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江苏省区域经济与信用观察

0
分享至

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远东资信)

摘要

从区域经济运行来看,2024年江苏GDP规模位于全国第二位(在广东之后),近年来GDP增速持续高于全国水平,驱动经济增长的消费、投资与出口动能较为均衡。2024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制造业投资增速表现强劲。地级市方面,苏州的经济体量最大(占全省19.51%),南京和无锡紧随其后,三市GDP总和占全省44.88%,淮安、宿迁等城市经济增速较快。

从区域财政运行来看,2024年江苏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位居全国第二,政府性基金收入虽同比降幅较大但规模仍居全国首位,财政自给率为65.64%,居全国第五位。但需关注,2024年江苏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同比下降4.2%,财政收入质量略有下滑,财政收支仍存在一定平衡压力。江苏省各地市财政平衡率差异显著,其中苏州以94.5%位居全省首位,南京(93.59%)、无锡(90.21%)紧随其后,而淮安(43.84%)和盐城(43.63%)财政自给能力相对较弱,较为依赖转移支付。

从区域债务状况来看,江苏省地方政府债务余额规模居全国第三,但负债率和债务率较低,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从2024年江苏新增专项债的投向来看,主要集中于交通基础设施。江苏地方政府债务集中在南京和苏州,2024年南京和苏州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分别为3661.56亿元和3657.96亿元,约占江苏省债务余额的26.86%。债务率和负债率方面,镇江市债务率316.04%,负债率48.62%,均居全省首位,显性债务压力相对突出;宽口径负债率方面,盐城市达117.01%,处于全省最高水平;宽口径债务率方面,泰州市为836.61%,债务压力相对突出。在区县层面,2024年江苏省宽口径债务率前十大区县分布在南京、南通、苏州、徐州、泰州、宿迁和淮安,这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较为依赖债务资金驱动,总体来看债务压力较大。

从区域禀赋与产业状况来看,江苏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省份之一。城镇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需要注意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负增长情况。三大产业结构为3.8∶43.2∶53.0,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迅速,为其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了基础。江苏产业布局呈现明显的"南高北低"梯度特征,产业结构呈现 "苏南以高新技术为主导,苏中以高端制造为特色,苏北以资源转化与新兴产业并重"的区域分工格局,但近年来南北差距正在缩小。江苏省金融体系功能健全,资源丰富,主要集中在南京、苏州两市。上市公司数量全国排名第三,主要集中在制造业。

从城投债表现来看,江苏省的发债城投数量及城投规模均居全国各省/直辖市中的第一,下辖13个地级市均有城投企业发债,其中南京、盐城发债城投数量分别达到83家、61家。江苏省存续城投债整体呈现私募、区县、AA+为主导的特征,整体短期偿债压力尚可。一级市场方面,2015年至2021年,江苏省城投债净融资额呈现显著增长之势,但自2022年起持续下降并在2024年转为净流出,多数地市净融资额同比明显下滑。二级市场方面,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控力度加大及一揽子化债政策持续发力的背景下,江苏省信用利差呈现持续收窄态势,当前省内各市信用利差分化程度已处于历史极低水平。

从化债与城投转型来看,2025年,江苏省坚持在发展中化债、在化债中发展,锚定隐性债务如期“清零”目标。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江苏省共发行特殊再融资专项债2511亿元,已完成全年额度。随着一揽子化债方案的持续推进,城投债融资明显收紧,2025年1-7月江苏省城投债实现净融资-984.35亿元;同时,江苏城投债安全边际显著提升,地域利差由2024年的81.39BP进一步回落至41.64BP。城投整合方面,2018年以来,江苏省共发生648次城投整合,2021年起明显提速,2024年达峰;整合行政级别以区县级为主,类型集中于资产整合和上层新设。区域上,江苏省城投整合呈现多点开花的特征,常州、南通、南京、苏州、盐城等多市城投整合力度较强。城投退平台方面,江苏省退平台高峰出现在2015年、2023-2024年;2023年8月以来的退出以城投主动披露为主,呈现市场化特征,驱动力为化债进程与趋严的债券融资监管。此阶段退出主体集中在区县级、AA与AA+级平台,数量居前的地市为常州、淮安、南通、苏州、徐州、无锡。

正文

一、经济、财政、债务状况

(一)江苏省层面

1.经济发展

近五年江苏省GDP总量排名始终处于全国第二,显示出强劲的经济韧性和增长动力。2024年江苏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700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8%,高于全国5.0%的经济增速,GDP总量规模仅位列广东之后。


消费潜力较强。2024年,江苏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662.3亿元,居广东之后,位居全国第二,比上年增长4.6%,高于全国3.5%的增速水平。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42349.2亿元,增长4.2%;餐饮收入5313.1亿元,增长8.3%。升级类商品销售较好,限额以上体育娱乐用品、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7.4%、22.8%。在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带动下,限上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5.1%,其中能效等级为1级和2级的绿色家电增长40.7%;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增长2.1%,累计增速连续4个月回升。网络零售较快增长。全年网上零售额13085.2亿元,同比增长6.6%;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1017.9亿元,增长5.4%。

投资结构优化。2024年,江苏省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5%,增速较2023年的5.2%明显回落,但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40.2%;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0.9%,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1.0%;第三产业投资下降7.4%。分领域看,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7.3%,拉动全部投资增长3.2个百分点,其中汽车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投资分别增长16.7%、21.4%、23.4%;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3.3%,比上年加快6.3个百分点,其中10亿元以上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增长16.9%;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0.3%。民间投资同比增长3.8%,其中民间制造业投资增长9.4%。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5.8%,降幅比上年收窄2.9个百分点。

外贸活力凸显。2024年,江苏省进出口总额5.62万亿元,同比增长7%。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进出口3.19万亿元,占比56.8%;加工贸易进出口1.81万亿元,占比32.2%。从经营主体看,民营企业进出口2.55万亿元,增长7.3%,规模创历史新高,占进出口总额比重达45.3%。从主要市场看,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2.67万亿元,增长10.8%,占比较上年提升1.6个百分点至47.5%;对东盟、韩国、非洲进出口分别增长11.2%、12.9%、22.3%。从出口产品看,手机、船舶、电动汽车出口额分别增长7.3%、59%、105.9%。


