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孙小果案那场惊心动魄的调查中,19名公职人员被判刑。
有人失去自由,有人丢掉职位,唯独一个人安然退休。
这个人叫——何绍平。
他的职位不算高,只是云南第一监狱的纪委书记。
可正是他,在关键节点上“踩了刹车”。
面对层层压力,他一句话顶了回去:“要是我不合适,就换人。”
这一顶,不仅守住了底线,也留住了清白。
![]()
01
孙小果这名字,很多人听到都直摇头。
案子荒唐到让人不敢信:一个被判死刑的罪犯,竟然能“复活”出狱。
更离谱的是,出狱后还照样作恶。
1977年,孙小果出生在昆明。母亲孙鹤予在公安系统工作,后来改嫁给公安干部李桥忠。
有了这层背景,孙小果的人生,早早被关系铺好了路。
1992年,他才14岁,硬是被母亲改大了四岁,混进武警部队。
结果没待几年,就因作风不良被劝退。
回到社会后,他彻底放飞了自己。
1994年,他和几名社会青年在街头劫走两名女学生,带到郊外实施轮奸。
案发后,母亲又出面运作,把年龄改回17岁。
从成年罪犯变成“未成年”,刑责一下轻了许多。
本该严惩的恶人,却被一次次轻放。
1995年,法院判他三年,却因假病保外就医。
表面在治疗,实际上自由出入。
这次放行,为他后面更大的恶打下了伏笔。
![]()
02
这期间的孙小果,已经完全失控。
1997年,仅两个月时间,他接连对四名未成年女孩实施暴力侵犯。
年底,又带人街头行凶,造成重伤。
案子一查,警方惊了——这人居然还在“服刑期”。
孙鹤予得知风声,赶紧打掩护,谎称儿子不在昆明。
几个月里,孙小果的团伙在昆明横行霸道,打架、斗殴、闹事不断。
1998年,昆明中院以强奸、故意伤害、寻衅滋事等恶名判他死刑。
但李桥忠不服,提出上诉后,云南高院改判死缓。
孙小果被送进云南第一监狱。
本以为此事到此结束,可他母亲孙鹤予的运作还没停。
几年后,一轮“减刑大戏”在暗中展开。
孙小果假发明专利、假立功表现,监狱配合造假,层层上报。
2007年,死缓竟被改成20年有期徒刑。
再之后,他一路“顺滑”减刑,减到只蹲了12年。
原本该死的人,硬生生被“减”回了社会。
![]()
03
就在这场权力游戏里,何绍平成了“拦路人”。
那时他是云南第一监狱纪委书记。
当减刑申请摆到会议桌上,何绍平翻了资料,直言“不符合法规”。
会议记录上写得清楚:他多次提出反对意见。
很快,上级打电话来施压。
时任云南省监狱管理局政委罗正云亲自问:“为什么不同意?”
他淡淡回答:“不是我个人意见,是国家有规定。”
对方抱怨规定太多,办事太死。
他立刻顶了回去:“这是国家层面的,不是咱们监狱能改的。”
那一刻,气氛僵住了。
何绍平没再多说,只加了一句:“要是觉得我不合适,可以换人。”
他不想当英雄,只是不愿当帮凶。
正是这份硬气,挡住了孙小果在第一监狱的减刑申请。
可系统的漏洞就在这里——
不行的地方换个监狱,第二监狱的人愿意配合,申请很快批下来了。
孙小果顺利出狱,改名孙小勇,重操旧业。
在昆明开夜店、混社会、拉帮结派,一切又回到原点。
![]()
04
2019年3月,孙小果在KTV打人致重伤。
案发后,中央督导组进驻云南,重查旧案。
层层翻查之下,那些“减刑文件”一一被揭开。
从办案警察、法院法官,到监狱官员,一连19人被追责。
有的被判两年,有的二十年,孙鹤予、李桥忠,也全部落网。
2020年2月20日,孙小果被执行死刑。
![]()
这一次,他再也没有“复活”的机会。
而当年那位不肯签字的纪委书记,已经安稳退休。
调查组点名称赞:他依法履职,坚守底线。
何绍平后来回忆,那阵子压力确实大,但他心里清楚:“这个人要是出去了,还会害人。”
事实证明,他的判断一针见血。
![]()
孙小果案让人愤怒,也让人警醒。
在权力的阴影下,法治的尊严被碾压成灰。
可正是像何绍平这样的人,让这条被踩烂的底线重新亮起来。
他没有惊天壮举,也没有豪言壮语。
只是坚守了本该坚守的那条线。
真正的勇气,不是对抗刀枪,而是敢对抗权力。
孙小果倒了,漏洞被补了,正义虽然迟到,但终究到来。
不管什么时候,守住底线,比什么都重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