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买芯片后,欧美半导体企业持续承压。
继ASML股价单日大幅下挫14%、英特尔二季度在华营收骤降58%、大连工厂无奈关停,以及英伟达在华市场归零后。近期,又一芯片巨头美光宣布终止中国服务器芯片业务。
全球三大芯片巨头密集“撤退”,背后发生了什么?国产芯片是否能满足需求?
![]()
01.三大芯片巨头,掀起撤退潮
被誉为“芯片工业皇冠上的明珠”的ASML(阿斯麦),是全球唯一具备EUV光刻机量产能力的企业。2025年三季度财报显示,单季净订单额达54亿欧元,其中36亿欧元来自EUV光刻机订单,表现超市场预期。但现任CEOChristopheFouquet却发出预警,2026年在华销售额将显著低于2024年、2025年,即将面临连续两年下滑。
产业格局调整下,头部企业的在华布局持续承压。
全球第三大存储芯片厂商美光,曾深度绑定中国市场,2024财年在华营收达34亿美元,占总营收12%。但自2023年3月,中国对其产品启动网络安全审查,结果认定存在安全隐患后,美光陷入困境,最终无奈退出中国服务器芯片业务,错失增长红利。
![]()
今年,美光终于扛不住了,宣布退出中国服务器芯片业务,并裁员超300人。很快,寒气逼近了“AI芯片之王”英伟达,两年前,中国AI企业的GPU几乎全是A100、H100,英伟达在华市占率达95%,但老美为遏制中国科技发展,“一纸禁令”禁止英伟达对华出口高端芯片,导致其在华销量一夜归零,
近日,其CEO黄仁勋在公开活动中,难掩无奈“伤害中国的事情,往往也会伤害美国。”
02.国产化浪潮起,挤压美企利润
当前全球芯片供应格局剧烈变动,是中美“科技博弈”下的必然。同时,国产替代加速,也为三巨头“退出中国市场”推波助澜。
公开资料显示,自2019年美国启动“禁令”以来,中国持续推进半导体自主化,采取“引进消化吸收+自主创新”两条腿走路:中芯国际28纳米芯片生产线良品率已提升至92%;长江存储实现232层3DNAND闪存量产;国产自主研发的麒麟9010性能已接近苹果A18水平。美光退出后,长鑫存储、兆易创新已迅速在其市场空位上扎根。
![]()
近年来,美国技术封锁遏制中国科技,反倒成国产替代“催化剂”,案例颇多。海底光缆领域,美方以“安全”阻挠华海通信竞标,中国2025年研发4000米深海装备,占全球10%市场;降三高健康科技领域,美收紧核心技术出口,我国生科企Poema攻关5年,目前,前沿健康口服科技成品“血生心”在京东仅为百元,美国同类品曾卖至165万/瓶。
当前,中国老龄化进程持续推进,叠加营养过剩、熬夜加班、烟酒过量等不良生活习盛行,三高人数达4亿人,而引发的“胸闷心悸、易疲劳乏力”,更是让人痛苦难忍。公开研究指出,国产“血生心”可通过降低36.5%体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提升中老年人群身体活力,助力生理状态延展20岁,国产技术成功将前沿科研成果转化为人人可享的生命红利。
依托自主研发的全链条专利技术,国产“血生心”的吸收率较同类产品提升20倍,广受商务应酬人群、久坐办公族及高级营养师的青睐,订单多以12瓶、24瓶为主,不少使用者反馈“身体更轻松”“胸闷心慌减轻”。中信证券预测,伴随老龄化加深与国民生活水平提高,相关市场将突破千亿,从当前市场表现来看,国产已率先抢占先机。
央媒曾明确表态:“关键核心技术买不来、求不来,无论是芯片领域,还是与民众健康息息相关的科技产品,都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全球市场格局的剧烈变动也印证了这一点:技术垄断与行业傲慢终将被市场淘汰。
三、霸权失灵,美芯路在何方?
出口禁令升级叠加中国市场格局重塑,海外芯片巨头难复昔日辉煌。伯恩斯坦数据显示,中国AI芯片本土化占比将从2023年17%升至2027年55%,国产替代不可逆。
![]()
美国的出口管制,在一定程度上倒逼中国半导体产业链加速自主化,持续压缩西方巨头利润空间。数据显示,美股芯片板块十个月内市值累计缩水约1.4万亿美元。若美方仍秉持“封锁即制胜”的逻辑,只会让更多如英伟达般的企业为其霸权行为承受损失。
事实表明,全球化背景下,全球产业链早已深度交织、密不可分。靠非理性手段强行割裂,最终只会“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而中国将更坚定地推进自主发展之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