2.财政收支

江苏作为我国东部重要经济省份,综合财力在全国处于上游水平,财政收入质量保持较高位次。近年来,江苏省在财政收支、收入增速和财政平衡率等方面表现出较强的财政实力和稳定性。2024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038.16亿元,增长1.09%,规模位居全国第二。其中,税收收入7642.03亿元,同比下降4.2%,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76.13%,居全国各省前列,财政收入质量较高,不过比2023年略有下滑。财政支出方面,2024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5293.91亿元,增长0.3%。2024年财政自给率为65.64%,较2023年(65.15%)略有上升,居全国第五(次于上海、北京、广东、浙江),总体上财政收支相对平衡。

(1)一般公共预算收支

收入端,2024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038.16亿元,同比增长1.09%。其中,税收收入7642.0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76.13%,税收收入同比下降4.2%;非税收收入2396.1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23.87%,非税收收入同比增长22.7%。土地增值税收入同比增长3.1%,契税收入同比下降约11.8%。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加上中央补助等,收入总计17924.77亿元。


支出端,2024年江苏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5293.91亿元,加上上解中央等,支出总计16235.40亿元。结转下年支出908.87亿元,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780.50亿元。省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1393.83 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 96.1%,主要是加大了公立医院及医疗卫生、生态环境保护、基础研究等专项资金对市县的补助力度。


(2)政府性基金收支

收入端,政府性基金收入规模受土地市场等因素影响波动较大。2024 年收入为8097.43亿元,同比减少21.5%,规模位居全国首位。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为7270.18亿元,同比减少23.3%,占政府性基金收入的89.78%。从近五年整体情况来看,2021年江苏省政府性基金收入达到高点(约13632亿元),此后几年整体呈下滑趋势,2024年这一收入规模与2021年高点相比降幅40.6%,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土地市场行情不及预期,土地出让收入减少。

支出端,江苏省2024年政府性基金支出规模为9332.3亿元,较上年下降11.4%。2024年江苏新增地方政府债券7206.69亿元,其中一般债券 925.97 亿元,专项债券6280.72亿元。省级地方政府债券发行128.07亿元,全部为专项债券。募投项目覆盖了棚户区改造、交通基础设施、能源、农林水利、生态环保、民生服务、文化旅游、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多个领域,覆盖范围较广,发挥了稳投资、补短板、促内需等作用,助推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

3.债务情况

截至2024年末,江苏省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28227.61亿元,较2023年(22732.83亿元)增长24.2%,但仍控制在34186.24亿元限额内。其中:一般债务8137.43亿元,占28.83%;专项债务20090.18亿元,占71.17%。从一般债务、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专项债务、政府性基金收入的规模对比来看,江苏需进一步优化债务结构,在控制专项债务增速的同时,增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可持续性,以匹配债务偿还能力。

2024年江苏省新增专项债券发行规模2365亿元,较2023年同期增加了29.73%。从2024年新增专项债的投向来看,主要集中于交通基础设施。其中:交通基础设施635.27亿元,占比40.59%;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275.73亿元,占比17.62%;民生服务201.85亿元,占比12.9%;棚户区改造189.83亿元,占比12.13%;生态环保87.63亿元,占比5.6%;城镇老旧小区改造46.33亿元,占比2.96%;冷链物流设施25.28亿元,占比1.62%;农林水利22.58亿元,占比1.44%;能源22.53亿元,占比1.44%;文化旅游18.88亿元,占比1.21%;乡村振兴10.17亿元,占比0.65%;新型基础设施6.08亿元,占比0.39%;其他新增专项债22.84亿元,占比1.46%。

2024年,江苏省政府负债率为20.6%,相较上一年(17.36%)抬升了3.24个百分点,显著低于60%的国际警戒线。负债率边际抬升,源于2024年各省名义增速相对偏低以及地方政府债发行规模特别是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较大。从债务率来看,2024年债务率为110.31%,相较2023年81.38%提升28.93个百分点左右。


隐性债务方面,Wind数据显示,2024年江苏省宽口径负债率为81.49%,相较此前一年上行2.54个百分点;宽口径债务率为436.33%,相较此前一年上行66.31个百分点。近年来江苏省债务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地方债务负担逐年加重。2024年江苏省债务规模在全国各省份中居第三位,政府性债务余额为28227.61亿元,隐性债务规模为83245.39亿元,占全国隐性债务规模的21.5%。


(二)江苏省各地市层面

1.经济发展

从GDP规模来看,第一梯队是苏州、南京,2024年的GDP规模分别是26726.98亿元和18500.81亿元;第二梯队是无锡、南通、常州、徐州、扬州、盐城、泰州、镇江、淮安、宿迁和连云港,GDP规模分别是16263.29亿元、12421.9亿元、10813.6亿元、9537.12亿元、7809.64亿元、7779.2亿元、7020.95亿元、5540.01亿元、5413.02亿元、4801.85亿元和4663.13亿元。从GDP增速来看,近两年,淮安市、宿迁市和徐州市增速持续位居前列,2024年平均GDP增速高于6.8%。在经济增长较好的背景下,各市的人口皆呈现净流入。

头部城市主导地位突出,苏州(26726.98亿元,占全省19.51%)、南京(18500.81亿元)和无锡(16263.29亿元)三市GDP总和占全省44.88%。其中苏州以高端制造为支撑,聚焦生物医药与电子信息产业,拥有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先进材料3个万亿元级产业,推动长三角产业协同创新;南京(13.5%)以科教资源为根基,聚焦数字经济与集成电路产业,通过台积电等龙头企业带动,推动全省科创体系向高端化升级;无锡(11.87%)立足物联网产业优势,实现持续跨越式成长,物联网产业成为无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常州(7.89%)、徐州(6.96%)和盐城(5.68%)聚焦于新能源产业发展,推动先进制造与新材料协同,加快传统产业绿色升级;南通(9.07%)和连云港(3.4%)海运发达,融合海洋经济与高端装备制造,实现产业提质增效;淮安(3.95%)和宿迁(3.5%)以食品加工为传统优势,同时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迅速;扬州(5.7%)以瘦西湖、大运河等文旅资源为特色,泰州(5.12%)以中国医药城为核心,镇江(4.04%)以航空航天产业为重点,提升产业高端化水平,成为长三角航空航天重要节点。

从消费来看,2024年苏州、南京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达10043.7亿元、8552.75亿元 ,规模居全省前两位,徐州和南通市社零总额均高于4000亿元,消费市场规模大活力足。近三年扬州、徐州和盐城的社零增速较快,增长势头强劲。江苏各市出口规模差异显著,苏州、无锡等市在进出口规模方面表现突出。


