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家有一百年历史的车企都要把自己的总部大楼卖掉,那它的背后一定有非常难以言说的困难。
而日产汽车就是这位主人公。
![]()
11月6日,日产汽车正式宣布以970亿日元(约合45亿元人民币)的价格,将位于横滨的全球总部大楼出售给敏实集团牵头的联合体,这笔交易将于12月完成交割,而日产未来需通过售后回租的方式继续使用这一办公场所。
“卖产求生”,卖掉后,还要去租,怎一个惨字了得。那这家百年车企到底怎么了?
日产汽车的百年辉煌历史
我们先来简单看看这家车企的百年辉煌历史。
日产的故事开始于1910年,它有三位创始人,鲇川义介、桥本增治郎、美国工程师威廉·戈拉姆。
其中,鲇川义介在1910年创办了户田铸造所(Tobata Casting),该公司后来开始生产汽车零部件。
桥本增治郎于1911年创办了快进社汽车工厂(Kwaishinsha),三年后该厂生产出了一款名为DAT的汽车。
![]()
威廉·戈拉姆,他研发的三轮汽车吸引了一位日本商人的注意,后者随后创办了实用汽车制造公司(Jitsuyo Jidosha)。
1933年,这三家公司通过合并、收购与品牌重塑,正式整合为日产汽车(Nissan)。
在早期,日产主要通过借鉴欧洲先进技术来夯实自身基础,例如与英国奥斯汀汽车公司的合作,为其后来的自主研发之路积累了宝贵经验。
1959年,日产来到中国台湾,开始了与中国市场的缘分。
到了上世纪60、70年代,日产迎来了它的高光时刻。
1969年,日产推出了第一代Skyline 2000GT-R (PGC10),这款车在1969至1972年间创下了惊人的50场连胜纪录,"战神"的称号由此传开。
日产与中国市场的渊源颇深。
1972年,日产首次向中国出口了公爵(CEDRIC)轿车。2003年,日产与东风汽车集团合作,成立了东风日产,这也是中国汽车行业当时合作规模最大的合资项目。
东风日产成长迅速,创造了瞩目的“东风日产速度”,并在2018年达成了第1000万辆整车产量,刷新了行业实现千万辆目标的最快纪录。
可以说,日产汽车的辉煌历史,是一部从日本走向世界的传奇。它不仅在技术上多次引领行业,打造出无数经典车型,更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成为一家影响深远的汽车巨头。
转型滞后与外部冲击
![]()
但是,跟不上时代就要挨打,哪怕是百年汽车企业。
在全球汽车行业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期,日产的反应明显慢于同行。
新能源产品线布局滞后,主力燃油车型如轩逸、奇骏更新缓慢,智能化配置更是落后于中国品牌竞品,于是把市场份额丢了 。
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求突破,2024年底,日产与本田、三菱官宣探讨合并,以“抱团取暖”的方式应对行业变局。
不过,似乎毫无效果。根据最新财报数据,日产2025财年一季度财务赤字高达6708亿日元(约合310亿元人民币),2024财年更是净亏损6708亿日元,创下疫情以来最差业绩。营收、营业利润双双大幅缩水,自由现金流由正转负,流动性压力凸显 。
2025财年第二季度,日产全球销量同比下滑4.5%,其中中国市场销量同比下降8.1%,日本本土市场跌幅高达20.8%,仅北美市场凭借局部调整实现6.7%的增长。
但美国市场的关税政策让日产雪上加霜,25%的进口汽车关税让依赖墨西哥生产基地的日产成本激增,盈利空间被严重压缩 。
当真是屋逢偏漏连夜雨。
于是,面对严重的财务危机,它也只能把总部大楼卖了。
日产的危机,本质上是传统车企转型滞后与外部市场冲击的双重结果。只不过,出售大楼也只能解燃眉之急,但要真正走出困境,恐怕还要过降低成本,加快新能源车提速两关。
而日产的故事也告诉我们,在技术变革与市场洗牌的双重压力下,没有永远的行业巨头,只有主动求变才能在时代浪潮中站稳脚跟。
图片来源网络若侵权,可联系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