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的社会同时出现了两个趋势,首先是地方政府的财政困难。在财政分税制改革之后,财权上收,地方缺少财力而实际处理的事物、需要开支的事项
因此,在此后轰轰烈烈的房地产大潮中,大举地方债以进行各项建设,再向国有或者民营地产商出售土地使用前以获取财政收入。
但是我们现在都知道,房地产市场实际上已经“软着陆”,房价下跌,新房卖不出去,自然许多作为“包税商”的地产商都倒闭或者勉强维生。地产商不行了,土地财政也逐渐断了源流。
财政形势严峻,但是我们又不能真的像西方一样,因为财政问题而导致地方zf关门和破产,因此在2022年财政部推出了“三保“政策。
![]()
我们所知的“三保”,就是“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这三项,三保资金是单列一个资金池,不能挪用到其他项目的,即使有“三保”政策,但是一些地方可能连公务员和事业编的工资都发不出来,我之前在小红书刷到比如说公务员、事业编制或者编外的工资拖发或者欠发,或者说一些项目的工程款没法及时到位。当然,同样在单位上班,也分等级,编外和劳务派遣的资金不算在“保工资”内,如果公务员都发不出工资或者拖发工资,那就说明情况很严峻了。
因此,现在各地也是各想办法开源节流,就比如说各地近期对编外和劳务派遣的清退,还有近期湖北推出了国有资产的“三化”,将国有资产证券化、上市以向咱们的银行和股民套取资金,缓解地方的债务问题。
第二个是经济形势不好,毕业生就业困难,各地国考省考考生人数屡创新高。
我建议可以推出“准编制”,现在既可以缓解当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也可以缓解财政问题。那什么是我说的“准编制”呢,具体来说就是,应届毕业生的家长向地方国库交一定金额的“编制捐”,比如一百万、两百万,能够让自己的子女在政府和机关中获得一个“准编制”。这个“准编制”没有正规公务员应有的权力和升迁途径,但是可以进政府办公大楼、吃政府食堂、有自己的工位。
我们之前说过,是为了解决财政问题,所以这个“准编制”一般是不发工资的,但是既然人家交了那么多钱让孩子获得“准编制”看着体面,这一全套必须做好、必须看着得体面。虽然和正规编制有区别,不拥有实际权力也不发工资,但是在外面说出来,可不能像编外、公益岗、志愿者那么“掉价”,所以说这个“准编制“一定是可以进政府大楼,美美吃低价食堂的。
为什么我会说,这种“准编制”会有市场呢?
传统儒家文化中,“士农工商”的社会阶层体系中,求仕当官一直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目标。求仕当官,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在社会阶序观念上绝对是大于臭打工的和戏子。我之前在北方一些省份,资源大部分由权力分配,在国有经济之外的民营企业经济不发达,在那边有些家庭会“花钱买工作”,花三十万四十万买一个编外或者国企里工资很低的工作。
此外,通过缴纳“编制捐”获得的“准编制”,本质上类似中世纪的名誉头衔。它能带来类似中举的“爽感”——仿佛自己已然“金榜题名”,在考公中拔得头筹;在外人眼中,这更像是一种韦伯式的“魅力认证”。《范进中举》便是绝佳例证:范进未中举时,被老丈人百般鄙视;一旦高中,老丈人立刻转为巴结,亲戚邻里也纷纷上前攀附。
“金榜题名“作为魅力证明对于普通人来说有很大的诱惑,正如知乎上有一个问题,”一亿和清华北大你会选谁“,这个问题看起来很荒谬,清北毕业生能赚一亿的屈指可数,是个普通人就会选择一亿,但我相信很多人也会选择这种上清北的”人上人“之荣誉。能够酸别人”考不上“,看着能在这个阶序制度中把其他人踩到脚底下,就跟游戏里拥有终极神器的感觉一样,给我千金我都不换。
而且,现在年轻人参与考公不一定是为了钱。之前我去了一些考公补习班探访,在什么中公华图补习班前面,停着奔驰迈巴赫等豪车这也说明,有些参加考公的年轻人是真的不差钱,他们只是想要有一个“体面“的工作,在外人看起来很”体面“,而至于这个工作赚不赚钱,一点都不重要。
经济富裕的地方或者“考公大省”比如江苏、浙江、安徽、山东等等,我想有很多家长是愿意出这个钱的。比如说现在山东省地方城投债务情况很严重,公务员和编制的工资反而可能不是特别稳定,但是在很多人的观念中,在外面月入五万不稳定,也不如编制内月入六千。我们去民营企业打工,如果我们知道这个企业,要倒闭了发不出工资,但是公务员或者事业编即使发不出工资,很多人也会继续干活。
再比如说我之前认识许多江浙家长,对于读书看得很重,买昂贵的学区房,砸钱补习班只为了让孩子考上“牛逼大学“,可等孩子上完”牛逼大学“,他们又要让孩子留在身边,考当地的编制和公务员。(可是考编和考公不需要上牛逼大学,只要本科或硕士学历就可以了)。
这种行为在经济上看来是很不理性的,毕竟,一个公务员终生的工资可能就只有三四百万元,但是家长在前期的教育投入可能远远超过孩子一生所工作的收入,但考虑到学历还有编制的魅力属性,这一点也不难理解了。因此推出“准编制“这个名誉称号,我想很多江浙家长还有很多地方的不缺钱的家长应该还是愿意的。
因此,搞了这个“准编制“,地方财政的困窘得到了缓解、通过招”假公务员“,”真公务员“的工资又有得保障了,年轻人获得了体面和“假装工作”的地方、家长因为自己孩子进了编制,和朋友亲戚们有了谈资,倍有面子,是个多赢的局面,何乐而不为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