2.财政收支

一般公共预算收支:2024年江苏各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呈梯队分布。苏州经济实力突出,以2459.1亿元独居超2000亿元的第一梯队;南京、无锡、南通、常州、徐州等地经济基础较为稳固,处于500-2000亿元的第二梯队;盐城、泰州、扬州、镇江、淮安、宿迁、连云港经济规模相对较小,处于500亿元以下的第三梯队。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方面,苏州规模遥遥领先,资金主要投向教育、科技、社保就业等民生与经济支撑领域;南京、无锡、南通、盐城、徐州支出规模次之,体现较强的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常州、淮安、扬州、泰州、宿迁等地支出规模适中,连云港和镇江支出规模相对较小。

江苏省各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与增速差异较为显著。苏州作为全省经济中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遥遥领先,总量占全省比重较高,体现了核心城市的经济集聚效应。南京(1596.02亿元)和无锡(1210.09亿元)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收入规模分别位列第二、三位,其中无锡市收入增速为8%,展现出较强的财政韧性,而南京市收入规模较2023年有所下降。部分地市表现亮眼:连云港以12.1%的增速位居全省首位,显示其经济发展活力;无锡(8%)、淮安(6.2%)增速均超6%,反映区域产业转型成效;徐州和扬州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86%),分别达4.7%、3.9%,表明特色产业支撑作用显著。其他地市如南通和泰州均以3%增速保持稳定增长。总体来看,江苏省各市财政收入实现普遍增长,区域发展协调性持续增强,未来随着“1+3”重点功能区战略的深入推进,全省财政运行有望更加均衡稳健。

江苏省各地市财政平衡率存在明显差异。苏州以94.50%位居第一,财政收支状况良好,强大的经济实力与多元化产业结构确保了充足的财政收入,合理的支出安排保障了财政的稳健。南京(93.59%)、无锡(90.21%)紧随其后,这些城市产业发展逐步成熟,财政收支管理逐渐规范,在保障民生与经济建设支出的同时,维持了较为平衡的财政状况。常州、泰州、南通、镇江和徐州的财政平衡率均为50%以上,这些城市财政收支逐步接近平衡,但仍需进一步提升收入来源,优化产业结构,并合理控制财政支出,确保财政的可持续性。扬州、连云港、宿迁、淮安和盐城的财政平衡率在40%-50%之间,虽然财政收入能够部分覆盖支出,但对上级财政转移支付有一定依赖,需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和加强财政管理来提升财政自给能力。

政府性基金收支:截至2024年,收入上,苏州以1048.08亿元独居超1000亿元的第一梯队,常州、南京、南通、无锡、盐城和扬州构成500-1000亿元的第二梯队,镇江、泰州、徐州、淮安、宿迁和连云港处于500亿元以下的第三梯队;支出方面,苏州(2069.74亿元)和常州(1136.17亿元)位列第一梯队,、南京、南通、无锡、盐城组成500-1000亿元的第二梯队,其余城市均为500亿元以下的第三梯队。从近年变化趋势看,苏州在政府性基金收支规模上持续领跑全省,但需关注部分地市(如连云港、宿迁)收支规模相对偏小且增长乏力的结构性差异。


3.债务情况

债务余额方面,各市债务规模与经济体量基本匹配,债务集中度较低。其中,债务规模最大的是南京市,2024年南京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3661.56亿元,约占江苏省债务余额的13.4%。苏州的政府债务余额与南京相当,2024其债务余额为3657.96亿元;处于2000亿至3000亿元区间的有镇江、南通、无锡和常州;处于1000亿元至2000亿元之间的有盐城、徐州、扬州、泰州、宿迁和淮安,连云港市的政府债务余额为852.47亿元。


债务负担方面,截至2024年底,南京、常州、无锡和盐城等区域债务负担相对较大。南京市显性债务为3661.56亿元,隐性债务为14178.46亿元,宽口径债务率达697.71%,显性债务和隐形债务总量达到17840.02亿元,处于全省较高水平,面临较大的债务风险。常州市显性债务与隐性债务合计将近10000亿元,宽口径债务率达571.31%,债务压力相对突出。无锡市和盐城市的显性债务和隐形债务总量分别为9135.27亿元和9102.71亿元,这些地区的债务规模处于较高水平,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对应区域在债务偿付能力、财政可持续性等方面可能面临严峻的挑战。苏州市作为江苏省经济实力较强的城市之一,隐性债务规模达12872.30亿元,但由于地方综合财力相对稳健,宽口径负债率和宽口径债务率皆相对较低。

债务率和负债率方面,镇江市债务率316.04 %,负债率48.62%,均居全省首位,显性债务压力尤为突出。各市显性债务中专项债占比普遍高于一般债,如苏州市一般债与专项债比例约1:4。近年显性债务发行成本受市场利率下行等因素影响,整体呈现趋降态势。从宽口径负债率看,盐城市达117.01 %,处于全省最高水平;宽口径债务率方面,泰州市为836.61 %、淮安市为786.03%,债务压力均较为突出。其中,泰州市在显性债务规模相对较小(7501.5亿元)的情况下,宽口径债务率仍高居全省首位,反映出其隐性债务问题尤为严峻。综合来看,镇江、盐城、泰州和淮安等市债务压力相对较大,其债务风险及后续化解工作值得重点关注。


从隐性债务压力来看,2024年江苏省宽口径债务率前十大区县分布在南京、南通、苏州、徐州、泰州、宿迁和淮安。根据预警通口径,南京浦口区、溧水区和高淳区宽口径债务率超过1000%。如皋市、吴中区、睢宁县和如东县的宽口径债务率超过800%。姜堰区、宿豫区和海门区的宽口径债务率处于700%与800%之间。这些地区普遍地方综合财力偏弱,经济社会发展较为依赖债务资金驱动,总体来看债务压力较大。


二、资源禀赋与产业状况

(一)区位及人口

1.地理区位

江苏省地处中国大陆东部沿海地区中部,长江、淮河下游,东濒黄海,北接山东,西连安徽,东南与上海、浙江接壤,与上海、浙江、安徽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总面积10.72万平方千米,已成为国际六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省份之一。交通方面,全省公路总里程15.9万公里,普通国省干线一级公路占比全国最高;全省高速公路里程达到5231.6公里,实现“县城通”以及10万人口以上城镇全覆盖。全省铁路营业里程达4730.7公里,其中高速铁路2593.6公里;设区市全部通动车,“轨道上的江苏”主骨架基本形成;共有9个城市开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41条,运营里程1245公里。航空领域,江苏省拥有9个运输机场、9个A1级通用机场。水运方面,内河航道总里程约2.4万公里、约占全国1/5,等级航道里程8818公里、约占全国1/7;长江江苏段以1/7的长江航道里程,承担全线70%的运能;三级及以上干线航道里程2664公里,覆盖全省85%县级及以上城市节点、57%省级及以上开发区,全省86%干线航道规划里程已纳入全国港口与航道布局规划。拥有港口生产性泊位6801个、万吨级以上泊位数598个、2亿吨大港7个、港口综合年通过能力达29.8亿吨、年吞吐量36.1亿吨。

