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初期,曾经有一个堪称巨无霸的省份,这就是江南省。
江南省的前身就是明朝的南直隶,关于南直隶,我曾写一个一篇《》,就不再赘述了。
清朝入关以后,京师周围的直隶依然保留,那么是否再延续明朝设置“两京”的格局,保留南直隶呢?
满清的高层曾有过提议,仿照明朝在南京再设陪都,由亲王轮流坐镇,以弹压江南反抗势力,一些降清的前明官员出于自己的利益,也附和这种说法。多尔衮摄政,自然不希望有人在南方跟自己分庭抗礼,断然否决了这个提议。
清廷认为,新朝要和旧朝彻底切割,才能断掉那些江南士绅文人的想法。为了打压南方汉人的思念旧明的思潮和反抗意识,顺治二年(1645年),清廷把南直隶降为江南省, 取消了其“直隶”地位 ,把南京由应天府改为江宁府,从“京”降格为府,彻底去明朝化。
![]()
虽然从南直隶降格为江南省,但江南省仍然是巨无霸式的存在,赋税占全国近三分之一,进士数量占全国近一半。江南的文风鼎盛,不少文人以明朝遗民自居,清廷统治起来颇为吃力。
多尔衮死后,为进一步加强统治,顺治和康熙两朝干脆对江南省进行拆分。
顺治十八年(1661年),清廷在江南省分设左右布政使司。但是,江南省的左右布政使司并不是按照后来的江苏和安徽两省划分,而基本上是划江而治,以现江苏地域为例,“淮安、扬州二府,徐州一州,属左布政使司。江宁、苏州、松江、常州、镇江五府,属右布政使司。”(大清一统志)
江南省左右布政使司的区域划分,实际上延续了明朝以前各朝代的历史传统,即唐、宋、元等朝代,都是以长江为界划分行政区域。唐朝时,江北为淮南道,江南为江南道;宋朝,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在江北,两浙路和江南东路在江南;元朝也是以长江为界,河南江北行省在江北,江浙行省在江南。以长江为界,更符合中国的历史传统。
明朝,因为江淮地区为朱元璋起家之地,南京又作为都城,江南和江北才整合在一起成为南直隶。
在设置了江南省左右布政使司之后,清廷在实际运行时,发现延续唐宋元等朝的划江而治不妥,倒回到明朝的南直隶更不行,于是设施了新方案,从纵向把江南省一分为二。
这样设置行政区划有几个好处。其一,分拆了巨无霸江南省,减轻统治压力;其二,江南产粮区和赋税重地与大运河扬州之淮安段同属一省,便于协调,保证漕运畅通;其三,对经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施行“肥瘦搭配”,避免江南省份过强而江北省份偏弱。
康熙六年(1667年),江南省被重新分拆为江苏省和安徽省,两省管辖的范围怎么划分?我们直接来看《大清一统志》的原文:
“康熙六年,改(江南右布政使司)为江苏省。领江宁、苏州、松江、常州、镇江、淮安、扬州七府,徐州一州。”“康熙元年,朝廷设立了安徽巡抚一职。六年,改江南左布政使司为安徽布政使司。专领安庆等七府三州。其淮安等二府一州,分属江苏省。”
江苏省的名字怎么来的?取其辖区最重要的两个府江宁和苏州的第一个字,江和苏。安徽则得名于安庆和徽州两府的第一个字。
江苏和安徽正式分家了,但却遗留了一个有趣的事情。安徽布政使司的官员们喜欢江宁府的繁华,一直不愿意把衙门搬到安徽去,他们就在江宁府(南京)上班。九十多年后,这种怪象引起了乾隆的注意,他勒令安徽布政使司必须搬去本省,这才把衙门迁到安庆。所以,网上那个“安徽的省会在南京”的梗,是有历史渊源的。
因为江苏和安徽原本是一家,所以,清朝两江总督一直管辖着两个省,两江总督的本意就是管理江南省和江西省的总督。
相关链接,可点击阅读:
原创不易,感谢支持,敬请关注本公众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