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子
主力车型反拖垮利润,叶沛离任留下的“旧账”,杨大勇该如何解决?
文丨黄思昱
图片丨网络
抛开利润不谈,长安启源“9月销量4.12万辆,同比增长79%”的业绩值得拍手叫好。
不过,任何一家车企的最终目的都是“逐利”,当数据的面纱被揭开,长安启源高增长背后的现实情况也开始显露:三万多起步的长安Lumin卖了23188辆,占据总销量半壁江山;定价19.99-31.99 万元的高端旗舰E07当月仅售出23辆,占比不足0.13%。
![]()
低端产品卖得好,但利润微薄,难以支撑品牌向上。而高端车型能赚钱,却得不到市场青睐。长安启源旗下产品众多,如今却只有Lumin能在3万-6万元市场占据一席之地,意味着前任负责人叶沛多品布局策略的失利。
叶沛离任旧账难解,新任营销掌舵人杨大勇抛出的“大单品战略”尚未奏效,启源的形势已经无比紧迫。接下来,如何在激烈竞争与发展困境中“破局”?杨大勇是否扭转乾坤?需要用多长时间“突围”?都决定着启源未来的命运。
01
叶沛留下“旧账”
有时候,一个新品牌的发展,快即是慢。启源诞生之初,叶沛玩得是“AB+2”策略,也就是通过架构重构与技术升级提供“价值越级”产品,核心思路是依托多品类布局增强市场覆盖力。于是,其主导了多品类、宽价格带布局,在短时间内搭建起覆盖8万至30万元区间、涵盖轿车与SUV的产品矩阵。
叶沛当年的做法,其实可以理解。一个新品牌,希望广撒种子,多点扩散,带来“东方不亮西方亮”的效果,似乎并没有什么问题。只不过,启源处在一个“试错机会”非常低的时代,一招不慎,可能就会满盘皆输,而叶沛的这招,显然存在太多风险。
快速扩张之下,产品同质化问题逐渐显现。举个很现实的例子,启源Q07与长安深蓝S07轴距仅差5毫米,采用的是同样度数的磷酸铁锂电池,电机也功率相同,明明是差不多的车,却让消费者在其中做选择。追求“数量优先于质量”,缺乏差异化的产品规划,分散了研发与营销资源,最终导致了“1+1<2”的内耗结果。
![]()
这并非是叶沛时代唯一的问题,当时在启源的发展规划里,包含了以高端车型冲击市场的明确尝试,启源E07正是这一思路下的关键落子。这款宣称基于SDA架构打造的“全球首款量产可变新汽车”,可在SUV与皮卡形态间切换,还搭载了空气悬架+CDC系统等高端配置。
客观来说,当时凭借给力的营销,这款车也吸引到了一些关注。只不过,现实问题很残酷。“形态切换”等核心卖点听起来还不错,但车机系统存在bug、高端配置仅高配搭载、车身灵活性欠佳等问题难以支撑家庭用户等主流群体所需的实用场景,再加上核心功能依赖外部供应商,没有形成专属核心技术标签,这款车最终还是没能热卖。2025年2月终端销量仅7辆,9月仅售出23辆,在中大型SUV品类中月销量排名跌至第61位。
![]()
当然,启源也有一些亮点。低端车Lumin的销量不错,起码让启源的总销量和增幅看起来还算漂亮。不过,作为品牌销量的绝对支柱,Lumin的单车利润极低。在9月的销量战报中,月销超2万辆的Lumin缺席海报并未上榜,也折射出启源“销量依赖低端车、利润持续萎缩”的品牌困局。启源需要的不是拿低端车撑门面,而是突破产品同质化、高端突破乏力等问题,彻底摆脱“低端依赖”的产品结构。
02
杨大勇该怎么办?