2.人口情况

2024年末江苏省常住人口达8526万人,与上年末持平,为近20年以来首次未实现正增长,主要缘于自然人口增长率的下降。具体来看,江苏省全年出生人口42.6万人,出生率为5‰;死亡人口63.9万人,死亡率为7.50‰,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50‰。2024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5.5%,比上年末提高0.5个百分点,城镇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23年全国为66.2%)。地市层面,江苏省人口分布呈现显著差异,苏州以1298.70万常住人口领先,是全省唯一常住人口破千万城市;作为省会城市,2024年南京市常住人口达957.70万人,位列全省第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87.3%,为全省最高。与此同时,苏州、南京人才引进力度相对较大,在经济发展、产业集聚和公共服务供给方面表现突出,具备较强的人口承载与吸引能力,2024年末常住人口较2023年末均有增加。徐州人口规模901万,位列全省第三,但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仅66.8%,为全省最低,且2024年常住人口有所减少。值得注意的是,徐州、盐城、连云港、淮安、泰州等地常住人口有所下滑,反应区域发展不均下苏北区域面临一定人口外流压力。


(二)产业状况

1.三大产业结构

2024年江苏省全省地区生产总值为137008亿元,比上年增长5.8%,全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60694元。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245.2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59180.1亿元,增长5.5%;第三产业增加值72582.8亿元,增长6.2%。三大产业结构由2023年的4:11.4:51.6调整为3.8∶43.2∶53.0。

工业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继续发挥支柱作用。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下,全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50.7%,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1%,对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27.8%。在“两新”政策带动下,挖掘机、纺织专用设备、塑料加工专用设备等产品和新能源汽车、电冰箱、洗衣机等消费品产量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2024年江苏省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生产性服务业带动较强。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分别增长8.9%、8.1%、10.9%、15.3%。金融业方面,年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达254714.08亿元,同比增长约3.58%;贷款余额达260044.46亿元,同比增长6.43%。2024年江苏省保费收入为5473.3亿元,同比增长8.5%,金融保险体系对实体经济支撑进一步增强。整体看,生产性服务业支撑加强,现代服务业发展良好,服务业新兴领域活力涌现,金融保险等领域稳健发展,成为稳增长的重要支撑。

2.政府“十四五”规划重点产业

依据《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时期,江苏省聚力聚力打造制造强省,积极构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现代产业体系。

一是构建“1650”产业发展体系。江苏省围绕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和50条重点产业链,构建“1650”产业发展体系。这些先进制造业集群和重点产业链涵盖了新型电力装备、新能源、物联网、生物医药、高端纺织、新材料、半导体、高端装备、航空航天、高技术船舶与海工装备等多个领域。

二是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实施“531”产业链递进培育工程。着力培育50条重点产业链,做强30条优势产业链,推动10条卓越产业链快速提升。切实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实施产业链安全可靠工程,在产业链上下游关键节点形成一批国产化替代的原创成果,大幅提高产业技术自给率和安全性。

三是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积极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强化技术攻关、试点示范和场景应用,加快技术迭代和产业升级,大力推动产业化规模化,努力成为主导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实施未来产业培育计划,前瞻布局第三代半导体、基因技术、空天与海洋开发、量子科技、氢能与储能等领域,积极开发商业化应用场景,抢占产业竞争发展制高点。

四是做大做强服务业,高服务业层次水平。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施生产性服务业十年倍增计划,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增强总部经济发展能级;做精做优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健康、养老、育幼、文化、旅游、体育、家政、物业等生活性服务业提质扩容,推动向品质化和多样化方向升级。

五是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和水平。强化现代产业体系金融支撑,持续加大金融支持制造业力度,推动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着力建立适应科技创新全生命周期需要的金融服务体系,积极发展创业投资,推动更多的原创科技成果实现商业化产业化。健全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持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发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金融产品,切实改进支农支小金融服务。

六是发展壮大数字产业,实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加速行动计划,完善信息通信、软件服务等数字产业链,推动大数据、云计算、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先导产业发展,布局建设一批高水平数字产业集聚区,培育一批旗舰型数字企业,构建全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新高地,支持无锡打造物联网创新促进中心。推动零售、物流、贸易、金融、文创、设计等行业数字化创新发展。

3.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产业规划

根据2025年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江苏省将聚焦“1650”产业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强链补链延链,持续夯实新型工业化根基。

大力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工程,放大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撬动”效应,加大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前沿新材料、商业航天等产业培育力度。加快布局低空经济发展,打造低空制造产业高地。探索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重点深耕人形机器人、量子科技、原子级制造等新领域新赛道,加快构建“10+X”未来产业体系。大力推进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更好赋能传统产业焕新。深入推动“品质江苏”建设。分领域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强化平台经济载体培育和常态化监管,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综合治理一些行业“内卷式”竞争,促进产业统筹布局、良性发展。

持续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和重点产业链。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专项行动,大力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重点打造智能电网、工程机械等10条具有国际优势,生物药、集成电路等10条具有全国优势,飞机配套等具有发展潜力的重点产业链,让江苏制造业更加“筋强骨壮”。支持龙头链主企业优化整合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打造一批具有生态主导力和产业链控制力的一流企业。构建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壮大机制,争创更多制造业单项冠军,持续壮大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主力军。

着力提升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开展新一轮深化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行动,规模化推进智能工厂建设,壮大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推动数字化转型向中小企业延伸。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加快工业大模型研发布局,强化智能应用场景推广,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加强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千兆光网建设和5G网络规模化应用,打造一批“万兆园区”,推动算力、运力、存力一体化协同发展。加快健全数据基础制度,强化数据治理、数据应用等标准化建设和数据安全工作,大力发展数据产业,助力制造业向“新”发展、乘“数”而上。

