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卢河燕)从江宁石塘的清润到溧水环山河的灵秀,从高淳“国际慢城”的悠然到浦口区象山湖水库的澄澈……一个个生态小流域串联起南京的绿意,绘就一幅宜居宜游的生态画卷。11月7日,南京市水务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南京市水务局农村水利处处长丁鸣鸣详细介绍了南京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成效。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南京共有306个小流域,目前已建成生态清洁小流域106个,市均覆盖率39.8%。
南京历史文化悠久,是一座融山水城林为一体的生态园林城市,其地处长江中下游,土地总面积6587平方公里。从历年的监测数据分析,南京“水土流失面积”呈逐年下降趋势,水土流失状况持续改善,水土保持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生态质量稳中向好。
什么叫小流域?丁鸣鸣介绍,小流域通常是指集水面积较小的流域或沟道,它是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基本组织单位。其中,水域面积大于80%、城镇开发边界占比>50%等两类小流域不适宜创建生态清洁小流域。“目前,全省划分为3510个小流域,其中适宜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数量3101个。南京划分为306个小流域,其中适宜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266个。”
而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是新时代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重要内容。作为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模式,通过协调山水林田路村等要素,实现水土流失防治、水质改善和生态系统构建的协同目标。根据资源禀赋与发展需求,生态清洁小流域分为四类:聚焦河流源头、水源地的“水源保护型”,立足人口聚集区、提升居住品质的“生态宜居型”,依托旅游资源、发展休闲经济的“休闲旅游型”,结合特色产业、促进绿色增收的“绿色产业型”。
近年来,南京建成106条生态清洁小流域,江宁石塘、溧水环山河、高淳“国际慢城”、浦口区瓦殿冲、六合区河王坝等5条小流域荣获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称号;江宁区矿坑公园、浦口区象山湖水库荣获国家级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称号,江宁区在2023年荣获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称号,南京水土流失总体状况已得到有效控制,得到水利部、省水利厅的高度肯定,2022年南京市水务局农村水利处(南京市水土保持办公室)获全国水土保持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丁鸣鸣表示,南京市水务局紧扣美丽乡村建设指标体系,全面调研摸排,建立任务清单,明确2025年新建生态清洁小流域30余条,联合城管、卫健等部门协同推进,预计今年南京生态清洁小流域覆盖率将超50%。下一步,南京将继续抢抓机遇,在深化治理上再发力,推动小流域治理从“达标”向“优质”升级;在长效机制上再创新,巩固治理成果,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在融合发展上再突破,更深层次推动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