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众多的美食小吃当中,钵钵鸡算是独树一帜的存在,不仅在省会城市成都处处可见,在四川其他地市也经常出现。
钵钵鸡的核心是 “冷吃串 + 红油 / 藤椒味”,正宗吃法和做法都围绕 “鲜、香、麻、辣 / 清鲜” 展开。
![]()
作为钵钵鸡的源头,乐山位于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处,自古是水运枢纽。码头工人、船夫需要快速、便宜、耐饥的食物。鸡肉在当时是相对容易获取的蛋白质来源。

四川盆地盛产辣椒、花椒、芝麻、菜籽油等香料作物,这为制作麻辣鲜香的调味汁提供了物质基础。尤其是乐山附近的“沐川竹海”,为最初的“钵钵”——竹编容器提供了材料。
![]()
在炎热的夏天,体力劳动者无法悠闲地坐在火锅边烫食。将食物煮熟、放凉,浸泡在调料中,随取随吃,既解决了高温下吃热食的煎熬,也适应了码头工人节奏快、随到随吃的需求。这是一种极其务实的发明。
![]()
钵钵鸡这种吃法形式很像“冷锅串串”,所有食材穿在签子上,按签计费,丰俭由人。既方便分享,也避免了浪费,吃多少拿多少,体现了市井民俗中的节俭和灵活。

钵钵鸡的雏形是四川,尤其是乐山、雅安一带的传统名菜“白宰鸡”(又称椒麻鸡)。白宰鸡就是将煮熟的土鸡切块后,浇上麻辣为主的佐料凉拌。
![]()
有人巧妙地将鸡肉及其内脏、以及周边常见的蔬菜(如藕片、木耳、土豆)等,全部切成小块,用竹签串起来,浸泡在盛有麻辣汤汁的“钵钵”(瓦罐或竹编盆)里。这一“串”的创新,使得一种小吃变得内容极其丰富,体验感也更强,从一道菜演变成了一顿“便餐”。
总之,钵钵鸡是乐山这个水码头,劳动人民为了适应炎热气候、快节奏生活,利用本地丰富的物产(鸡、香料、竹子),在传统凉拌菜“白宰鸡”的基础上,进行的一次革命性创新,骨子里流淌着的是市井的、务实的、充满烟火气的基因。
![]()
正宗的钵钵鸡汤汁不是白水,而是用鸡骨架、葱姜熬制的一锅鲜美清亮的鸡汤,放凉备用。
红油与香料:
菜籽油是必须的,烧熟后去掉生油味,香味更醇厚。
将辣椒面(粗、细两种混合)、花椒粉、炒香的白芝麻、以及各种香料(如八角、桂皮、香叶,可省略)放入耐热容器。
将热菜籽油分次淋入,边淋边搅拌,激发出辣椒和香料的香味,制成“红油辣子”。
混合调味:将放凉的鸡汤与红油辣子混合,加入大量的花椒油(这是“麻”味的主要来源)、盐、糖(提鲜)、味精或鸡精,搅拌均匀。汤汁要咸味足够,才能入味。
最后,将放凉的食材串放入调好的钵中,浸泡 15-20 分钟,让食材充分吸收汤汁味道即可食用。
![]()
在钵钵鸡的大本营乐山,街头巷尾遍布着无数老店。在这里,你吃到的不仅是味道,更是原汁原味的文化。
作为四川美食的中心,成都汇集了全省各地的名小吃。乐山几乎所有知名的钵钵鸡品牌都在成都开设了分店。
你可以在成都的建设路、魁星楼等美食街区,或者各大商圈轻松找到 “叶婆婆” 等品牌店。味道与乐山总店相差无几,是体验正宗钵钵鸡最便捷的地方。
![]()
随着川菜的流行,一些大城市也有了较为正宗的钵钵鸡店,通常能保证水准,随着互联网电商的流行,自己在家动手也能轻易尝到正宗的四川钵钵鸡。
总而言之,要体验最地道的钵钵鸡,首选乐山,次选成都的知名品牌店。当你拿起一串吸饱了麻辣汤汁、裹满了芝麻的鸡肉,放入口中时,你品尝的不仅是一道菜,更是乐山这座江边小城百年来的市井风情与生活智慧。(图片来源:乐山文旅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