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跟我哭诉,为什么我付出这么多,孩子却不懂心疼我?
她说自己天天早起给娃做早餐,风雨无阻送上学,晚上还辅导作业。结果她生病让孩子倒杯水,孩子头都没抬,说 “你自己去,我忙着呢”。
其实不少家长都有这委屈,我经常会想:为啥父母拼尽全力对孩子好,孩子却一点不心疼?
就像朋友家娃,饭菜不合口就吵闹,放学回家只顾玩手机,看不见妈妈在忙。
还有的娃,会指挥家长 “给我拿鞋”“给我拿筷子”“给我背书包”,觉得这都是理所当然。
甚至,我见过更夸张的,孩子想看某个电视节目,爷爷奶奶就得让着;想吃啥,爸爸妈妈再远都去买。
其实,孩子不是天生冷漠。是我们,在日复一日的爱里,不小心弄丢了一些东西。
![]()
一、为什么孩子越来越不心疼父母?
那为啥会这样呢?我觉得跟父母的做法有很大的关系,主要有这几个原因。
(1)父母总 “听令” 于孩子
孩子小的时候,说 “妈妈我渴”,“妈妈,我的鞋呢”,妈妈帮忙拿水、拿鞋没毛病。
可孩子慢慢长大,还总指挥父母做这做那,爸妈要是还啥都包办,孩子就会觉得别人为他做事天经地义,根本不会想爸妈有多累。
说白了,孩子眼里,我们成了“有求必应”的机器人。他习惯了被服务,哪里还会想到:爸妈也会累,也需要一杯水。
(2)太惯着孩子,啥需求都满足
家里最好的,永远留给孩子。他爱看的节目,全家都得让着。他想吃的,再远也去买。
我们把自己缩得很小,把孩子放得太大。他自然觉得,全宇宙都该围着他转。
我身边有家长,把自己需求放一边,先顾着娃。就算娃提不合理的要求,也会尽量满足。
比如下雨天非要吃某零食,一哭闹家长就妥协。时间长了,娃就以自我为中心,哪还会体谅父母的辛苦。
(3)很少让孩子分享
好多家长总把最好的留给娃,说 “爸爸不吃,你吃”“妈妈吃别的,这个给你”。
我以前也这样,后来发现不对,孩子习惯了这种待遇,眼里就只有自己,自然不会心疼人。
不过有一点得说清楚,六岁前孩子思维有限,以自我为中心是正常发育特点,不是真自私。但我们要是不引导,孩子就容易一直 “自我” 下去。
![]()
二、如何让孩子变得会心疼父母?
想让孩子变得会心疼父母,我结合自己的经验,总结了几个办法。
(1)父母跟孩子“待遇”一样
孩子两岁后,就别把他当小婴儿特殊对待了。家里吃的穿的用的,大家都一样,别让娃觉得自己有特权。
渴了,坦然对他说:“妈妈也想喝口水,帮我也倒一杯好吗?”累了,直接告诉他:“妈妈有点累,需要休息十分钟。”
让孩子看见我们的需求。我们越“平凡”,孩子才越能看见我们的付出。
(2)不合理的要求要坚决拒绝
不合理的需求,坚决不满足。孩子的世界,不能只有“得到”。学会接受“得不到”,他才能学会理解与克制。
比如:娃下雨天非要吃某零食,我们要耐心跟他说 “下雨天买不到,下次再买”,不能他一哭就妥协。
我试过几次,娃知道哭闹没用,还能明白我的难处,慢慢就会站在别人角度想问题。
(3)一定要让娃做家务
从小事开始,让他为这个家流一点汗。当他为家付出过真心和力气,这个家在他心里才会变得有分量。
我家娃三岁就开始帮忙摆碗筷,五岁会自己整理玩具。娃做家务,不光能锻炼能力,还能明白自己是家里一份子,得付出才有回报。
这样的娃,自我价值感高,也更愿意体谅人。
![]()
小书虫妈妈育儿感悟:
其实孩子不心疼父母,真不是娃的错,关键在父母的教育方式。
父母要从日常小事做起,慢慢引导孩子。等孩子学会感恩,懂得心疼人,家里氛围会特别温馨,娃也能更健康地成长。
孩子的每一点改变,都是我们育儿路上最好的回馈。我们一起加油!
互动话题:
你家娃说过哪句话,或者做过哪件小事,曾让你心里突然一暖,觉得“这孩子没白疼”?快来评论区晒晒暖,给姐妹们一点信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