4.各市产业结构

从经济增速来看,2024年江苏省GDP增速为5.8%,各市经济增速分化。淮安以7.15%的增速领跑全省,主要受益于工业生产较快增长。宿迁紧随其后,GDP增速达6.9%,主要受益于近年江苏“南北挂钩”政策的持续倾斜,以及电商、光伏龙头企业的带动效应。徐州、南通、常州GDP规模在万亿左右,增速规模保持在6%以上。苏州作为江苏省GDP规模最大的城市,2024年增速保持在6%,主要受益于新型工业化的快速推进。扬州、镇江、无锡、连云港、盐城、泰州六城GDP增速也在5%以上。南京市作为省会城市,GDP规模1.8万亿,高基数下增速较低,为4.5%,为全省最低水平。整体来看,江苏产业布局呈现明显的"南高北低"梯度特征,产业结构呈现 "苏南以高新技术为主导,苏中以高端制造为特色,苏北以资源转化与新兴产业并重"的区域分工格局,但近年来南北差距正在缩小。

从工业发展水平来看,苏州以工业立市,2024年工业增加值达121516亿,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重约25%,在全省绝对领先,其在电子信息、制造装备、生物医药、先进材料四大主导产业实力雄厚,苏州工业园区也是世界级开发区。第二梯队包括无锡、南通、南京、常州四城,其中无锡工业产值排名第二,达7716.02亿元,占全省比重21.8%,仅次于苏州,其以物联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为四大地标产业,发展优势明显;南京工业增加值5906.8亿,占比9.93%,主要依托软件和信息技术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实现先进制造业的加速推进;南通工业增加值占比9.8%,是唯一进入第二梯队的苏中城市,主要依托临海优势以船舶制造、高端纺织等发展工业,并着力推进传统产业焕新和新技术发展。常州工业增加值5019亿元,占全省比重8.64%,新能源领域发展位居全国前列,目前已培育出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核心零部件、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等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同时以"隐形冠军"聚集地著称,在装备制造领域拥有200多家细分行业龙头。第三梯队则包括徐州、扬州、泰州、盐城,镇江、淮安、连云港、宿迁8城,工业增加值在2000以~4000亿区间,其中扬州、泰州重点发展高端船舶、新材料、汽车零部件等产业,苏北区域则加速发展新能源、数字经济、工程器械、汽车零部件、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纺织等先进产业。

从各市第三产业发展来看,2024年江苏省省第三产业占比为53.0%,但各市服务业发展水平略有差异。从各市结构来看,南京以66.69%的第三产业占比领跑全省,依托科技研发、知识产权服务等科技支持服务,以及互联网平台企业等营业收入的快速扩张,实现服务业增加值快速增长,2024年达5.4%。徐州、苏州、淮安、无锡、镇江、常州、盐城七城位于第二梯队,第三产业占比在50%以上;第三梯队择包括宿迁、扬州、南通、泰州、连云港五城,第三产业占比不足50%,仍处于扩张期间,尚未成为主导力量,需要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和服务业能级提升。从全省占比看,苏州、南京占全省第三产业比重最高,分别为19.31%、17.01%;无锡占比11.59%,位列第三,主要依托与物流、交通运输等生产性服务业的提档升级,以及文化旅游等生活性服务业活力的充分释放。


(三)金融资源与上市公司状况

社会融资是反应区域经济活力的核心指标之一,2024年江苏省新增社会融资规模达2.89万亿,超越浙江、广东、位居全国首位。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26万亿,同比增长1.9%,存款余额25.47万亿,同比下降8.87%,存贷比97.96%在全国排名靠前,反映出资金配置效率较高,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较强。江苏省信贷投放结构进一步优化,精准支持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其中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1.8%,比各项贷款增速高11.8个百分点;基础设施领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2.3%,比各项贷款增速高2.3个百分点;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贷款余额增速在各行业中最高,同比增长41.9%,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31.9个百分点;普惠小微融资“量增面扩”,单户授信1000万元以下的小微型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4.4%,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4.4个百分点;绿色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5.2%,比各项贷款增速高15.2个百分点;养老相关行业贷款同比增长17%,比各项贷款增速高7个百分点。资本市场方面,2024年全全省资本市场直接融资8800亿元,全省新增首发境内上市公司16家,数量占全国六分之一;362家企业累计发行公司债、企业债758只,合计募集资金5246亿元,发行人家数和债券只数均居全国第一;3个基础设施REITs项目获证监会批复发行,其中2个已上市,募资合计37.48亿元。全年保费收入5493.3亿元,同比增长8.5%,金融保险对经济增长的支撑力度较强。

金融机构方面,截止2024年末,全省共有各类金融机构1022家,金融资源丰富,体系相对健全。目前共有146家银行存续,其中城商行4家,农商行60家,四大城商行分别是江苏银行、南京银行、苏州银行、江苏长江商业银行。省内总共有9家上市银行,分别是江苏银行,南京银行,苏州银行,常熟银行,紫金农商行,无锡农商行,张家港银行,苏农商行,江阴银行。保险机构方面,2024年末共有保险公司主体91家,保险公司分支机构732家,除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人保财险等大型保险集团的江苏分支机构外,江苏省还有紫金财险、国联人寿等本地保险机构。此外,截止2024年末江苏省共有证券公司6家,证券分支机构1050家;期货公司9家,期货分支机构204家;证券投资咨询机构3家;小额贷款公司600家、融资租赁公司237家、商业保理公司102家、典当行454家(法人机构371家、分支机构83家)、融资担保公司220家、地方资产管理公司2家、区域性股权市场运营机构1家。

从各地金融资源分布看,苏州、南京金融资源最为丰富,银行、保险、证券等各类机构齐全且规模庞大。南京金融体系功能健全,除政策行、国有大行支行外,还有15家属地银行,包括成农商行、村镇银行、农村信用社、民银行行和外资法人银行。同时,南京属地银行规模远超其他城市,2024年末超7万亿,其中江苏银行规模近4万亿,南京银行规模超2万亿;苏州共12家属地银行,包括1家城商行,5家农商行和6家村镇银行,2024年末资产规模合计1.77万亿,其中苏州银行规模超7000亿。其余城市属地银行则以农村商业银行和村镇银行为主,淮安、南通、徐州、盐城、扬州数量较多,属地银行均在12~15家,但规模合计均不足万亿。

截止2025年8月末,江苏省上市公司数量达710家,全国排名第三,其中主板上市共343家,创业板202家,科创板114家,北交所51家,总市值约8.34万亿,其中主板市值规模约5.34万亿。行业分主要集中在制造业(557家),占比近8成,体现出制造业在江苏经济中占据核心地位。


