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上刷视频看到新闻说一个外卖小哥每天工作15个小时,17个月还完了13万的外债,然后去西藏旅行圆梦,鼓励大家放下面子,赚钱才是王道。本意是鼓励大家赚钱,结果评论区炸锅了,说工作时间比牲畜还久,牲畜生病了主人会花钱给它们治病,人病了需要休息自己花钱看病。
放四五年前大家还会羡慕,可如今大家都在阴阳。宁愿自己少挣点也不想卖命挣钱。咱爸妈那代人,比如60后、70后,从80年代到2010年,国内 GDP 年均增长都在9%以上。那时候只要肯干活,进工厂几年就能涨工资,开个小卖部也能赚不少,只要加班加点干,真能攒钱买房安家,甚至从底层爬到中产。
“努力和幸福是划等号的”,这是他们亲身经历过的成功逻辑,所以他们打心底里就信服。
但现在年轻人的处境早就不一样了。过去几年,16到24岁城镇青年失业率现在都不发布了,但我身边10个年轻人里就有3个没工作。就算找到活儿,工资也跑不过物价。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5.2%,但蔬菜、猪肉这些日常食材,有的月份涨幅都超过了10%。还有房价,像北京、上海,平均工资一万多,房价却每平米六七万,普通年轻人攒十年可能都买不起一个卫生间。不少底层行业还要实行十二小时两班倒,就像开头说的,外卖小哥天天干十五个小时。这哪是励志啊,根本是透支身体。现在越是吃苦,反而越有吃不完的苦。
对于外卖骑手来说,他创造的越多,被剥削的也就越多。工资只不过是劳动兑换的消费券,然而资本早就调低了汇率。也有人说上班就是资本用金钱购买自己的时间,但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用金钱换时间是马车时代的遗孀。如果你为了一万月薪而选择每天坐两个小时的地铁,你放弃的不仅仅是时间,也是用同样时间做短视频,可能涨到的五万粉丝机会成本会因为这两个小时的通信而指数膨胀。
所以,为什么打工人越勤奋反而发不了财?因为打工人的勤奋正在喂养一套精密设计的反财富系统。想象一下,当一个人为了赶PPT熬夜到三点,而第二天需要靠两杯咖啡。续命的时候,他的有效时薪就已经跌破了便利店兼职的时薪。
进了社会,我发现社会有三种人:
第一种,制定规则的人,怎么赚钱他们说了算。
第二种,是懂得用他人的时间为自己赚钱的人。
第三种,就是用自己的时间去换钱的人,而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全都是第三种。
不管是月薪三千的工厂普工,还是月薪三万的企业高管,只要你没有摆脱用时间换钱的困境,那么你就是第三种人。只不过里面分不同的级别,如何把单位时间卖出更多的钱。
我之前一直好奇每个省份的平均工资怎么定的,后来发现这份工资高了大家容易懒惰,低了容易有负面情绪,恰恰在压力之上崩溃之下,就会像永动机一样赚钱。
古语“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可我发现那些人上人也没吃多少苦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