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1月5日夜间,俄罗斯奥廖尔市的夜空被接连响起的爆炸声打破。
居住在市区的居民慌乱中拿出手机拍摄,这些很快在社交媒体传开。
拍摄地点距离奥廖尔热电厂只有1到1.5公里,而这座设施一周前刚遭遇过一次打击。
光听居民描述的爆炸声音,就能感觉到这次袭击不一般。
![]()
有居民说,爆炸声沉闷又短促,和平时常见的无人机袭击完全不一样。
那些小型无人机飞过来时,会有持续的嗡嗡声,这次却什么都没有。
更让人疑惑的是,整个过程中,既没听到空袭警报声,也没感受到防空系统运作的轰鸣。
![]()
武器之争:导弹还是无人机?各方各执一词
最先披露现场情况的是Telegram新闻频道Astra,他们的开源情报分析师看完后给出了自己的判断。
这些分析师长期关注冲突动态,经验还算丰富。
他们认为,此次袭击使用的是反应型武器,大概率是导弹或者喷气动力无人机。
![]()
理由很简单,现场记录的特征,和常规无人机袭击完全不匹配。
但俄罗斯奥廖尔州州长安德烈・克雷奇科夫的说法,却和分析师的判断大相径庭。
他在社交平台发声明称,是乌克兰出动的无人机群发动了袭击,俄罗斯防空部队已经通过现役防御系统,成功拦截了所有来袭目标。
不过他也承认,坠落的无人机碎片造成了部分民房屋顶破损,附属建筑墙体开裂,好在没有人员伤亡。
![]()
双方的说法都有自己的依据,但又都没法让对方信服。
俄军近年来确实完善了反无人机作战体系,“铠甲-S1”弹炮合一系统和“道尔-M2”防空导弹,都是应对无人机的常用装备。
这些装备在之前的冲突中,也有过不少成功拦截的案例。
但这次袭击的特征,又确实和常规无人机袭击有明显区别。
![]()
本来想从第三方信源找到答案,但截至《基辅独立报》发稿,现场残骸的具体鉴定结果还没公布。
没有中立机构的核实,这场关于武器类型的争议,恐怕还得持续一段时间。
如此看来,这场争论背后,其实还有信息战的影子。
俄方想要维护境内安全的形象,稳定民众情绪和军工生产秩序;乌方则通过第三方信源释放信息,既彰显了自己的远程打击能力,又避免了直接挑衅带来的升级风险。
![]()
刚平息没几天的热电厂遇袭风波还没淡出视线,新一轮袭击就来了。
10月底,乌克兰海军曾宣称,用国产“海王星”巡航导弹击中了奥廖尔热电厂。
这座设施容量不小,隶属于俄罗斯国家能源公司Rosatom旗下,不光保障着当地民生用电,还为周边的军工生产提供能源支持。
有意思的是,当时俄方的回应和这次如出一辙,都说是无人机碎片引发了设备故障。
![]()
跨境打击成常态,俄乌博弈进入新阶段
“海王星”导弹作为乌克兰自主研发的主力武器,确实有不少过人之处。
它的射程不短,具备掠海飞行突防能力,既能打击舰船,也能攻击地面目标。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之前就透露过,这类国产导弹已经实现批量生产,是远程打击的核心装备。
![]()
2025年,这款导弹的远程改进型也已经投入实战,性能有了进一步提升。
乌克兰选择打击这类设施,战略意图很明确。
能源设施和军工产业链深度绑定,打击它们能双重削弱俄罗斯的战争潜力。
而且俄境内的防御相对薄弱,打击这些目标,性价比比正面战场攻坚要高得多。
![]()
同时,通过跨境打击向俄罗斯施压,还能提升自己的谈判筹码,争取西方更多的军事援助。
类似的案例其实并不少见。
2024年,乌克兰就曾打击过克里米亚的俄罗斯军工复合体,还有别尔哥罗德的能源枢纽。
这些袭击都指向了同一个方向,跨境打击已经成为俄乌冲突的常态化特征。
![]()
基辅方面长期以来,就把俄罗斯境内及俄占区的能源、军工设施列为重点打击目标。
面对这样的局面,俄罗斯的防御困境也逐渐暴露。
西部边境针对远程导弹、先进无人机的拦截覆盖率,显然还存在不足。
无奈之下,俄方也在调整应对措施,强化边境雷达部署,调整“铠甲-S1”“道尔-M2”的部署密度,优化预警机制。
![]()
但即便如此,俄方的反制依然存在局限,远程打击资源有限,很难形成对等报复的常态化打击。
从国际视角来看,西方对乌方的跨境打击大多持默许态度,没有明确反对,但也限制了重型远程武器的援助。
双方其实都在维持一种默契,乌方的打击没有触及俄核心政治目标,俄方的反制也相对克制,避免了冲突的全面升级。
![]()
毫无疑问,跨境打击常态化加剧了双方的敌意,推高了冲突长期化、复杂化的风险。
奥廖尔市一周内两次遇袭,看似是孤立事件,实则折射出俄乌冲突的深层逻辑。
乌克兰凭借“海王星”等国产武器,精准锁定俄能源与军工设施,试图打破战场平衡。
俄罗斯则在防御与舆论回应中寻求稳定,努力维护境内的安全秩序。
这场围绕关键设施的攻防战,还会持续影响俄乌冲突的走向。
![]()
未来,想要避免局势进一步失控,恐怕还需要通过外交谈判划定冲突边界,为地区和平创造可能。
搞不清这场冲突还要持续多久,但可以肯定的是,跨境打击这种作战模式,已经成为俄乌冲突的重要组成部分。
双方的博弈还在继续,而每一次袭击、每一次争议的背后,都是战争对各方的消耗。
希望局势能早日出现转机,让和平早日到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