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赦1959》中,有四个“功德林同学”用了化名,他们就是“电器专家”叶立三、“罗盘将军”蔡守元、“望妻之夫”陈瑞章、“扎心小能手”刘安国。
刘安国的面相,一看就是经过大风大浪的,如果他的历史原型是文强的话,剧中很多事情就说得通了:要论战犯中谁对淮海战役中蒋军高级将领了解最全面、最深刻,那么文强是可以跟杜聿明并列第一的——杜聿明负责实际指挥,文强作为他的副参谋长,跟各兵团司令打的交道也不少。
第十二兵团司令黄维虽然属于华中“剿总”建制,从某种意上来说还算宋希濂(曾任华中“剿总”副总司令兼第十四兵团司令官)的“半个部下”,但是在《特赦1959》中,显然还是文强对黄维了解更深,比如“叶立三”问黄维如果上了朝鲜战场表现会怎么样,刘安国那句回答,就算得上“有内涵的高级黑”。
![]()
有人说叶立三的历史原型是在莱芜战役被俘的七十三军中将军长韩浚、蔡守元是在广西博白县被俘的第三兵团中将司令张淦、陈瑞章是从双堆集逃脱又在福建永春被俘的第十二兵团第二十五军中将军长陈士章、刘安国是在淮海战役收官阶段被俘的徐州“剿总”前进指挥部中将副参谋长文强。
这四个被俘中将是不是叶立三、蔡守元、陈瑞章、刘安国的历史原型,笔者只看陈瑞章不像陈士章——陈瑞章在电视剧里表现很好,而陈士章则是1975年最后一批特赦后去了美国,如果陈士章就是陈瑞章,那么他似乎不应该最后一批特赦,特赦后也应该不会去美国。
最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可能就是刘安国了——此人跟曾任军统局北方区区长、任军统局东北办事处处长兼东北行营督察处处长、长沙绥靖公署办公室中将主任兼第一处处长、徐州“剿总”前线指挥部中将副参谋长、代参谋长的文强在履历上有八九分相似,但性格却截然不同。
![]()
刘安国在《特赦1959》中以“毒舌”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他两番话撂倒徐州“剿总”中将副总司令兼前进指挥部主任杜聿明、山东省主席兼第二绥靖区中将司令王耀武,所长王英光单独对他进行批评:“我知道你是故意的,轻描淡写之间,不动声色,谈笑之间吓坏了杜聿明吓晕了王耀武,功德林两名职务最高的战犯,数日之间被你一人打垮!”
在邱行湘外甥黄济人写的《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中,说倒杜聿明王耀武的,还真就是文强,再看王英光介绍刘安国的履历,我们也会发现那就是文强的经历。
再看其他“战犯同学”对刘安国的侧面评价,我们也会发现早期加入我党,算“叛徒”、“特务”,而且一再强调自己是“军事参谋人员”,见了杜聿明真情流露下意识地要举手敬礼的功德林战犯,也是只有文强一人而已,“叶立三”可能的历史原型韩浚虽然也是早期党员,也算“叛徒”,但他没当过特务。
![]()
文强在功德林里确实算是能说会道的,但那是前期,他确实曾很不愿意承认错误,但却绝不抗拒改造,他在《新生之路》中回忆,他在功德林还担任了《新生园地》文艺专栏责任编辑,理论学习专栏编辑是宋希濂、廖耀湘、陈林达,挑战应战专栏编辑是李帆群,批评表扬专栏编辑是徐远举——文强和徐远举能成为《新生园地》专栏责任编辑,说明他们的学习改造态度还是不错的。
笔者看《特赦1959》的最初版本,对“刘安国”的介绍更加详细,他说杜聿明和王耀武那番话好像也比现在多几个字。
笔者记得梁政委给功德林学员讲述朝鲜战争的时候和讲完课之后,叶立三问“黄维有没有这个水平”之外,“同学们”还对跟梁政委“平级”的黄维发出问询:你上了朝鲜战场,能打出这样的战果吗?
听到此话,刘安国笑得就像逮住了老鼠的猫:“那你得问杨伯涛!”
![]()
这个片段笔者没找到,所以不能作为依据,所以我们只能根据当时的场景和“刘安国”的性格,“假设”刘安国这样回答“叶立三”:这事儿你得问杨伯涛。
如果刘安国真这样回答了,那可就肯定是“有内涵的高级黑”了——作为徐州“剿总”前进指挥部中将副参谋长,刘安国的历史原型文强,可是“领教”了当年蒋军将领互相贬低勾心斗角的“本事”,当然也知道黄、杨二人的恩怨情仇:黄维不承认杨伯涛是少将军长,杨伯涛缠绵病榻,还对黄维“念念不忘”。
因为没有成功截图,所以咱们换个角度来问:如果刘安国意味深长地笑着让杨伯涛评价黄维,杨伯涛会给出哪六个字答案?这六个字的答案,可能只有极少数读者不知道,百分之九十的读者,应该能在评论区给大家答疑解惑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