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常巷陌 烟火人家
街巷
是南通城市文脉的根系
承载着江海文化的记忆
市区的寺街、西南营和如皋的东大街 等老街
以“活态更新”延续市井肌理
让青砖黛瓦讲述历史故事
也让柴米油盐温暖生活日常
真正让老街道“见人、见物、见生活”
寺街、西南营
![]()
![]()
![]()
![]()
![]()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漫步寺街、西南营,到处可见激活历史文脉的“绣花功夫”。西南营巷"一环一带"串联起金沧江纪念馆等多处地标,历史院落经梳理后逐步对外开放。
在胡家园巷修缮现场,工匠们遵循传统工艺,精心修复历史建筑。天宁寺经过去年的精细施工,做到“最小干预、原状修复”。截至目前,寺街、西南营片区已分批培育、发展小店15家。
![]()
居民 陈炅: 街道路面有了很大更新,原来碎石铺的路,现在变成石条与碎石相结合。街道要重新焕发活力,必须有人气。
![]()
为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升城市功能,改造工程还同步完善了街巷管网等基础设施,既延续历史厚重感,又与现代生活实现有机融合。
![]()
寺街西南营保护利用工作专班负责人 陆春新: 我们秉持 “小规模、渐进式、微更新”理念,结合房屋现状与居民生活需求,每年选取部分街巷推进基础设施改造。今年已完成西南营巷、南观音庙巷、寺街、掌印巷、胡家园巷等重点街巷的提升,全面实现雨污分流。
![]()
文化活化也在同步推进。崇川区积极推进街区保护利用,融合"文商旅产城",通过口述影像志记录长者记忆的方式,编印《崇川根脉》。
![]()
寺街西南营保护利用工作专班负责人 陆春新: 我们成立了六桥文化社,启动《崇川根脉》编撰。内容虽非官方杂志那样宏大,却由在地学者与居民共同挖掘整理街区的历史典故。除了静态杂志,我们还通过文化沙龙、集中宣讲等方式,让大家更全面、深入地了解这片街区。
![]()
如皋东大街
自2005年改造以来,如皋采用“疏散+就地安置+原住房修缮”方案,在拆违4万多平方米的同时,保障愿留居民继续居住,并着力解决古城发展的突出问题。如皋市投入800余万元, 恢复迎春桥西河边等5条街巷的历史肌理,更新地下管网,修复道路2000余米。
![]()
![]()
![]()
东大街居民 张先生: 我家三代人在此居住已有几十年。以前房屋墙体开裂、屋面漏水,下雨天路面常积水。经过东大街改造和房屋翻建,生活品质和经营环境都大幅提升。管网升级后,积水问题也彻底解决。
如今,石板路两旁传统老字号与新业态和谐共生,形成多元生态,非遗项目也在此传承发展。巷内的“蔡氏面塑”展示如皋面塑特色,吸引众多游客体验。东大街的喧闹回响在江海大地,印证了历史街区并非城市发展的“包袱”,而是永续利用的“资本”。
![]()
![]()
![]()
南通市非遗“蔡氏面塑”传承人 蔡晓霞: 东大街是知名的历史街区,我特意将工作室选在这里,非遗底蕴与街区氛围相得益彰。近年来,随着东大街名气提升和城市建设完善,越来越多业态加入,让老街更具活力。无论是本地居民还是外地游客,都能在此享受休闲时光 。
记者:王子迅、侯泽武
编辑:李严
责编:李可芹
审核:朱琦
本信息图文及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以便发放稿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