三、江苏省城投债表现

(一)存续城投债情况

江苏省拥有的发债城投数量及规模均居全国各省/直辖市中的第一[ 以截至2025年8月11日全国各省级行政区域所辖城投企业拥有的存量城投债券数量、余额统计。];下辖13个地级市均有城投发债,其中南京、盐城发债城投数量分别达到83家、61家,在江苏省发债的地级市之中排名靠前。截至2025年8月11日,江苏省共有691家仍有境内存续债的城投平台,以区县、AA级主体为主,两类主体占比分别达70.8%、50%;江苏省城投平台存续债券合计4295只,债券余额24089.58亿元。分区域来看,南京、盐城、苏州、无锡发债城投平台数量靠前,分别为83家、61家、47家、47家,存量债规模分别为4433.14亿元、1992.96亿元、1648.09亿元、1317.77亿元;其次为常州、淮安、徐州分别为46家、41家、40家,存量债规模分别为1968.64亿元、1430.67亿元、1376.25亿元;其余各市在1-40家之间,存量债规模均不足1200亿元。具体从发行主体来看,存续债金额超百亿元的主体共1020家,其中超300亿的主体共4家,为常州市城市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盐城市城市资产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南京江北新区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无锡市太湖新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截至2025年8月11日城投债余额分别为433.7亿元、343.06亿元、330.5亿元、301.79亿元。



下文以截至2025年8月11日江苏省存续城投债为分析依据。

从发行方式来看,江苏省整体以私募债为主,存续私募债规模达13166.2亿元,占比达54.66%。其中南通市、盐城市、泰州市、淮安市、扬州市、镇江市私募债占比较高,均超60%。

从行政级别来看,江苏省发债城投企业包括国家新区级、省(开发区)级、地市级、地市(开发区)级、区县级、区县(开发区)级六种类型,其中国家新区级存续债余额规模为833.1亿元,占比3.46%;省(开发区)级存续债余额规模为16亿元,占比0.07%;地市级城投债存续规模达7462.2274亿元,占比30.98%;地市(开发区)级城投债存续规模达1696.42亿元,占比7.04%;区县级城投债存续规模达12501.937亿元,占比51.90%;区县(开发区)级城投债存续规模达1579.9亿元,占比6.56%。其中,从地市级城投债余额占该地区的城投债余额比重来看,淮安、连云港、宿迁占比均高于50%。苏州、南通、常州、无锡区县级城投债余额占比均高于60%。南京市的国家新区级、省(开发区)级、地市级、地市(开发区)级、区县级、区县(开发区)级城投债余额占比分别为18.9%、0%、17.9%、1.8%、58.7%、2.7%。

从发行人主体评级分布来看,江苏省城投主体评级整体以AA评级为主,AA主体评级的城投平台数量为346家,占比50%;其次为AA+平台177家,占比25.5%。但从不同主体评级的发行人存续城投债余额来看,AA+主体存续债规模达11588.1亿元,占比48.1%;AA主体存续债规模达6191.9亿元,占比25.7%。对于低评级主体存续债规模,宿迁、扬州、徐州的AA级主体存续债规模靠前,分别为304.3亿元、565.8亿元、776.8亿元。

从剩余期限(考虑回售)来看,江苏省整体短期偿债压力尚可,剩余期限相对集中在1-3(含)年。1年以内到期存续债规模达6773.9亿元,占比28.1%;1-3(含)年内到期的存续债规模达10514.1亿元,占比43.6%;3-5(含)年内到期的存续债规模达6176.4亿元,占比25.6%;超过5年到期的存续债规模达564.1亿元,占比2.7%。从绝对规模来看,南京、苏州、南通、泰州的1年内到期的存续债规模较高,均高于600亿元;从结构来看,南京、苏州、泰州、淮安的1年内到期债券规模占所属区域总存量城投债规模比例较高,均高于30%。


(二)城投市场表现

1.一级市场

2015年至2021年,江苏省城投债净融资额从1799.71亿元增至5062.01亿元,呈现显著增长之势。2022-2024年持续下降,2024年江苏省城投债发行额同比下降-186.26%,而总偿还量为12150.45亿元,达到近十年高峰,城投债净融资额从而由正转负,多数地市净融资额同比明显下滑。2025年上半年,江苏省城投债净融资额除2月为正之外,其余月份呈现净流出状态。



2.二级市场

2023年以来,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控力度加大及一揽子化债政策持续发力的背景下,江苏省信用利差呈现持续且显著收窄态势,当前省内各市信用利差分化程度已处于历史极低水平。

根据wind数据统计,以2022年末为比较基准,2022年末苏州、无锡、南京三市市场信用认可度最高,信用利差均控制在200BP以下,其中苏州以约172.81 BP保持全省最低位;而盐城、泰州、镇江和连云港等市的市场认可度相对偏低,它们的信用利差均超过了320BP,其中盐城市信用利差高达 367.64 BP,位居全省最高水平。此时省内信用利差极差达194.83BP,区域分化十分明显。但进入2023年后,随着化债政策的持续推进,省内各市信用利差普遍快速下行,分化程度显著减弱。,截至2025年8月11日,省内信用利差极差仅为22.67BP。


四、江苏省化债与城投转型观察

(一)化债观察

去年11月份,中央出台财政“组合拳”,新增6万亿元地方政府再融资专项债额度,并从2024年开始,连续五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补充政府性基金财力,专门用于化债,累计可置换隐性债务4万亿元。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江苏省共发行特殊再融资专项债2511亿元,已完成全年额度,积极推进“化债”工作。

为强化地方政府债务管理,2024年,江苏省组织编制了“1+7+13”全省一揽子化债方案,并获国务院批复。该方案按照“省负总则,市县尽全力化债”原则,涵盖了法定债务、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和融资平台经营性债务三类债务,责任明确,债务覆盖全面。同时,江苏省加强债务源头管理,严控融资平台经营性债务增长,对存量债务规模大、负债率高、兑付期集中、资金链紧张的融资平台公司实行“一户一策”指导,根据实际情况设立债务风险化解基金或周转金,确保融资平稳接续。根据近期披露的《关于江苏省2025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2025年,江苏省坚持在发展中化债、在化债中发展,锚定隐性债务如期“清零”目标,区分轻重缓急,对隐性债务精准置换,有效缓释市县财政还本付息压力;严格落实已调整上报的化债方案,推动全省隐性债务自行化解部分有序压降;督促各地细化平台退出序时安排,完善融资平台退出后交接程序,切实用好金融支持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各项政策,确保融资平稳接续。

