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焦作日报

![]()
![]()
2025年11月7日《焦作晚报》A05版
记者在现场
九十五公里再生水管道的故事
随着城市的持续发展,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日益成为市委、市政府关注的焦点。市再生水综合利用项目(一期)作为我市“三十工程”十大民生项目中的重点推进项目,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关键举措,承载着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使命。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城市发展动态的记者,我始终对那些能切实改变城市面貌、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的项目抱有浓厚兴趣。在了解到市再生水综合利用项目的重要意义后,我第一时间联系该项目相关负责人,预约采访时间,希望能深入一线,记录下这项民生工程的建设历程。
![]()
工作人员在运营车间对设备进行日常监测。
第一次采访时,该项目负责人向我详细介绍了工程进展:2024年,项目已完成市龙源路(再生水厂至普济路)段9公里再生水管道敷设。2025年,市龙源路(山阳路至中原路)段2.3公里管道敷设也顺利完工。目前,市迎宾路、世纪路、山阳路段5.7公里管道正在加紧敷设。上述路段总计17公里,工程全部竣工后,我市再生水管道总长度将达95公里。
再生水,又称中水,是城市生活污水经深度处理后形成的可循环利用水源。市科恒再生水厂作为我市新建的高标准再生水厂,颠覆了我对传统水厂的认知。走进厂区,映入眼帘的不是繁杂的生产设备,而是一座绿意盎然的“绿植园”,地面上茂密的植被层层叠叠,生机盎然;庞大的再生水蓄水池与核心处理设施则隐藏在地下,这里不仅是污水处理与再生的“核心枢纽”,更是向公众展示水资源循环利用成果的重要窗口。
随后,我走进高大的再生水生产泵房。供水设备运转的轰鸣声,如同激昂的城市发展乐章,令人心潮澎湃。十几条再生水输送管道整齐排列,将处理合格的再生水源源不断地输送至各个用水单位,为城市运转注入“绿色动能”。
![]()
污水处理厂沉淀池。
为进一步了解再生水的输送环节,我来到市龙源路(再生水厂至普济路)段地下管廊施工现场,这里的场景再次让我感到震撼:几米高的地下管廊内,节能灯将空间照得通明,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搬运管道、焊接作业。由于地下管廊内还有自来水管道、燃气管道及通信电缆等重要设施,施工时工作人员每一步操作都格外谨慎,生怕对现有管线造成损坏。“这里施工难度确实大,但我们每个人都有信心把活儿干好。这不仅是为了城市的发展,更是为了让咱们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好。”现场一名工作人员的话语朴实无华,但字里行间透露出对这份工作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据介绍,该项目已成功连通原有城区河道补水管网,彻底激活了城区水系的补水脉络。自通水以来,项目累计补水225万吨。与此同时,沿市龙源路设置的4个智能取水点,为市政洒水、绿化灌溉提供了便捷水源;市太极体育中心、市技师学院等也已率先使用再生水进行冲厕与绿化养护。这些成果,让我清晰地看到了再生水在城市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前景,也感受到了水资源循环利用带来的切实改变。
在市瓮涧河的一段岸边,我看到了令人欣喜的生态图景。河道内波光粼粼,岸边绿树成荫,不少居民正沿着河岸散步、休闲。一位在散步的大爷说:“河道没水就没了灵气,现在有水了,连树都显得更翠绿了。我每天都来这儿锻炼身体,心情特别舒畅。”当我告诉他,河道里的水其实是经过处理的再生水时,大爷露出了惊讶的表情,连连感叹:“现在的科技真是了不得,污水都能变得这么清澈!”随后,他向一同散步的其他老人说:“咱们真是赶上了好时候,能亲眼看到城市发展得这么好,经济越来越繁荣,日子也越过越幸福。”
![]()
李河补水后,为城市增添了一抹亮色。
在市龙源路的智能取水点,我恰巧遇到一辆市政洒水车在取水。洒水车司机一边操作设备,一边向我介绍:“这个智能取水点太方便了,不用像以前那样到处找水源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用再生水降尘,能节约不少自来水,这可是实实在在的利民好事。”
采访过程中,项目负责人的一番话始终萦绕在我耳边,让我对这项工程的意义有了更深的思考:再生水管道工程不仅是一项民生工程,更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城市发展工程。它能有效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缓解城市用水压力,还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推动城市绿色发展。通过将再生水用于河道补水、绿化灌溉等领域,我们能让城市的水更清、天更蓝、地更绿。未来,随着再生水使用范围的不断扩大,还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从本质上来说,再生水管道工程敷设的不仅是一条条管道,更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坚实支撑,增强了我们对水资源的珍视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是我们迈向绿色、低碳未来的重要一步。
此次一线采访,让我深刻感受到了群众对再生水管道工程的认可与支持。他们从自身的生活体验出发,真切地讲述着再生水给城市环境与日常生活带来的积极变化。这些声音,既是对工程建设成果的肯定,又是对未来城市水资源利用与生态发展的殷切期待。
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朱颖江/文 吉亚南/图
部分内容和图片转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原创文章版权属《焦作日报》(微信号:JZRBWX)官方微信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
版权所有:焦作日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0013
![]()
![]()
总值班:程红利 统 筹:王 鹏 郭子轩
责 编:拜利萍 审 核:丰舒潍
编 辑:李 洋 校 对:薛 莹
本报全媒体常年法律顾问:律师吕晓燕 律师朱建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