新官上任,谁都不能说自己“不行”。2025年成都车展上,汽车营销领域的资深老将杨大勇以新任负责人的身份亮相,除了直言“长安启源的制造工艺和驾乘体验,完全能够与理想、问界等高端品牌一较高下”,还立下了“到2026年,引力与启源双品牌要实现120万辆销量,其中启源国内销量50万辆;2027年更是要冲击200万辆的全球目标”的flag。
同时,杨大勇明确提出了“大单品战略”,表示“大单品种,年销20万起步,你能做到20万以上一年就是大单品种,五个大单品种就能干成一个大单品牌”,从其透露的“未来两年启源至少有2款车型有望达成这一标准”等信息中看,似乎启源命运的齿轮即将转动。
![]()
不过,好几个月过去了,产品的同质化问题目前没有放出来要推动改款优化的消息;冗余的产品线似乎也没什么整合调整的动静;E07虽然8月份推出了焕新版本,但降价4万元并新增配置,基本没有什么给力的“筹码”和同级竞争。
其他车型的情况,其实也是大差不差。方程豹钛3这款车13.98万元的车型已经配了501公里纯电续航与高阶智驾,而差不多的体验,启源Q07得15万以上的车型才能享受得到,竞争力悬殊。
现在的车圈,说出去的话,是要形成“闭环”的,否则不但不会给品牌助力,甚至可能存在“反噬”。Q07这款车9月份销量10192辆的业绩,距离杨大勇所说的“年销20万辆以上的车型才算大单品种”这一标准差的不是一点点。杨大勇力推启源A06时表示:“这是我坐过的最舒适的中级电动车,为了它,我动用了长安福特的所有技术力量调整涂装线,漆面质量达到特斯拉等一线品牌水平,竞争力甚至超过热销的启源Q07。”但是,启源A06刚开启预售不久,实际表现暂时还无法验证,这款车能否支撑启源突围,尚未可知。
![]()
或许,不是杨大勇提出的“大单品战略”不给力,而是行业竞争加速,启源“旧账”太多,一旦规划落地迟缓,启源面对的就不是“新举措是否有用”的问题了,而是“是否还有突围机会”的问题。现有主力车型的结构失衡问题没有改变,叶沛时期的问题也没有解决,杨大勇面临的考验不小。
03
启源会走向何方?
启源未来结果如何,就看其能不能抓紧机会,走出困局了。理想凭借L系列走到现在,比亚迪的DM-i 车型也做的很成功,这些都证明了聚焦策略的有效性。所以,杨大勇用“大单品战略”解决问题也不是完全没有机会。问题在于,这些“壮志豪言”要怎么落地?如何转化为成果?
斩断内耗是需要勇气的,启源之前虽然产品很多,但“爆款”太少,说到底,就是被产品线冗余绊住了脚。杨大勇要做的,并非是喊几句口号,而是真正的对旗下产品做“减法”,进行差异化重构,和兄弟品牌拉开差异,已经失败的车型要么果断停产,要么进行大幅改款,而不是任由其在市场上消耗品牌信誉。
![]()
另外,要做出“年销20万”的大单品,就去找到真正的市场锚点。从当前产品线看,Q07的销量目前相对其他车型表现还不错,在细分领域也已经有了一定认知度,这个时候对标友商,取长补短,突围机会显然就会更大一些。而对于新产品A06,也要学会“回头看”,避免之前叶沛“高端化试水”时出现的定位模糊、没有核心技术标签、竞争力羸弱等问题。
同时,处理好与Lumin的关系也很重要。虽然目前看来,低端车既在贡献销量,又确实固化了品牌低端形象,但一款能占据销量半壁江山的车型,必然有它的可取之处。启源或许可以学一学五菱宏光MINIEV与缤果的梯度布局,通过推出更高端的微型车产品,来逐步提升单车利润,同时,通过营销隔离弱化Lumin对主品牌的影响。
![]()
当然,当下车圈要“破局”,谈何容易?车质网投诉数据显示,2025年三季度,长安启源投诉量呈爆发式增长,核心问题集中在虚假宣传、配置缩水与品控缺陷,启源Q07更是成为投诉重灾区。也就是说,即便杨大勇及时斩断品牌内耗,找到具备潜力的大单品,处理好与Lumin的关系,长安启源过去存在的品牌信任危机,仍然是一个需要长时间去修复的事情。
![]()
04
结语
叶沛留下的问题,本质上是“规模优先”战略的必然结果,杨大勇的“大单品战略”,是否能够成为品牌破局的希望,仍然需要看速度、看进度、看成果。长安启源需要用切实的落地动作来提升品牌竞争力,至于启源还有没有机会,就看接任者有没有“新招”了。
小订过万“演”了这么久,终于有人戳破了窗户纸?
20万订单与6000辆交付,小米YU7的故事接下来要怎么圆?
为何部委要查“0公里二手车”?因为我们都会变成受害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