分地级市来看,根据江苏省各地级市披露的2024年预算执行报告,徐州市率先完成隐性债务清零,宿迁、镇江全面完成年度债务化解任务,南通、泰州两市超额完成年度化债任务,常州、连云港、南通、宿迁、徐州等五市则披露了2024年获批用于置换隐债的债券限额,多地表示将积极争取债务化解政策支持。

截至2024年末,江苏省债务余额为28227.61亿元,省本级债务余额为972.13亿元,均在核定限额之内。2025年1-7月,江苏省共发行城投债5458.61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21.2%,实现净融资-984.35亿元,较去年同期萎缩-577.7亿元。可见在江苏省化债政策推进下,城投债融资明显收紧。

从地方政府债与城投债的利差水平来看,2024年,江苏省10年期地方政府债平均发行利差(选用的同期国债为发行日前五个交易日的中债国债到期收益率的均值)约5.14BP,处于极低水平;2025年1-7月,10年期地方债平均发行利差进一步降至5.03BP,或与新增专项债发行进度相对缓慢有关。同时,随着在一揽子化债方案的持续推进下,江苏城投债安全边际显著提升,地域利差由2024年的81.39BP进一步回落至41.64BP。


(二)城投整合

近年来,各区域城投在政策倒逼及内生转型需求双重动因下整合动作频繁,本文参考《城投整合深度解析:细分模式与投资机会——城投整合系列一》中对城投转型的“四种模式、八类细分”的分类,对城投整合进行观察。


根据公司公告统计,2018年以来,江苏省共发生648次城投整合。从事件趋势来看,城投整合自2021年开始明显增多,并于2024年达到高峰。仅2024年一年,江苏省共发生174次城投整合事件。从行政级别来看,江苏省城投整合主要以区县级为主。在剔除政府部门间划转这类事件后,区县级城投整合事件占比达到62%。从整合类型来看,江苏省城投整合的模式以资产整合和上层新设为主,两者占比分别为54%与44%。从区域分布来看,江苏省城投整合呈现多点开花的特征,自2018年至2025年7月末,常州、南通、南京、苏州、盐城等多市城投整合事件多达50次及以上,徐州、扬州、淮安、泰州、宿迁等市整合力度中等,无锡、连云港与镇江三市整合力度相对较弱,低于20次。

具体看一揽子化债方案实施以来的城投整合情况,江苏省城投整合模式主要为资产整合与上层新设。

资产整合主要表现为投平台资产的划入或划出。自新一轮地方化债开展以来,多地通过资产整合增大平台资产与营收规模,以获得更高评级的城投平台,从而降低融资成本。在此过程中,也有向城投公司注入经营性资产,以改善其营收结构,规避融资监管。以镇江市为例,2023年下半年,镇江市重组设立镇江城投,镇江市国资委将其持有的镇江城市建设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主体评级AA+)100%股权无偿划转给镇江城投。同时,镇江市组建镇江产投,并将国资委持有的镇江国控(主体评级AA+)的100%股权无偿划转至镇江产投。随后,镇江城投与镇江产投主体信用等级均被评定为AAA级。

上层新设主要变现为新设立未发债主体作为母公司,并将原有平台的股权划转至新设主体旗下,以实现提升评级、规避融资监管等。例如,2023年,宿迁市组建宿迁国投集团,并将宿迁经开集团(主体评级AA)100%股权无偿划转给国投集团,后宿迁国投集团成功取得AA+评级。2023年,泰州市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将持有的泰州市新滨江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100%股权无偿转让给泰州港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综合来看,江苏省城投债存量规模位列全国第一,截至2024年末江苏省城投债余额高达2.51万亿元,城投有息负债规模达到8.34万亿,远超其他省份。江苏省自2021以来加快城投整合步伐,整合模式上呈现出以资产整合与上层新设为主,行政级别多以区县级为主,区域分布则呈多点开花态势。未来需尤其关注城投平台转型中经营性业务的开展情况以及产投平台运营情况。



(三)城投退平台

城投“退平台”最早可追溯至2010年,其主要目的在于剥离地方政府融资职能,推动城投市场化转型。以43号文和“一揽子化债方案”政策为界限,可分为三个阶段:(1)2010-2013:为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职能,建立平台名单制管理制度。此阶段退平台主要为退出2010年原银监会建立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名单。(2)2014-2023.7:“开正门、堵偏门”,明确剥离融资平台公司政府融资职能,推动平台市场化转型。此阶段退平台主要为退出2010年原银监会建立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名单(2021年此名单不再调用)。 2021年银保监会发布《银行保险机构进一步做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防范化解工作的指导意见》(银保监〔2021〕15号),在开启新一轮针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监管的同时,明确了融资平台新认定标准。15号文指出“银行保险机构向地方政府相关客户提供融资前应查询财政部融资平台公司债务及中长期支出事项监测平台,根据查询结果实施分类管理”;并指出“各级监管机构不再受理原银监会融资平台名单查询和调整事宜”。(3)2023.8-至今:一揽子化债方案下,深化推进城投转型。主要为退出2023年6月经地方确认并报送国务院的融资平台名单。本阶段明确规定了退平台的流程及要求,退平台需完成以下三步:一是实现隐性债务的清零,二是征得三分之二及以上经营性金融债权人同意退出融资平台,三是完成政府融资功能剥离工作并转型为自主经营、自担风险的市场化经营主体。

对于区域而言,城投退平台也是隐债清零的一部分。一方面,在“遏增化存”的监管要求下,退平台是地方政府化债的阶段性成果之一,可侧面反映出区域化债进度(要求2027年6月前完成退平台任务)。另一方面,区域债务压力得到缓释,可腾挪出力量投入到稳增长政策实施中。对于企业而言,退平台并不意味着可新增融资额度,但有利于其回归城投业务本源。短期来看,由于刚兑预期仍在,退平台对其短期估值并无较大影响;但长期来看,在“监管倒逼城投实质转型”的趋势下,退平台仅是城投转型征程第一步,后续必然面临估值分化。

全国来看,城投退平台数量在2015年、2019年、2023-2024年达到小高峰,而对于2023年8月以来的退平台,整体体现出以下两个特征:一是从区域分布来看,化债措施较为系统的省份(江浙)涉及“退平台”城投数量最多,其次为山东、河南、重庆。二是从行政级别来看,以区县级城投为主,占比超7成。


