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蒋璟璟
11月6日晚,某厂商的技术发布会上,就其“全新一代机器人iron是否内藏真人”等质疑再次回应,并在机器人通电运行状态下,现场剪开其腿部覆盖件,公开展示内部的机械结构。该公司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在现场一度哽咽,并表示,“此前我们没有在机器人通电状态下剪开过‘皮肤和肌肉’,在发布会开始前的最后一个小时,我们决定这样做,希望这是最后一次证明机器人是它自己。”(界面新闻)
就转守为攻、化被动为主动而言,某司所下出的这一局,堪称精巧。其中,既有剪刀“剖身”的生猛,也有挥泪哽咽的苦情,很燃情、很好哭的样子。线上线下的观众,完全被这出大戏吸纳其中、同频共振。于是毫不意外地,舆论场内一片激赏,连带着股价也是一波强势收涨。资本市场讲故事的方式千千万,有“让梦想窒息”全程鸡血的,有委屈巴巴、绝地反击的,起承转合、抑扬顿挫,千万戏路汇成一句话,无非是——让投资者相信、让消费者信仰。
企业家的举手投足间,当然有意气用事的真情流露,但更多的,或许还是有备而来的“执行”,甚至是费尽心思的“布局”。iron机器人这出戏码,妙就妙在“叙事顺序”。先是“完全体的人型体”酷炫演绎,然后以“网友质疑是真人”为名,才勉为其难、无可奈何地剪掉“蒙皮”露出真身。如此这般,当真是跌宕起伏,看点拉满。而设想下,若是反过来呢?如果先是无蒙皮版的机械体演示,再来让“拟人态的完全体”登台,那效果必然就要差一大截了吧。
其实,绝大多数机器人企业的技术发布、产品发布的叙事策略,都属于后一种。主打个循序渐进,让大众的理解、接受,能够有个由浅入深的过程,“看着你一路过来的”,当然也就不会无端生疑了。与之相较,机器人iron则完全是反其道而行之,这就非常妙。理解这种“妙”,大体可以有两个角度:其一,很多人一开始认为“内藏真人”,这相当于变相承认、赞美了产品的完成度、精细度很高;其二,厂商衔冤负屈、怒而“扒皮”的姿态,也很能博得一波同情分,话题传播带来的品宣效应更是不可估量。
先是网友质疑“感觉是个真人在努力扮演机器人”,后是厂商义愤“你不信,我就拆给你看”。“质疑”得无理取闹,“义愤”得无比高明。一来一往之间,丝滑切换,佯攻还是助攻,已然傻傻分不清楚。毕竟,人比机器人的戏多,在一场机器人技惊四座的发布会上,人的情商与智商,依旧是控场的绝对力量,这何尝不是一种告慰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