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入门若见木中木,必定其家有涕哭”,“木中木”指什么?

0
分享至

在农村,庭院内可不可以种树,在民间有争议。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说法。这与当地的地理气候、当地条件、住宅建筑特点等有关。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中说: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明代冯梦龙创作的《喻世明言》第25卷中说:

“名谓南橘北枳,便分两等,乃风俗之不等也。”

这就是“南橘北枳”这句成语的出处。意思是说,事物因环境或条件不同而发生变化。

《喻世明言》中的这句话,指的就是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会产生不同的风俗。民间也常说的“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其意思也是如此。



本期内容要解读的是农村一句传统俗语:“入门若见木中木,必定其家有涕哭”。此话正应了“南橘北枳”的“两等”不同风俗。

这话应该来源于我国古代一部分农村地区,是古人在住宅庭院内能否种树经验之谈,因此,在一些地方也被视为生活方面的俗语,至今仍然如此。

后来,这话被吸收到风水习俗之中,成为一句风水俗语,在民间被称为“风水口诀”。如今提到这句话时,因风水习俗在我国民间在古代的已深入人心,民间一般当成是风水俗语。而从事民间地理行业的一些人士,则将其视为“风水口诀”。

这句俗语中,比较难理解的是“木中木”。不同的地方,因当地地理气候、民居宅院的样式、建筑风格等因素不同,当地人对“木中木”的理解也不相同。



现在人们对“木中木”的理解,一般认为是指庭院中的树木很多,树木中生长树木,称为院中的树林。这话俗语也与另一句俗语“院中树一片,妻儿不相见”,意思是一样的,只是在表述上有所不同。

这种说法,一般是指那些可以在庭院种植乔木的地方,但是,灌木、花草花木和盆栽除外,只是不可种植太多的树木,更不能让树木成木。如北方地区的庭院及江南园林式庭院等。

但是,对于另外一些地区,因在庭院内不允许种植乔木,或者说,对种植树木有所禁忌,当地民间对这句俗语的理解就不同了。

一是指院大门和树木。过去民居庭院的大门,一般为木制,也就是木大门,因此,“木中木”中的第一个“木”字,指的是庭院围墙的木大门,第二个“木”字指庭院内的树木。



另外,旧时长江流域地区的农村庭院的围墙,有很大一部分是用竹木篱笆筑成,门也是木制门,“木中木”中的第一个“木”字,既指大门,也指竹篱巴墙。

为些地方的风俗,在庭院种植除果树外的其他树木,尤其是乔木,如果要种树木,也只能在庭院围墙外。

如果庭院属于开放式庭院,也就是没有庭院围墙,可以种植树木,但不可离房屋太近,更不能让树枝伸到屋檐之上。这就是我们在这些地方,很少看到有围墙的庭院内种植树木。

这些地方主要是长江中游及以南地区、西南地区,这些地方一年四季气候湿润,雨水较多,即使是晴天,树木上也会有很多的露水。



庭院内种树木,使院内的空气更潮湿,又不利于庭通风,容易使室内储存的粮食、放置的衣服、家具等,产生霉变,从而坏掉。再加上潮湿的地方容易生蚊虫和病毒,不利于居住者的身体健康。

二是四合天井式庭院。这种庭院通常由四座房屋或三座房屋一道墙直接围成的四合天井。

因为传统民居大多为木房屋或砖木混合结构的房屋,“木中木”的第一个“木”指房屋,而第二个“木”指种植的树木。



这种传统民居,比如“四水归堂”的天井,本来就是用来采光的通风的空间,再说空间比较狭窄,如果在天井内种树,不利于采光和通风,还有诸多的不利。

这也就是这种天井内不能种树的原因,只能用花盆摆放一些花草和盆景,用来装饰。

至于俗语的后半句,是民间俗语的惯用方式,用比较坏的结果,来吓唬人们,来规范民间的民居布局,从而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

总而言之,民间有很多俗语都具有一定的地域性,本文解读的这句俗语就是这样,不同的地方,因当地的地理气候、当地条件、住宅建筑特点等的不同,对这种俗语的理解也不同。



我们现在对这样的俗语的理解,一定要把握好“南橘北枳”的地域性差别,不可一成不变。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央视一套《乌蒙深处》开播!说真的,这才是观众最想看的央视剧

央视一套《乌蒙深处》开播!说真的,这才是观众最想看的央视剧

时光琉影8
2025-11-13 18:14:04
喜讯传来!遭央视“开除”,被传与小尼结婚的王冠,如今找到真爱

喜讯传来!遭央视“开除”,被传与小尼结婚的王冠,如今找到真爱

老狊说体育
2025-11-15 04:37:22
越来越难了!深圳一工厂订单不足加班少了,发文激励员工跨区工作

越来越难了!深圳一工厂订单不足加班少了,发文激励员工跨区工作

火山诗话
2025-11-15 17:55:20
这种丰满的腿,穿紧身瑜伽裤真的好看吗?

