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孩子是一场艰难的旅途,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但有一个致命的养育误区,那就是:
家长太心疼孩子,既想让孩子有个好成绩,又舍不得孩子吃苦,还怕孩子累得慌,孩子成绩差了,家长又着急上火,着急让孩子补课。
让孩子不要那么辛苦的是家长,让孩子好好努力的也是家长,孩子成绩差了,第一个焦虑爆棚的也是家长。
家长这样是蛮正常的,我之前也是这样一个既要又要还要的家长,怕孩累着又想孩子成绩好,孩子不努力又各种焦虑和生气,受不了落差。
经过高中两年多的磨炼和自我修炼,我慢慢找回了养育孩子的边界感:
既不心疼孩子,也不要求孩子成绩,理性和坦然看待孩子的学习。能卷的时候就让孩子去卷,不排斥竞争,也不排斥压力。
![]()
有益的卷,适当的竞争,有益的压力,都是孩子在自我承担和自主负责路上,必要的经历。
家长不能替代孩子过他自己的人生,那不如早点让人生的舵手,交给孩子去操控。
在变好的路上,在成长的旅途上,怎么可能没有风雨,怎么可能没有困扰,怎么可能没有苦涩,怎么可能没有挫败?
这一切都是孩子必然的经历,而家长需要做的就是:
不要心疼,不要护着,该卷的时候不要怕孩子太苦,该竞争的时候,要让孩子勇敢前行。
太心疼孩子的家长,就会不经意的越界和代办以及干预。
但家长不可能永远为孩子前行路上扫清所有障碍,也不能替孩子负重前行一辈子。
孩子需要自己长出翅膀,学会飞翔,学会在挫败中崛起,在逆境中飞扬。
我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该孩子受的苦,孩子能做的事,我是不主动伸手助力的。
即便是孩子要求的事情,我也会权衡一下再说。
![]()
像这两天孩子身体不舒服,再加上前边作业欠太多,就整得四处漏洞,孩子心急,也有点内耗。
每天都跟我吐槽自己状态不好,听不了课,作业写得也很少,又很发愁,可咋整呀!还试探性问我可不可以给他请假,干脆躺平调整一下吧。
我觉察到了孩子的焦虑情绪,忍不住说了一句:
是不是周末放飞,作业搞不完了,你有点焦虑啊。
孩子一听就不乐意了,说跟作业有啥关系,自己明明是状态不在线。说我乱扣帽子,乱甩锅,就气呼呼挂了我的电话。
我也意识到自己忍不住评判了,但心里打定了主意:
这假是坚决不能请的,但评判的话是再也不说了,孩子自己作的自己受,自己偷懒了就想办法自己补漏洞。
这是孩子自己该承担的后果,而我要做的就是闭嘴,观望和该不允许时不允许。
不过,我还是决定带着弟弟去看孩子,在孩子心灰意冷和无助的时候,送一点温暖和陪伴,起码弟弟能带给哥哥很多欢声笑语。
至于学习的课题与自我调整的方面,只能靠孩子自己了。请假也只是一种逃避方式,而且我也拒绝了孩子要带手机给他的请求。
![]()
在有情绪的时候,玩手机是容易上瘾的,手机也会成为逃避现实困难的另一个完美出口。
即便孩子理念上觉得自己拿手机玩一会更开心,开心就能以更饱满的状态投入学习,还能搜搜题,听听课啥的。
但依我的经验和所见,拿到手机之后就没学习和解决问题什么事了,只会习惯性逃避,滋长习得性无助。
调整情绪的方式有很多种,打球,跑步,读书,写正念日记,孩子苦闷烦躁又没有手机这个乐园时,就会向外迈步,向内梳理。
这是直面问题和面对竞争,从无状态和摆烂边缘,重新走向卷的状态复苏。
坏情绪就像天气变化一样,总是有风有雨亦有晴,不给孩子人为创造逃避出口,孩子慢慢就支棱起来了。
不要过度共情孩子,也不要过度心疼孩子,太为孩子着想,就会觉得没必要卷,也没必要让孩子这么累,但真到了结果又是另一番说辞与想法。
家长也不能太双标,要清晰且清醒,孩子能飞多高就飞多高,飞不动也没关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