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青点评#在当下的中国,很多互联网企业进入新能源汽车市场,可以说争先恐后,就是为了先声夺金,也为了未来在新经济发展过程中不落伍,他们凭藉粉丝经济,依靠对互联网营销的方式方法,显然找到了一种突破客户内心的途径,于是借助社交媒体不断地用短视频和直播模式进一步对中国消费者进行引导或诱导,脑子里就是为了多卖车,这种做法也无可厚非,因为只要光明正大,不管你采用什么的方法,只要符合商业规则,同时也能够得到大家的接受就可以,商业就是商业,需要主动去进攻,但是主动进攻要有底线,也就是说你在说话行事的时候,不要伤害到别人的利益,更不要为了拉高自己去踩别人。显然,如今出现的这种状况也是大势所趋,就是很多中国新能源汽车的CEO都自己亲自下场,不仅拍视频,而且亲自去传播造车理念,在一定程度上也设计了一些小剧本,创作了很多小作文,无非就是想在粉丝 经济中能让自己拥有一席之地,在未来数字营销的大变革中,能有更多的话语权,在这种情况之下,不仅节约了自己的广告费,而且对舆情公关也有一定的驾驭能力,显然在达成这些共识之后,无形中形成了一个“小圈子”,也可以说是一个“小联盟”,他们通过相互之间的互动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借机引导话题,冲进热搜,在获得免费流量的过程中去加大汽车销量。
![]()
从这种逻辑关系来看,显然也没任何问题。只要不搞恶性竞争,只要汽车不出现安全事故,其实没有太多的人去关注这些事情。因为一个优秀的品牌,从来不会去依靠贬低别人来提升自己。作为一个ceo不应过于主观去阐述自己有多好多好,而应在抛出话题让更多人通过互动来聚焦到自己品牌好的方面,喜欢踩别人的企业不会受到更多尊重,因为违反了商业竞争规则。因为营销需要艺术、需要顺水推舟,更需要顺势而为,一个劲说自己好效果不大,同时涉及其它汽车品牌时应保持低调谦虚。前几年有一些企业品牌过多传递遥遥领先,然后也有一些品牌过多的阐述最好、最强、最牛,显然把一些品牌也无形中带入到了一种误区,就是大家认为在互联网就该声音大,就该说自己好,自吹自擂也无所谓,只要粉丝听到了,那么也就等于给自己打广告了,但是没有想到有些事具有两面性,过犹不及,你过于去传递你自己有多好多好,可能消费者反而不认可了,更容易选择拒绝,也就意味着花了很多的钱,在互联网想去进一步推广自己品牌,结果却被一些潜意识消费者无意中屏蔽了。
对于厂家来讲,其实也是一种无形损失,但很多汽车老总没有真正意识到这种问题的微妙性,然而不知道一不小心就会给自己留下隐患,也就是说不是每一个企业都可以说遥遥领先,也不是每一个企业都可以靠设计一些自己最厉害的概念来获得粉丝认可,从这一点来看,这是一种营销手法的驾驭能力,所以说当一个汽车品牌无法驾驭这种新营销的时候,最好不要用这种方式。因为有时带给自己的不是加分,而是减分,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而且在以后想借势腾飞的时候反而会带来很大的市场阻力,不可否认的是如今很多互联网汽车老总进入了这种误区,而且越走越深。
我一直以来坚持这样一个观点,企业家就是企业家,网红就是网红,因为需要不同基因,当然也可以完美融合,但却在很多层面上面临巨大挑战。如果一个企业家刚进入或正准备去拍短视频和直播,刻意下场表演,那么在一定程度上一定会影响这家企业的形象,因为不是每一个企业老总都能在切入点以及各种度的把握上做到游刃有余,能做到的实在太少了,因为这些需要一些综合条件,需要这方面的天赋,因为内容输出需要源源不断,不是简简单单“忽悠”问题,而是要有独特的营销手法,个人IP价值也需要长期的网络沉淀。