这种丰满的腿,穿紧身瑜伽裤真的好看吗?

小乔古装汉服
2025-10-15 17:16:17
“爱泼斯坦档案”的热度已经压不住,川普的麻烦大了!

“爱泼斯坦档案”的热度已经压不住,川普的麻烦大了!

近距离
2025-11-15 17:09:59
于子迪全运破亚运纪录 2025成绩榜仅仰视麦金托什

于子迪全运破亚运纪录 2025成绩榜仅仰视麦金托什

体坛周报
2025-11-15 16:54:18
田曦薇现身上海恒隆,怼脸拍也好美,可盐可甜,捂嘴笑都那么漂亮

田曦薇现身上海恒隆,怼脸拍也好美,可盐可甜,捂嘴笑都那么漂亮

可乐谈情感
2025-11-15 09:53:10
韩网友提问:在铁证面前,中国人为什么还不承认汉字起源于韩国?

韩网友提问:在铁证面前,中国人为什么还不承认汉字起源于韩国?

历史有些冷
2025-11-14 20:10:03
刚攻下红军城,普京政府通告全球:中俄不必缔结同盟,赢家不是俄

刚攻下红军城,普京政府通告全球:中俄不必缔结同盟,赢家不是俄

小涛叨叨
2025-11-15 19:07:48
七国集团联合声明直指中国,俄乌、台海、核武逼宫,中方硬气回应

七国集团联合声明直指中国,俄乌、台海、核武逼宫,中方硬气回应

趣生活
2025-11-15 20:46:42
吴艳妮穿紧身三角裤太窄被批“露骨”,到底碍了谁的眼?

吴艳妮穿紧身三角裤太窄被批“露骨”,到底碍了谁的眼?

傲娇的马甲线
2025-09-17 18:06:44
曾主任的运动照被扒出!笑容灿烂很有韵味,网友:挺阳光的人

曾主任的运动照被扒出!笑容灿烂很有韵味,网友:挺阳光的人

鋭娱之乐
2025-11-13 00:45:03
震惊!北大研究发现,男性每增加一个亲生子女,死亡风险降低4%

震惊!北大研究发现,男性每增加一个亲生子女,死亡风险降低4%

火山诗话
2025-11-13 11:37:14
倒查13年!查来查去,究竟在查谁?倒霉的建筑行业,生存比建设难

倒查13年!查来查去,究竟在查谁?倒霉的建筑行业,生存比建设难

今日搞笑分享
2025-11-13 14:43:01
荒诞!诈骗2.7万亿的恶魔佘智江,居然是我们媒体口里的慈善家

荒诞!诈骗2.7万亿的恶魔佘智江,居然是我们媒体口里的慈善家

公子麦少
2025-11-13 20:42:17
波音737 MAX空难后数十宗诉讼中首个裁决

波音737 MAX空难后数十宗诉讼中首个裁决

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2025-11-14 16:59:03
张展硕再胜潘展乐!4×200米自由泳接力:山东队力压浙江队摘金

张展硕再胜潘展乐!4×200米自由泳接力:山东队力压浙江队摘金

全景体育V
2025-11-15 20:49:52
A股:大家做好准备,不出所料,下周一,11月17日,历史要重演了?

A股:大家做好准备,不出所料,下周一,11月17日,历史要重演了?

云鹏叙事
2025-11-15 09:26:05
于和伟羽绒服成焦点,红毯规矩被打破?300元涨幅背后藏着什么?

于和伟羽绒服成焦点,红毯规矩被打破?300元涨幅背后藏着什么?

勺哥乡村味道
2025-11-14 12:53:01
29岁程序员疑身陷东南亚,出租屋内留下一张神秘纸条,警方已介入

29岁程序员疑身陷东南亚,出租屋内留下一张神秘纸条,警方已介入

极目新闻
2025-11-14 15:26:05
2025-11-15 21:59:00
关山听风 incentive-icons
关山听风
农村民风民俗
944文章数 56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艺术要闻

惊艳!她的造型和用色让人叹为观止!

头条要闻

高市对华挑衅后日本同时被四国痛批 特朗普划清界限

头条要闻

高市对华挑衅后日本同时被四国痛批 特朗普划清界限

体育要闻

樊振东和他的尖子班 勇闯地表最强乒乓球赛

娱乐要闻

钟嘉欣婚变风波升级!被骗婚?

财经要闻

小米之“惑”

科技要闻

撕掉流量外衣,小米还剩什么?

汽车要闻

"冰彩沙"全配齐 红旗HS6 PHEV预售17.88万起

态度原创

旅游
健康
艺术
手机
数码

旅游要闻

【2025打卡中国】淮安松弛感拉满 法国博主:原来这就是《西游记》作者家乡!

金振口服液助力科学应对呼吸道疾病

艺术要闻

惊艳!她的造型和用色让人叹为观止!

手机要闻

史上旗舰配置最多的S:vivo S50系列新机“官方首爆”

数码要闻

两个月最高涨价60%,路透社称三星内存芯片价格飙升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