉琴在这里居住了五十多年,提起以前的沐荣巷,她摆着手笑称:“那就是条‘泥水路’,下雨天骑车溅一身泥,夏天杂草比人高,晚上不敢走。”
![]()
如今再逛小巷,确实另一番模样。“你看这墙多漂亮,画的都是传统文化故事,刚修好那几天我都要在这拍张照。”李秀英的手机里,满是小巷改造后的照片——平整的道路、整洁的人行步道、文明彩绘的宣传栏……“现在车有车道,不用跟我们行人抢行了,绿地也整了,没有杂草了。满意,现在特别满意!”住在团河苑小区的居民周玉琴的话里满是认可 。
![]()
从“政府干”到“大家议”
改造藏着“共治巧思”
观音寺街道八条背街小巷的蜕变,是“听居民说、按居民盼”的结果。“改造前,我们开了居民座谈会,收集了各方面的意见建议,‘怕噪音’‘要人行步道’‘想有休息的地方’是居民提得最多的需求。”观音寺街道城市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坦言,背街小巷的改造不是“面子工程”,而是要实实在在解决居民的“真麻烦”。
为了不让施工影响居民生活,街道专门制定了“居民友好型”施工方案。高噪音的拆除、切割工作都安排在上午9点到12点、下午2点到6点,正好是老人买菜、年轻人上班的时间,午休和晚上绝对不施工。
“施工前都有告知,车辆卸东西,打地的声音都可以,到点施工到点就停,对我们基本没有影响”。双河北里小区社区居民韩起来说。
更让居民暖心的是,改造方案还会根据居民意见“动态调整”。“有居民说‘想多些文化氛围’,我们就邀请司法所,在墙上画了‘法治宣传’内容的彩绘。”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
![]()
2025年观音寺街道八条背街小巷改造覆盖9500平方米,修整更新柏油路面1300余平方米、粉饰4300余平方米外立面,增设树池格栅380余个,设置宣传栏80块,规范杆体、箱体90余处,清理小广告20余处,新增绿化400余平方米。每一笔钱都花在了居民的“心坎上”。
从“一时美”到“一直美”
长效机制点亮“民生未来”
“路修得再好,没人管也会坏。”这是居民韩起来在改造座谈会上提出的担忧,如今,街道用“长效管护机制”给出了答案。“我现在是沐荣巷的‘小巷管家’,每天早上绕巷走一圈,看到小广告就清,发现路面有坑就拍照发群里。”居民李大姐点开手机里的“小巷治理群”,群里有街巷长、网格员、城管队员,“前几天我发现步道砖松了,拍了张照片发群里,下午就有人来修好了。”
这种“居民参与+多部门联动”的管护模式,让小巷保持着“刚改造完的模样”。八条背街小巷的改造,只是观音寺街道“民生微更新”的起点。“接下来,我们还要联动周边的商圈、学校,把小巷和社区服务中心、便民超市连起来,让居民‘走小巷就能享服务’。”接到相关负责人表示,城市更新不是“大拆大建”,而是从居民关心的“小事”入手,把“民生温度”送到家门口。
平整的柏油路延伸至巷尾,彩绘墙面、绿色植被相映成趣,居民三三两两散步聊天,曾经的脏乱小巷如今成了社区里最热闹的“幸福路”。从“避着走”的泥水路,到“常逛逛”的舒心巷,观音寺街道的背街小巷改造,改的是环境,暖的是民心——这条“家门口的路”,不仅连接着居民的日常出行,更通向满是暖心温度的社区未来。
欢迎大家扫码进群
更多好物分享

■说明:本文由家住大兴编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部分信息来源:这里是大兴
■本号法律顾问:北京市恒略律师事务所,咨询微信:jwbei2
关注家住大兴!
看大兴大事小情,搜周边吃喝玩乐!
商务微信:jiasupao2014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