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一项颇具分量的决议,主张取消对叙利亚新任总统沙拉的国际制裁。
美国主导提案,俄罗斯罕见支持,法国、英国也点头,只有中国没赞成也没有反对,仅投下了弃权。
在联合国大多数议题上,中国的投票倾向通常与俄罗斯保持高度一致,而这次偏偏分道扬镳,更令人好奇的是,中国明明可以一票否决,为何最终选择了不表态?
![]()
俄罗斯的务实转身
叙利亚一直是俄罗斯在中东的“桥头堡”,从内战打到现在,俄罗斯长期支持的对象是前总统巴沙尔。
在巴沙尔最困难的时候,是俄罗斯出手撑起了局面,不仅空军介入,连常驻军事基地和港口都保了下来。
可以说,巴沙尔政权能挺到今天,离不开莫斯科的撑腰,但如今局势变了,沙拉以“全国和解”名义上台,接过了总统的位置。
![]()
他的履历不光鲜,过去曾是激进组织的领导人,与西方关系紧张,跟伊朗也没太多交集,可他能稳住局面,重新控制大部分地区,这对俄罗斯来说,已经足够重要。
投票前段时间,沙拉到莫斯科“登门拜访”,普京虽然没有什么重大的表态,但接待规格不低,说明俄罗斯已经准备好接受这个“新面孔”。
从战略角度看,不管谁当总统,只要不动俄罗斯的军事基地,不翻旧账,不引西方部队进来,克里姆林宫就能继续维持影响力。
![]()
换句话说,俄罗斯这次投赞成票,是因为现实需要它这么做,继续捆绑巴沙尔没有意义,反而可能被新政权冷落,提前表态支持新政府,是一种“保位置”的方式。
俄方的底线很清楚,塔尔图斯港口不能丢,赫迈米姆基地不能撤,军火合同不能断,至于总统是谁,那是叙利亚国内的事,不是普京关心的重点。
![]()
美国的算盘
这项解除制裁的提案最初是由美国发动的,表面上看是为了让沙拉能顺利访美,实际上,这背后是美国在中东的一盘大棋。
沙拉计划于11月10日访问白宫,这将是叙利亚总统首次踏进美国总统办公室,要完成这场“外交突破”,首先就得把联合国安理会那张“黑名单”拿掉。
在特朗普政府重新掌权后,美国对中东的策略发生了微调,从军事压制转向外交整合,尤其是推动《亚伯拉罕协议》的扩展。
![]()
这个协议原先是让以色列和一些阿拉伯国家“握手言和”,现在华盛顿希望叙利亚也加入进来。沙拉虽然有过去的争议背景,但他的身份也让他能在伊朗之外,成为可控的合作对象。
美国这次动手很快,草案里的措辞也很讲究,特别是希望“叙利亚需应对国内外恐怖组织威胁”,这其实是照顾中国的担忧。
因为中国一直关心叙境内的“东突”势力活动,担心这些人员在叙利亚获得庇护,构成反向渗透风险。
![]()
美国这句话写进去,是在释放一种姿态,我们听到了中方的关切,也愿意在这方面配合。
当然,这种“配合”并不意味着美国真要在反恐上与中国并肩作战,它更像是一种战略姿态,沙拉访美不仅是象征意义的大事件,更是美国想重整中东局势的操作节点。
如果叙利亚新政府愿意靠近西方,那么就可以用解除制裁当作“见面礼”,后续再用经济援助、国际合作进一步绑定。
![]()
所以,美国推动这项议案,既是为沙拉铺路,也是为了在伊朗、以色列和海湾国家之间填补新的外交空白。
而对美国来说,只要能让叙利亚不再成为伊朗的“后花园”,就是一种战略胜利。
中国的弃权
中国在这次投票中选择弃权,不少人觉得模糊,但其实这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
![]()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在投票后明确指出,中国对叙利亚境内恐怖组织活跃情况仍然高度关注,尤其是那些与“东突”相关的势力。
此外,中国也质疑安理会是否在没有充分评估安全形势的情况下就匆忙进行表决,这样的节奏处理是否妥当。
中国不投反对票的原因很清楚,当前的国际局势已经发生变化,尤其是在中东地区,中国的角色越来越复杂。
![]()
一方面,中国在反恐问题上立场坚定,尤其是对那些可能与新疆分裂势力有关的海外网络,态度从不含糊;另一方面,中国也在积极参与中东外交,推动地区和平、能源合作和安全对话。
如果中国一票否决,不但会打破联合国的压倒性共识,还可能被一些国家解读为“拖后腿”,更现实的是这会把中国推到沙拉政府的对立面。
考虑到沙拉已经获得大多数国家承认,否决对中方未来在叙利亚的外交活动造成不必要障碍。
![]()
弃权,恰恰反映出一种灵活的姿态,它既表明中方对当前局势的保留态度,也是一种“留门不关”的策略。
中国的意思很明白,我们不阻拦你们解除制裁,但我们的关切还在,如果你们忽略了这一点,合作就会有障碍。
更关键的是,中国通过外交斡旋,成功让草案中加入了有关打击外国恐怖分子的内容。
![]()
虽然这句话看起来模糊,但在联合国文件中能写进去,已经是一次不小的外交成果,这也说明中国并不是被动接受,而是在谈判过程中积极争取话语权。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中国这张弃权票,是一次对中东局势的“试温”。
既不轻易下注,也不完全退出,而是通过观察沙拉政府的后续表现,来决定是否进一步建立外交关系,或者在反恐问题上展开合作。
![]()
这种策略,既保住了中国的核心安全关切,也为未来留下了回旋空间。
结语
这次安理会表决,看起来是围绕一个新总统的制裁问题,实则是三方力量在中东新局势下的又一次“试水”。
俄罗斯通过表态快速“换边”,继续保住叙利亚的影响力;美国则借解除制裁之机,为重新整合中东关系网络布下新棋。
![]()
中国没有急着站队,而是用一张弃权票表达了清晰的态度,安全问题不能忽视,合作空间可以保留。
叙利亚的问题远未结束,但沙拉上台确实为局势带来了一种新的可能性。
未来的方向,取决于沙拉政府是否能在反恐议题上给出回应,也取决于中美、俄之间在中东问题上的下一步互动。
参考资料
中方投弃权票,中国代表:安理会在叙利亚问题上采取的任何行动,都应充分考虑反恐形势 观察者网 2025-11-07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