当然,能做到这些的互联网大佬有几个,目前可以说很活跃,对于流量价值也势在必得,当然,他们有优势,有口才、有实力,有团队,有演技,更有企业品牌支撑,所以说美国奥斯卡金奖也欠他们一个“小金人”,但其他的人想走这条路其实很难,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会“赔了夫人又折兵”,不仅没获得更多口碑,反而迎来更多的差评,因为无法掌握好这个“度”,因为这个“度”自己说了不算,而是网民说了算。所以在付出很多时间之后不仅没让自己汽车销量借此扩大,反而会得到一些网友的抵触,这是一个特别危险的事情,显然有很多互联网造车企业没有认识到这点,还在一步又一步的尝试犯错的乐趣,而同时也因为自己说话不注意反而成为别人的笑柄。当然,这些其实也不是最重要,最重要的是自身汽车质量就是好,打铁还需自身硬。否则一次事故就会功亏一篑,遭到粉丝的反噬,其实这个太平常了。
当然,我们更应该看到这样一点,如今的互联网企业选择进入新能源领域,也是看到了未来智能出行的大趋势,同时在不同的城市也得到了当地政府的一些补助,显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自己游刃有余,既可以提前布局去做趋势性的产品,也可以获得国家政策的加持,何乐而不为呢?但这个领域非常残酷,未来五年能真正活下来的企业没多少,很多新势力企业会半途而废,不是自己不好,而是别人更强,市场空间容不下这么多厂家,无形中会成为一个光荣失败者,换句话说叫虽败犹荣吧,因为自身汽车销量太少,无法形成品牌号召力,从长远来看又缺少核心竞争力。硬件不够强大,软件也不够强大,同时粉丝基础也不够强大,更没有自己真正的技术来支撑,只是做出了一些概念,在短期之内可以吸引一些粉丝认可,但长期以来,最终还是要靠汽车质量赢天下。对那些长期互联网游荡的年轻人来讲,他们可以货比三家,甚至是货比九家,消费者都不傻,心里门清,他们都能感受到哪一个汽车品牌品质真好,哪些品牌华而不实,还有一些汽车品牌言过其实,谁买了谁后悔。所以说这些都会成为大家所关注的热点。当然,如果哪家汽车品牌在使用中突然出现了质量问题,被粉丝发到互联网引起了巨大负面事件,那么对汽车品牌也是致命伤害,不要把话说太满,在品质上也要循序渐进。
如今大家把目光放到了性价比身上,看哪辆汽车更好看,更炫酷,更物美价廉,但实际上最应看重的是哪个车最安全,因为关系到生命安全。价格很重要,但没什么比安全更重要,不管是燃油汽车还是新能源汽车,安全才是在路上行驶最基本的条件。虽然很多人嘴上重视燃油汽车如今已经特别成熟,质量有保障,但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讲,应该把安全放在重中之重,如果再加两个字,就是耐用,因为这是汽车的根本,我想这也是中国互联网企业造车的终极目标。大家可以想一想,当年中国摩托车企业进入越南市场,可以说取得了丰硕成果,摩托车很漂亮,也很炫酷,价格也不贵,但最终没守住战果,最后被日本摩托车企业打败。如今去越南,到处都是本田,到处都是雅马哈,所以这也是中国机动车制造过程中的惨痛教训。我每次去越南都会想起这件事,之所以愿意去呐喊,就是因为当下中国新能源汽车需要在品质上精益求精,应该学习丰田汽车的造车理念,再也不能犯同样错误了。当然,我们看到在一些论坛上很多汽车企业开始相互攻击,互相指责,其实这种现象不好,体现了不团结的一面,因为没有什么比中国汽车企业团结更重要。退一步讲,不管是互联网坐车企业也好,或者是传统汽车企业也好,都是中国汽车企业的一部分,都应该相互协作,砥砺前行,我们再也不能内耗了。#数字内容生产者##活着就是为了摆渡#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