从江苏省来看,城投退平台分别于2015年、2023-2024年达到小高峰。自2023年8月以来,江苏省城投退平台数量累计达208家,远超其他省份。其中的发债主体主要为区县级城投,且信用级别集中在AA与AA+。从区域分布来看,这一阶段的城投退平台多集中于常州、淮安、南通、苏州、徐州、无锡等市。相比之前,2023年8月以来的平台退出呈现明显的市场化特征,信息披露多以城投平台主动披露为主,退平台的驱动力一是化解存量隐性债务,二是为应对趋严的债券融资监管政策。70余家企业在退出声明中强调开展市场化经营或转型为市场化运营主体,反映出企业剥离政府融资平台职能、向市场化转型的决心。


【作者简介】

赵 恒,远东资信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梁蕴兮,远东资信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冯祖涵,远东资信研究院研究员

黄美霖,远东资信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张 林,远东资信首席宏观研究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F1巴西站冲刺排位赛:诺里斯杆位,安东内利P2,汉密尔顿P11

F1巴西站冲刺排位赛:诺里斯杆位,安东内利P2,汉密尔顿P11

懂球帝
2025-11-08 03:32:30
悲剧!一名27岁研究生被发现在实验室身亡

悲剧!一名27岁研究生被发现在实验室身亡

超级数学建模
2025-11-07 23:07:28
美媒:前骑士球员德隆特-韦斯特时隔一年再度被捕

美媒:前骑士球员德隆特-韦斯特时隔一年再度被捕

懂球帝
2025-11-08 00:18:18
千万不要在网上买“这4样”东西,水太深了,看完真后怕!

千万不要在网上买“这4样”东西,水太深了,看完真后怕!

装修秀
2025-10-28 11:55:03
民进党气炸了!联合国秘书处要求民进党代表国籍一栏写中国!

民进党气炸了!联合国秘书处要求民进党代表国籍一栏写中国!

小企鹅侃世界
2025-11-07 12:04:55
宋徽宗40岁写的鹤骨体,让现代书法家无地自容,网友:比瘦金体美

宋徽宗40岁写的鹤骨体,让现代书法家无地自容,网友:比瘦金体美

幸福娃3790
2025-11-07 12:26:54
安徽检察机关依法对黄卫东涉嫌受贿案提起公诉

安徽检察机关依法对黄卫东涉嫌受贿案提起公诉

最高人民检察院
2025-11-07 16:17:10
祖某和曾某付出了代价!拍摄工具隐藏位置曝光,视频发布者更可恨

祖某和曾某付出了代价!拍摄工具隐藏位置曝光,视频发布者更可恨

平老师666
2025-11-07 19:45:18
胡琏孙女祭拜聂曦,称会联系其后代看是否想公开露面,李立群表态

胡琏孙女祭拜聂曦,称会联系其后代看是否想公开露面,李立群表态

乡野小珥
2025-11-07 06:58:59
多位省委书记、省长赴上海,现场参观展区

多位省委书记、省长赴上海,现场参观展区

政知新媒体
2025-11-06 21:19:29
山姆退卡潮愈演愈烈!阿里高管遭全网抵制,员工哭诉天塌了

山姆退卡潮愈演愈烈!阿里高管遭全网抵制,员工哭诉天塌了

吃瓜局
2025-11-06 20:33:10
恶意退貂皮大衣的女子已“社会性死亡”:名声毁了,孩子也被连累

恶意退貂皮大衣的女子已“社会性死亡”:名声毁了,孩子也被连累

易昂杨
2025-11-06 19:56:05
王思聪前女友豆得儿近照曝光!双眼无神很苍老自曝一直租房买不起

王思聪前女友豆得儿近照曝光!双眼无神很苍老自曝一直租房买不起

小娱乐悠悠
2025-11-07 08:40:17
逆转战局!1.6 万乌军援军在红军城大破俄军

逆转战局!1.6 万乌军援军在红军城大破俄军

世界探索者探索
2025-11-06 21:34:42
要做最坏准备?中国两个“铁哥们”都援乌抗俄,这给我们提了个醒

要做最坏准备?中国两个“铁哥们”都援乌抗俄,这给我们提了个醒

阿芒娱乐说
2025-11-07 14:38:49
就业难成了收割机,四川 1.7 万教培投诉里,8 成人是应届生和失业者

就业难成了收割机,四川 1.7 万教培投诉里,8 成人是应届生和失业者

觉叔说
2025-11-07 13:40:15
看完《暗河传》大结局,更讨厌《少年歌行》里的苏暮雨了

看完《暗河传》大结局,更讨厌《少年歌行》里的苏暮雨了

那些故事有点远
2025-11-07 22:00:05
李盈莹接受采访!直言不了解朱婷打法,不认为被爆冷

李盈莹接受采访!直言不了解朱婷打法,不认为被爆冷

跑者排球视角
2025-11-07 23:24:40
这块臭豆腐,太上头!

这块臭豆腐,太上头!

梳子姐
2025-11-07 11:18:03
再见,曼城!6500万“永动机”确认离队!瓜帅钦点签“新罗德里”

再见,曼城!6500万“永动机”确认离队!瓜帅钦点签“新罗德里”

头狼追球
2025-11-07 08:33:36
2025-11-08 07:11:00
新浪财经 incentive-icons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是一家创建于1999年8月的财经平台
1320119文章数 439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财经要闻

荷兰政府:安世中国将很快恢复芯片供应

头条要闻

奥巴马意外现身 庆祝胜利

头条要闻

奥巴马意外现身 庆祝胜利

体育要闻

是天才更是强者,18岁的全红婵迈过三道坎

娱乐要闻

王家卫的“看人下菜碟”?

科技要闻

75%赞成!特斯拉股东同意马斯克天价薪酬

汽车要闻

美式豪华就是舒适省心 林肯航海家场地试驾

态度原创

艺术
游戏
本地
时尚
教育

艺术要闻

这梅花,古趣盎然

海的那边是什么?我会自己去看"/> 主站 商城 论坛 自运营 登录 注册 海的那边是什么?我会自己去看 廉颇 2025-11-07 返回专栏首页 作者:...

本地新闻

这届干饭人,已经把博物馆吃成了食堂

“这条围巾”才是今年的顶流单品,时髦的女人都有它

教育要闻

三部门:3至6岁儿童尽量避免接触使用视屏类电子产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