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沃尔玛中国官网的一则任命引爆零售圈:前阿里集团副总裁刘鹏正式出任山姆会员店中国区总裁,直接向沃尔玛中国CEO朱晓静汇报,并当日走马上任。而更早之前,阿里前高管杨小梅(童颜)加盟,分别担任采购运营副总裁及核心业务岗位。阿里高管密集加入,被外界解读为山姆在中国市场的战略补强,但也引发了舆论和会员的关注,担心“阿里味儿”太浓会改变山姆原有的品牌调性。
![]()
会员抵制阿里味让山姆处于内外受敌的状态
从舆论上看,山姆会员制不仅是一种商品销售模式,更是一种身份认同。刘鹏代表的“阿里味儿”被部分会员视为破坏这种身份认同的象征,舆论中出现“退卡”“高管辞职”等呼声。
撇开那些将阿里员工戏称为“行业百草枯”“内卷福寿螺”的负面说法,中立来看,“阿里味儿”本质上是一种以效率为核心的文化。这套强调快速响应和高效运作的新制度,一旦引入山姆体系,它自然会将原有的“买手制”视为低效对手,因为买手制追求的独特性,在报表上往往体现为周转率偏低。
从战略层面看,“阿里化”并非单纯追求风格,而是解决山姆当前面临的核心问题。首先,山姆处于“内外受敌”的状态:山姆早期以高端会员制著称,少SKU、强独家,精致服务和全球采购能力让会员感受到“中产俱乐部”的归属感,然而近年来食品安全事故、选品大众化、APP改版等问题频发,会员体验下降。
山姆的外部压力则来自淘宝、天猫即时零售、美团等数字化零售巨头的竞争。
山姆的模式需要大占地面积和大型停车场,这与中国高密度、土地昂贵的城市中心天然矛盾,到了二三线城市,倘若不开在市中心而开在前文所说的“类郊区”,那么又难以辐射足够数量的中产人群。
山姆中国线上销售占比过半
反观电商数据,中国山姆线上GMV占比已超过50%,线上运营、供应链敏捷化和数字化会员服务成为应对竞争的关键。根据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沃尔玛全球实现总营收1,774亿美元,同比增长4.8%;剔除汇率波动影响后,总营收为1,789亿美元,同比增长5.6%。调整后营业利润达到80亿美元,同比增长0.4%。沃尔玛中国表现抢眼,净销售额达58亿美元,同比增长30.1%,可比销售额增长21.5%,电商业务净销售额增长39%,线上销售占比超过50%。山姆会员商店保持强劲增长,交易单量实现双位数增长,并在过去12个月新增8家门店(本季度新增2家)。
![]()
阿里系高管的作用
引入阿里系高管,核心是借助其在中国市场的全渠道经验和数字化能力,推进山姆本土化和数字化运营。刘鹏在阿里主导过天猫国际、AI推荐算法落地等项目,熟悉中国消费者需求和供应链敏捷化方法。童颜和奥文也在美妆品类运营和全球品牌引入方面积累深厚经验。朱晓静在任命时直言不讳,看中的是刘鹏的“国际化视野”“全球供应链的深度整合能力”,以及最关键的“丰富的中国零售及全渠道经验”。他被赋予的任务是带领山姆实现“战略升级”和“数字化转型”。
至于这次高管大换血是否能解决问题,目前存在争议。一方面,阿里化可提升运营效率、数字化能力和本土化适配,帮助山姆应对激烈竞争和不断变化的会员需求。另一方面,阿里系“效率优先、营销导向”的制度,与山姆传统的会员制理念存在张力。未来山姆能否在保持高品质会员体验的前提下,顺利完成本土化和数字化转型,将决定其在中国会员制零售赛道的持续竞争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