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名巴勒斯坦在押人员被蒙住双眼、双手反铐,数名以色列军人用防暴盾牌围成一圈,将其与外界视线隔绝。这一场景由监控系统完整记录,成为揭露军方涉嫌暴力对待囚犯的核心影像证据。
2. 这段拍摄于斯代泰曼军事拘留中心的视频于2024年8月经以色列第12频道首次播出,随即在国内外引发强烈震动,激起广泛舆论谴责。
3. 随后,五名隶属于预备役部队的以色列士兵因涉嫌对这名囚犯实施严重身体侵害而遭到正式起诉。
4. 然而事态发展迅速转向复杂化——原本推动透明处理的军方高层法律负责人,竟成为被拘捕的对象。
![]()
5. 此次风波的焦点正是那段揭示以色列士兵在斯代泰曼基地内虐待巴勒斯坦囚犯全过程的录像资料。
6. 斯代泰曼地处偏远沙漠地带,是专门用于关押在加沙冲突中被捕人员的临时羁押设施,其中包括参与2023年10月7日跨境袭击行动的哈马斯战斗成员。
7. 视频显示,士兵将该名囚犯从群体中带出后,立即以盾牌构筑封闭空间,刻意遮挡外部观察视角。
8. 据知情人士透露,这名来自加沙地区的被拘留者后续因“直肠穿孔”接受紧急外科手术,其胸腹区域亦发现多处外伤痕迹。
![]()
9. 视频曝光后的连锁反应
10. 在舆论压力下,以色列国防军对五名涉事预备役人员提起刑事指控,罪名包括“对无抵抗能力的被拘押者施加极端暴力”。
11. 不过事件并未止步于此,反而演变为一场关于信息透明与国家形象的内部博弈。随着视频传播,调查方向不仅指向施暴者,也延伸至视频流出渠道。
12. 2025年10月29日,以色列军方联合国防部长卡茨对外宣布,警方已启动针对视频泄露行为的刑事追责程序。
13. 两天后,时任以色列军事检察长伊法特·托梅尔-耶鲁沙尔米公开宣布辞去职务。
14. 到了2025年11月3日,局势进一步升级:托梅尔-耶鲁沙尔米被执法部门正式逮捕。
![]()
外媒报道截图
15. 法院裁定对其实施羁押候审,羁押期限至少延续至11月7日。截至目前,她的代理律师团队尚未就案件细节作出任何公开回应。
16. 她在辞职声明中坦承,自己授权发布了该段视频,目的是为了驳斥外界对军方法律机构“包庇不当行为”的不实指控。
17. 她明确表示:“某些做法是绝对不可逾越的底线,哪怕面对的是最危险的在押嫌犯。”
18.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于11月2日对此发声,称此次泄密事件是以色列立国以来遭遇的“最具破坏性的公共信任危机之一”。
19. 国防部长卡茨则严厉批评托梅尔-耶鲁沙尔米的行为构成对本国士兵的“恶意污名化”,并扬言将推动剥夺其军职荣誉。
![]()
外媒报道截图
20. 此案凸显了以色列社会在战争伦理、法治原则和国家安全之间存在的深层张力。
21. 托梅尔-耶鲁沙尔米坚持认为,维护基本人道标准是司法体系不可推卸的责任,“无论对象是谁,都必须守住文明的底线”。
22. 当视频于2024年8月首度面世时,右翼政治力量迅速反弹。多名议员及内阁成员带领支持者强行进入斯代泰曼及其他军事设施,抗议军方在战时“惩罚己方战士”。
23. 此案还重新点燃了关于司法独立性的全国性讨论。极右翼代表人物、警察部长伊塔马尔·本-格维尔呼吁扩大调查范围,将矛头指向更广泛的司法监督机制。
24. 特拉维夫地方法院已签发命令,维持对前军事检察长的羁押状态,直至11月7日之后再行审理。她的法律命运仍处于高度不确定之中。
![]()
25. 就在此案持续发酵之际,土耳其伊斯坦布尔首席检察官办公室于11月7日发布通缉令,对包括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内的共计37名个人发出国际逮捕请求,指控他们在加沙军事行动中涉嫌“种族灭绝罪”与“反人类罪”。
26. 对此,以色列外交部长萨尔通过社交平台迅速回应,指责土耳其此举为“新一轮政治操弄”,是以色列“坚决不予承认的政治表演”。
27. 那位曾在视频中遭受非人待遇的巴勒斯坦囚犯,已于10月13日依据以色列与哈马斯达成的停火协议获释,并返回加沙地区。而那位选择公开真相的前任军方首席法律顾问,却仍在等待法律的最终裁决。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