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转自:中国经济导报
本报记者 | 崔立勇
花王(中国)化学品事业董事长兼总经理黑臺弘次已多次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他深切感受到这一平台的变化——今年不仅观众数量增加了,更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在这里首发首展新产品、新技术,将中国市场视为全球战略的第一站。
对中国市场的重视与信任,恰是花王化学自身发展路径的写照:自1995年进入中国并在上海设立公司,到1997年工厂投产,服务于当时快速发展的个护、汽车、电子及基础设施(如参与青藏铁路高强度混凝土减水剂供应)等领域,再到2015年投资新工厂持续加码,花王化学深耕中国市场30年,始终与中国经济发展的脉搏同频共振。
本届进博会,花王化学将展示重点投向农业领域。黑臺弘次向本报记者表示,这契合了花王集团本届进博会“同美共生、质造未来”的参展主题,所展示的“美丽的鲜花、健康的土壤、茁壮的小麦”正是“美”与“生”理念的生动体现。更深层的驱动力,则源于中国农业市场本身的巨大空间。
此次花王化学带来两款首秀产品:已在日本市场销售的鲜花保鲜液和全球首发但尚未投入市场的土壤改良剂。黑臺弘次介绍,土壤改良剂运用了花王独特的界面控制技术,通过维持土壤团粒化来改善作物生长环境。其应用场景主要分为两类:一是解决学校、运动场等“雨天易塌陷”和“易产生扬尘”的问题,恢复土地生态功能;二是在农业领域,改善植物根系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能力,提高作物的发芽率和生根率,为增产打牢基础。
黑臺弘次强调,农业领域的应用需要高度精细化。“不同作物需要不同土壤,土壤改良剂也需根据目标作物及其土壤需求,研发不同的细分应用类型。”这个过程伴随着严谨而漫长的验证——不仅需要在实验室进行测试,更必须通过田间试验,反复验证有效后才能推向市场。“农作物生长周期长,不可能在几个月内就得出确定结果。”他表示,“安全性更是不可逾越的红线,要确保不会对作物造成药害。”
去年进博会上,花王化学推出的以天然提取物为主要配方的农作物增收剂也取得了新进展。黑臺弘次透露,该产品已在中国开展了在马铃薯上的试用,预计明年将逐步拓展市场应用。
“中国市场的最大魅力在于其规模,以及不断涌现的多元化新机遇。”黑臺弘次说,要将花王的技术更好落地中国,还必须更精准地把握中国市场的深层、细分需求。他分析,花王化学的产品往往针对特定领域的精准需求,而这些需求也恰恰是靠花王化学才能快速解决的。例如,花王的助剂产品不是针对所有农田、地区和作物开发的万能品,而是为了解决某些作物的某些品种所面临的最棘手问题诞生的。
“为了深入挖掘中国各行业中那些细小却迫切的需求,我们必须与本土企业合作。”黑臺弘次表示,花王化学希望与中国合作伙伴共同发现市场需求,研发更多不可替代的技术。
花王化学将继续凭借其独特的界面控制技术,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与产业升级贡献力量。黑臺弘次透露,半导体市场和农业市场等将是花王化学在中国重点关注的领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