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1月21日,普京宣布俄罗斯首次实战使用了一款全新中程弹道导弹——“榛树”,并称这是“西方防空系统无法拦截的全新发明”,可就在这款导弹刚刚亮相没多久,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10月31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却突然爆料:乌克兰在2024年夏季就已经在俄罗斯境内摧毁了这款导弹。
地点还是俄罗斯莫斯科重要战略武器测试基地——卡普斯京亚尔导弹试验场。堂堂俄罗斯“杀手锏”,为何还没实战就成了废铁?乌克兰怎么能打进俄罗斯腹地?
![]()
泽连斯基这次说得格外详细。这次跨境行动并不是哪个部门单打独斗,而是乌克兰安全局、国防部情报总局和国防军多个部门联合完成的。目标是在俄罗斯的导弹试验场直接摧毁“榛树”导弹,一举端了俄罗斯精心隐藏的老家。
这个导弹试验场可不是普通位置。坐落在俄罗斯阿斯特拉罕州的卡普斯京亚尔,从二战后就开始运营,是俄军测试SS-1等关键导弹的核心场地。这里的安保等级是俄罗斯最高级别之一。乌克兰能够渗透到这里、并且实施精准打击,这绝对不是普通操作。
![]()
更让人吃惊的是,乌克兰完成打击的时间点在夏季,而普京宣布首次使用“榛树”导弹的时间是11月21日。也就是说,乌克兰在俄罗斯正式使用它之前,就已经精准摧毁了这种导弹的部分储备或原型。
泽连斯基还补充了一些关键数据:俄罗斯每年最多只能生产6枚这种导弹,并且有意向在白俄罗斯部署。这种导弹射程高达5000公里,但存在700公里的“盲区”,也就是在飞行过程中,有一段距离雷达难以探测或拦截。
![]()
这番话不是胡说,因为这导弹一旦从白俄罗斯发射,几乎可以覆盖整个欧洲大陆,波兰、德国、法国都在射程之内。所谓的“盲区”意味着拦截难度会大大增加,这对欧洲国家来说,确实是一记敲响的警钟。
普京宣称的“首战告捷”看起来更像是一场宣传秀。那天,俄罗斯对乌克兰第聂伯市发起了“榛树”导弹袭击,画面显示多个弹头击中地面,但没有出现大规模爆炸。这就奇怪了,按说这种导弹应该具备强大杀伤力,为何爆炸效果如此有限?
![]()
答案是:模拟弹头。也就是说,这场攻击行动更像是一次“展示”,而不是真正的毁灭性打击。这也揭示了一个事实,俄罗斯很可能早就没有足够的实弹导弹可用,或者说,这款导弹根本还没制造出完整的实战型号。
专家法比安·霍夫曼从技术角度揭开了“榛树”的真面目。他直言:如果“榛树”导弹的新零部件超过10%,他都会感到震惊。他判断,这款导弹其实只是把过去的RS-26“边界”导弹进行简单改装,换个涂装、加点小更新,就包装成了“新型导弹”。
![]()
RS-26“边界”导弹本身并不陌生。它在2011年就开始生产,2012年测试成功,重达36吨,射程5800公里,具备核与常规双重打击能力。2018年因为“先锋”高超音速滑翔器的优先部署,RS-26被暂停研发。
如今俄罗斯再次启用这款导弹,并改名为“榛树”,很可能只是为了弥补在这场冲突中“新武器”不足的尴尬局面。在信息战愈发重要的今天,打造一个“神秘武器”的形象,有时候比真刀真枪还管用。
![]()
更有意思的是,乌克兰情报部门早在2023年10月和2024年6月就掌握了“榛树”的真实身份:它其实是“雪松”导弹的另一个名字。“雪松”导弹曾被俄罗斯秘密测试过,具备6个弹头,每个弹头内含6枚子弹药,俯冲阶段速度超过11马赫,也就是超过13500公里每小时。
听起来很强大对吧?可霍夫曼明确指出,这种速度并不稀奇,几乎所有中程弹道导弹在俯冲阶段都能达到高超音速。俄罗斯把这个速度当作“技术亮点”,其实就是在故意“放大效果”。
![]()
一位不愿透露身份的美国官员也指出,虽然西方确实重视俄罗斯的各种威胁,但必须认清现实。乌克兰已经抵挡住了无数次更大规模的攻击,榛树导弹的出现,不会对战局产生根本性改变。
俄罗斯试图通过宣传“新武器”来制造压力,打心理战,影响乌克兰和其西方支持者的信心。但从结果来看,这一波操作并没有掀起多大水花,反而被乌克兰的“提前摧毁”打了个措手不及。
![]()
从打击地点来看,卡普斯京亚尔导弹试验场远离一线战区,乌克兰能够打到这里,证明其远程打击能力和情报获取能力已经实现跨越式发展。这不仅仅是一次军事行动,更是一次信息战和心理战的成功范例。
北约方面也做出了应对。有数据显示,他们部署在东欧的“爱国者”系统对中程弹道导弹的拦截率正在持续优化。虽然“榛树”导弹的性能被质疑,但其潜在威胁还是真实存在的,尤其当这种导弹被部署在白俄罗斯之后,整个欧洲的态势都可能发生变化。
![]()
泽连斯基多次公开提醒欧洲国家要对这款导弹保持警惕。他强调,虽然它有700公里的盲区,但只要掌握足够的情报、拥有合适的拦截系统,依然可以构成有效的防御网络。
这场围绕“榛树”导弹的斗争,其实让外界看到了现代战争的另一个侧面。武器本身固然重要,但信息、认知、宣传和心理战,已经成为战场之外的第二战线。
俄罗斯这次“吹上天”的导弹被炸成废铁,不是军事上的失败,而是信息战上的一次溃退。而乌克兰的精准打击和消息发布节奏,也堪称一次成功的媒体战案例。
![]()
从中国的角度来看,这一事件也给我们带来了启发。中国近年来在远程打击、导弹防御和情报系统上不断加码,正是在意识到现代战争已不再是坦克对轰、炮弹齐飞,而是一次综合国力和科技能力的全方位比拼。
中国拥有自主研发的高超音速武器系统,且具备强大的反导能力和信息战能力,这让一些西方国家在战术和战略上不得不重新审视对中国的定位。同时,中国对外宣传一贯保持克制,不搞“吹牛式军事发布”,在这一点上与俄罗斯形成鲜明对比。
![]()
现代战争中,真正管用的不是谁喊得响,而是谁掌握了最真实的信息,谁能精准出击,谁能在心理层面占据主动。俄乌冲突中的“榛树”闹剧,实实在在给了国际社会一课。
这枚被称为“杀手锏”的导弹,最终却没有杀伤力,反而成了俄罗斯军事工业失败的象征。而乌克兰在境外精准摧毁目标的能力,也在无声中刷新了战场规则。
![]()
导弹不是吓人的工具,宣传更不能当饭吃。从“榛树”的遭遇可以看出,真正能改变战局的,不是光鲜亮丽的发布会,而是扎实、真实、有效的综合作战能力。
“榛树”导弹的故事还没有结束,但它的曝光已经足够说明问题。乌克兰用行动打破了俄罗斯的“神话”,也让世界重新认识了宣传和实战之间的差距。未来的战争,不再只是比谁的武器更先进,更要比谁更真实、更理性、更有准备。
信息来源:
[1]乌称摧毁一套俄“榛树”导弹系统!外媒:乌军总司令视察前线,否认红军城被俄军包围 每日经济新闻
[2]乌称摧毁一套俄“榛树”导弹系统 俄方暂无回应 财联社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