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扬州网)
转自:扬州网
记者 赵磊
水稻收割结束,在仪征市马集镇恒华村,信伟谷物种植家庭农场主张信伟又开始新一轮连轴转,赶着本周下雨前将小麦种到田里。
作为马集镇小有名气的“种田能手”和农业致富带头人,38岁的张信伟已有11年种田经验。当年,退伍返乡的他,在恒华村流转了200多亩土地种植小麦和水稻。“庄稼不会骗人,人也骗不了庄稼。”张信伟说,“小麦返青了,你就要除草,就要防治病虫害,你不防治,小麦就会减产。”
不懂就问,不懂就学。张信伟的口袋里,常常装着一支笔和一本笔记本,记录各种生产资料、天气气候、土壤状况以及农作物长势情况等。凭着精细化管理,张信伟投身农业的第一年,小麦、水稻年亩均单产就达到了2100多斤,亩均收入达700元左右。
尝到甜头后,张信伟不断扩大土地承包规模,并于2022年将经营面积增加至800亩。他购置了大拖拉机、插秧机、植保机、收割机等农机具,建设44吨粮食烘干中心,主要从事水稻、小麦种植和插秧、植保、烘干等机械化一条龙服务。“只有规模经营,才能节本增效。”张信伟说,以水稻种植为例,如果租用别人的机械耕耙、插秧、收割、烘干,一套流程下来一亩地至少要花费310元,而用自己的机械,费用还不到150元。
在种田之初,农业机械化普及率不高,张信伟是恒华村第一个自购旋耕机、插秧机、收割机的人。很长一段时间,他除了管理200亩承包田,还重点为周边农户提供多种农机服务。通过引进先进设备,他既保障了抢收抢种,又确保了丰收,带动恒华村农业向现代化迈进。2021年,他自购4.9万张软硬秧盘,比传统秧盘更耐用,利于秧苗生根,适合机插秧。2022年,他申报了农业生产库房项目,与周边主体合作新建库房,解决了农机露天摆放和稻谷存放问题,提升了服务能力。如今,信伟谷物种植家庭农场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农机专业社。
多年实践让张信伟深信,科学种田才能真正“种出钱”。何为科学种田?张信伟总结为绿色种植,其核心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比如在田里种苕子草,它能固氮,腐烂后还能增加土壤有机质,种农作物时就可少施肥。”绿色种植为他带来订单,一种业单位与其合作,他承包的农田从粮食田变为良种田,“每斤麦子比市场价多卖5分钱。”
凭借丰富的种田经验,张信伟成了恒华村的种粮顾问。恒华村招引来一个种粮公司,承包村里1500亩地,张信伟为他们提供打田、插秧、管理和指导等一系列服务。
从做“体力活”到干“技术活”,从收成“看天”到增收“靠技”,从会种田到“慧”种田,新时代“种粮人”张信伟推动传统农业转向现代农业。如今,他的家庭农场每年为周边散户和大户提供耕、种、管、收等一条龙农事服务超8000亩,解决群众就业超1000人次。
点评
仪征市副市长孙卫中:退伍军人张信伟作为传统稻麦种植的代表,是粮食稳产保供领域涌现出的新农人典型。他将农业生产、深度加工、绿色销售等环节有机结合,秉持绿色种植理念,有效提升了粮食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仪征始终以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持续加大新农人培育力度。围绕新农人培育工作,仪征发挥新农人协会纽带作用,组织培训考察促进视野拓展,推动“银保企”三方合作,搭建新农人互动平台;突出典型示范,宣传新农人创业故事,选送优秀代表参与省市级新农人展示活动,以身边人身边事激发更多年轻人返乡创业热情,让新农人群体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
责任编辑:刘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