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全球大事,印度没邀请中国、巴基斯坦和土耳其。
2026年2月,印度将在维沙卡帕特南搞一场声势浩大的国际舰队检阅。
美国、俄罗斯、法国、日本都来捧场了,整整55个国家确认出席——但在这份“荣耀名单”上,三个名字格外刺眼地缺席:中国、巴基斯坦、土耳其。
这不是名单漏了,而是印度压根就没打算邀请。
问题是,这三国可不是路人甲乙丙,它们在印度洋的存在感,从卫星到军售,从港口到无人机,一个比一个扎眼。
印度这波操作,背后到底打的什么算盘?
名单一公布,印度国内媒体先炸了,中国、巴基斯坦、土耳其的缺席让人很难忽视。
既然主题叫“海洋联结世界”,怎么一上来就划出三道鸿沟?
更有意思的是,印度海军副参谋长在记者会上被问到为何不邀请这三国时,他的回应相当“外交”:这次活动“聚焦与重要多边伙伴的互动”。
乍一听没毛病,再一琢磨,全是潜台词。
印度没明说,但有些媒体已经忍不住替它说了。
中国在印度洋的军事存在感越来越强,中巴联合搞卫星,土耳其给巴基斯坦卖武器,这些都让新德里“心里很不是滋味”。
从军舰到通信卫星,从无人机到港口投资,这三国和印度之间的矛盾不是一天两天的事。
先看中国,2024年,中国和巴基斯坦签了个卫星通信协议,进一步加深“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根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的数据,中国是巴基斯坦最大的军事技术供应国,连导弹系统都成套给。
对印度来说,这简直就是在自家后院生火。
再看土耳其,“朱砂行动”中,土耳其向巴基斯坦大规模提供武装无人机和电子战系统。
这波操作,直接被印度军方视作“敌对姿态”。
表面上,印度和巴基斯坦还在同一个上合组织里搞联合演习,背地里,一场检阅活动就能看出谁是“圈内人”,谁被划出界。
军事外交的舞台,最能暴露一国的战略排序,这场舰队检阅,不只是晒肌肉,更是排座次。
印度想当“海洋强国”,这事儿没人质疑,印度现在自主建造战舰的比例已经从十年前的45%飙升到68%。
这背后,是印度数百亿美元的军工补贴和海军现代化计划。
它还在积极推进“米兰”系列军演,主导印度洋海军研讨会,想把自己打造成地区安全的“话事人”。
但问题在于,另一只手却在收紧边界。
印度政府同时还在推进一个被称为“蓝色经济走廊”的计划,目标是吸引全球集装箱航运巨头在印度洋布局。
一个国家要搞海上经济合作,按理说应该更开放、更包容,但印度这边喊着“开放港口”,那边却在“封锁名单”,这就让人看不懂了。
印度如果一边用经济吸引各国来投资,一边又用军事搞排他,长远来看只会让人心生疑虑:到底是想当桥梁,还是想造高墙?
美国和俄罗斯都确认参加这场舰队检阅,表面上看是给足了印度面子,这体现了印度的“多边平衡”策略,左右逢源,谁都不想得罪。
但这份“平衡术”真能藏住矛盾吗?不少区域国家其实已经在心里打鼓。
印度洋的和平稳定,靠的是包容对话,不是拒之门外。
更现实的是,联合国贸发会议的统计显示,全球一半的集装箱贸易都要经过印度洋。
这么重要的海上通道,如果还按“谁是朋友谁进场”的逻辑搞安全,那麻烦只会越来越多。
这事儿不只是外交礼仪的问题,而是印度如何看待“敌”“友”的深层判断。
印度在用历史的仇怨决定当下的战略,可能正错过一次真正参与地区合作的机会。
更讽刺的是,中国和印度2024年双边贸易额达到1360亿美元,创下新高。
也就是说,生意照做,军舰不请,经济的热度,掩不住政治的冷脸。
再看最近的例子,2025年印度政府封锁了中国几家官媒的社交平台账号,说是“信息安全考量”。
但在南洋理工大学的研究员看来,这种“划线站队”的做法,只会让印度在日益多极化的世界里,显得更孤立。
印度这次的名单,不只是一次海军活动的安排,更像是在告诉世界,它心里早有分界线。
一边欢迎朋友入场,一边把“战略对手”挡在门外。
大国的成就,不是靠谁不来就能稳固;真正的领袖角色,是能让不同声音都愿意靠近。
在全球海洋正重新定义合作边界的时代,印度到底是要搭桥,还是建墙?这是它自己要回答的问题。
信息来源:
《南亚那些事》
《环球时报》
世界论坛网——这件大事,印度把中、巴和土耳其排除在外-国际军事 2025-11-04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