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美国最高法院举行了一场本以为毫无悬念的听证会。本来外界普遍认为,这场关于特朗普关税政策是否合法的听证,只是一次例行程序。可让所有人没想到的是,这场听证会的风向突变,成了特朗普政治生涯中的一个巨大转折点。
戈萨奇、巴雷特、第三名保守派法官的“倒戈”,让特朗普陷入孤立。特朗普当初设下的“关税棋局”到底出了什么问题?贝森特的警告究竟是实话实说,还是在给法院施压?
![]()
这场听证会最初看起来对特朗普极为有利。他提名的三名保守派法官几乎都在场,按照美国政治惯例,这种“自己人”往往会在关键时刻支持总统的政策。特朗普本人也曾多次公开表示,正是为了捍卫保守主义,他才亲自物色了这些法官。
可真正到了庭审时,三名法官的表现却让特朗普措手不及。戈萨奇和巴雷特在庭上先后发问,质疑总统是否有权在没有得到国会授权的情况下,以“国家安全”为由,对全球几十个国家征收高达50%的关税。第三名保守派法官也表达了类似的担忧。
![]()
首席大法官罗伯茨的一句话,让全场空气都凝固了。他用极为简明的语言指出,特朗普的做法“本质上就是对美国人征税”,并强调宪法明确规定,征税权力属于国会,总统无权染指。这番话传出后,庭审的氛围彻底变了。
特朗普依赖的法律依据,是1977年的《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这部法律原本是为冷战时期准备的,用于在国家面临“非同寻常威胁”时让总统可以快速应对。但它从未提到可以征收关税。特朗普却将其当成万能钥匙,自2018年起,对中国、欧盟、墨西哥等多个国家大规模加税。
![]()
关税的规模和范围,远远超出了以往任何一位总统的做法。从钢铁、铝制品到机械设备,甚至包括部分中间原材料,许多产品税率一度高达50%。
一开始,一些制造业州的选民支持他,觉得总统是在保卫本国产业。但随着时间推移,企业成本飙升、失业上升、物价上涨,原本的支持声变成了质疑声。
![]()
这次听证会不是突然爆发的,而是众多行业长时间不满的集中爆发。美国商会早就在庭外提交材料,明确指出这些关税最终并没打击到外国企业,反而是美国消费者自己在买单。进口商品涨价,美国企业成本升高,最终价格转嫁给了普通人。
更让人关注的是,几十位重量级经济学家也站了出来。包括前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和前财长耶伦在内的专家们,联名上书最高法院,指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不仅违反宪法授权,还加剧了美国经济的不稳定。他们强调,美国的贸易逆差是结构性问题,根本不构成所谓“国家安全威胁”。
![]()
这些经济学家还举例说明,美国对香蕉、咖啡等产品长期处于贸易逆差,是因为美国自然条件不适合种植这些商品。而美国在高科技和服务领域长期保持顺差,这才是全球分工的正常体现。特朗普把“逆差”当成敌人,对内外都造成了误导。
正当法院内部对政策合法性展开激烈讨论时,财政部长贝森特突然现身。他没有为政策辩护,而是直接抛出一颗“财政核弹”:如果法院裁定特朗普关税政策违法,美国政府得退还7500亿美元的税收。
![]()
这笔钱不是一张支票就能搞定,它涉及上百万笔交易,要一个个核对、审批、拨款,整个财政系统可能因此瘫痪。
贝森特还补充说,这笔退款涉及过去五年间的贸易交易。受益方包括跨国企业、大型制造商、贸易巨头等。退税一旦启动,美国财政赤字将进一步扩大。据公开数据,仅2025年,美国财政赤字就已逼近1.8万亿美元,如果再加7500亿的退税压力,债务占GDP的比重将飙升至140%。
![]()
有人认为贝森特此举是“施压”,是变相警告法院不要轻易推翻政策。他没有对外界或民众表态,而是把话直接递给法官们,意思很明确:如果你们现在动手,后果整个国家一起承担。这番话的分量,远远超过了一名财政部长应有的职责,也暴露出特朗普团队的慌乱。
特朗普本人虽然没有出现在听证会现场,但白宫内部的焦虑已经传出。听证会结束后48小时内,有前白宫顾问紧急联系国会共和党议员和部分商业领袖,试图重新包装“国家安全”的话术,争取在法院裁决前影响舆论。
![]()
不过目前来看,这一招并没有奏效。法官们对“国家安全”这个理由越来越警惕。他们担心,如果这次让总统借助这个理由征税得逞,那么今后任何总统都可以绕过国会,用“安全”做幌子搞经济干预,三权分立的制度将荡然无存。
从以往的司法记录来看,特朗普在制度面前已经多次“碰壁”。他曾试图压制社交平台、绕开国会推动移民政策,最终都被法院叫停。这次的关税案,是他对制度挑战的又一次试探,而这次,他面对的是美国宪政制度的“最后一道防线”。
![]()
有意思的是,特朗普当初任命的这些法官,并没有在关键时刻替他“站台”。反而是他们提出了最尖锐的问题。例如巴雷特就质疑,总统是否可以将应急权力无限期使用,把一项临时性法律变成常规治理工具。戈萨奇也提醒,宪法授权并不意味着总统可以不受限制地操作国家经济。
这场听证会还引发了全球的高度关注。欧盟已经多次通过WTO提出申诉,认为美国关税政策违反自由贸易原则。中国、加拿大也进行了反制,加征了美国产品的关税。各国对美国的信任度持续下降,认为特朗普的政策制造了不确定性。
![]()
特朗普原本想通过关税手段把制造业拉回美国,但结果却适得其反。许多企业因为成本上涨和政策不确定性选择将产业链转出美国,这让他的“美国制造”计划陷入困境。
法庭上的这场“实战演练”,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经济政策的问题了。它撕裂了行政、立法、司法三权之间的界限,也让美国人看清了一个现实:总统不是无法无天的存在,法院和国会仍然有能力对其进行制衡。
![]()
中国方面一直在密切关注此案的进程。在中美贸易摩擦最激烈时期,中国应对得体,采取精准反制措施,保障了国内产业安全。如今看到美国内部因为政策越权陷入混乱,说明中国当初的坚定和冷静是完全正确的。
从目前情况来看,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很可能会被法院推翻。如果真到了那一步,美国政府该怎么退税,退给谁,财政如何兜底,全球市场如何消化这一冲击,都是未知数。更加棘手的是,美国制度的信誉可能因此受到沉重打击。
![]()
这场逆转,不只是特朗普个人的政治挫败,更是美国制度的一次“自我校正”。法院用行动告诉全世界:哪怕总统提名了大法官,法律面前也要各自为政。三权分立不是摆设,而是美国维系国家运作的根本。
这场听证会彻底打乱了特朗普的政治布局,也向世界揭示了美国制度的另一面。无论最终裁决如何,这场博弈已让美国财政、司法和行政三者之间的矛盾彻底暴露。而中国,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仍将坚定自身道路,理性应对外部挑战。
信息来源:
[1]美最高法院激辩关税政策是否合法 环球时报
[2]视频丨事关美国关税合法性 美最高法院激辩总统权力边界 央视新闻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