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何市镇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以乡村振兴为统领,在经济发展、基础设施、民生福祉、生态环境与基层治理五大领域协同发力,奋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共富的现代化城镇。肉鸡产业实现全链发展、集体经济年收入实现大幅提升、“民心路”全面融入“高铁经济圈”等成绩不胜枚举,全国文明村镇、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等“国字号”荣誉纷至沓来。
产业强镇,多元协同。五年来,何市镇聚焦“土特产”文章,构建起以肉鸡为主导,柑橘、南美白对虾、绿色蔬菜等多元产业协同的发展格局,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升级。肉鸡产业跨越发展。何市镇全力发展肉鸡主导产业,探索推行“党总支+龙头企业+联合社+农户”四维合作机制。累计在13个村建成标准化养殖鸡棚368条共48.7万平方米,实现肉鸡年出栏960多万羽。西南最大禽产品加工基地——自贡市阳雪食品有限公司投产,年处理1200万羽优质黄羽鸡,配套冷链物流系统将产品保鲜期延长3倍以上。柑橘产业提质增效。晚熟柑橘产业基地5000亩,柑橘年产量1.25万吨,同时引进成都犇源现代农业投资500万元,对1200亩柑橘林进行优质品种改良嫁接,预计丰产期亩产达1500~2000公斤,品种改良与产业升级的双轮驱动,为农户增收致富提供强劲动力。特色水产与多元业态。雨山村发展350亩稻田养鱼和520亩健康水产养殖,建立400亩优质蔬菜基地;高庙村320亩葡萄基地,品种多样,年产量可达90万斤;十字村“赖雅庙”酒坊日产白酒300斤,年产值150万元。科技兴农与农旅融合。自贡市农科院粮作研究所核心科研基地扎根黄桷村,构建起“种质创新—品种选育—技术集成”全链条科研体系。在基地示范田块,稻+再生稻亩产稳定突破1100公斤,为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推进“吨粮田”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何市实践”样本。与此同时,基地依托科研种植基础,打造巨幅彩色稻田景观,将农业科研场景与乡村旅游需求深度融合,成为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旅融合发展的亮眼名片。
交通跨越,畅通动脉。何市镇持续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产业道路通行能力,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保障。交通网络四通八达。高铁连接线自2023年2月启动一期工程,历经两年多建设,总投资1700万元、全长4.2公里的何市镇通往高铁自贡站连接道路于2025年8月全面完工。改造后的连接线使何市镇至高铁自贡站的距离缩短至10公里左右,惠及沿线600余户2000余名群众。产业道路提升改造。投入238.7万元对王家村、新房村、永太村共长4762米、宽3.5米产业道路进行提升改造,直接服务农业生产和运输需求。村组道路维修改造。黄桷村沿乌龙河新建8公里彩色游步道,黑化村主干道8.6公里,极大改善村民出行条件和乡村环境。
治理创新,和谐共建。创新基层治理模式,以综治中心为枢纽,构建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建立“一中心四片区16个网格”的治理架构,配备专职工作人员7名、专职人民调解员3名,划分16个综合网格,实现社会治理综合治理机制。创新打造“年明”工作室,聚焦化解复杂疑难矛盾纠纷,整合专业与乡土力量,实现矛盾化解质效和群众满意度的双提升。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设置“三区四窗”,健全综治功能,引导受理区、多元化解区、指挥调度区等3个功能区,做到功能齐全、合理布局、职责明晰。根据群众需求设立司法业务、信访接待、政策法规咨询、意见建议等4个窗口,实现群众办事、咨询、来访等合理归口分流,及时实现信访反映、矛盾调处、心理疏导等服务功能。信访维稳机制创新。深化“诉调对接”与“警调对接”机制,与法院建立常态化协作,实现庭外调解与庭内诉讼同调同治;与派出所联动,成功化解300余起民事纠纷,防止“民转刑”案件发生。
文明焕新,盐都绽放。国誉加冕,文明生辉。瓦高村荣获“全国文明村”称号,这一国家级荣誉是对何市镇精神文明建设、基层治理和淳朴乡风建设的最佳肯定。村史为载,乡愁可铭。瓦高村、雨山村以村史馆为载体,打造 “添砖加瓦 高坡而居”“和风润雨 守山望月”主题文化村,用老故事、老物件唤醒集体记忆。文艺精品,声动一方。依托地方文化底蕴创作的文艺精品《龙吟长滩河》,在省级评选中荣获“金蜀稻”优秀奖,生动讲好了“何市故事”,彰显了地方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时代风采,极大地增强了全镇人民的文化自豪感。
生态宜居,美丽乡村。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环境整治成效显著。何市镇狠抓城乡环境治理,系统推进长滩河、杨柳溪等重点流域生态修复,累计清运污泥14000m³,建设生态湿地8500㎡,种植湿地植物6200㎡,新建生态护坡8600㎡,种植护坡植物5500㎡等。污水处理提质增效。2个污水处理站稳定运行,建立部门、乡镇、公司“三方”运维机制,确保出水水质稳定达标。乡村面貌全面提升。成功打造出黄桷、瓦高、雨山三个生态宜居的精品示范村,以“水清、岸绿、景美”为理念,大幅地改善人居环境。
回首奋斗历程,何市镇以产业兴旺夯实经济根基、以环境治理擦亮底色、以基层治理多元共治、以基础设施建设打通发展脉络、以文化振兴铸魂塑形,各项事业协同并进、亮点突出,为实现“十四五”圆满收官写下生动注脚,也为接续奋斗、“十五五”良好开局积蓄了强劲势能、增添了磅礴动力。(何市镇)
来源:大安观察客户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