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贵州省剑河县立足资源优势,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探索创新“种苗本地化、种植规范化、技术标准化、帮带精准化、加工精深化、发展多元化”的林下中药材产业发展路径,走出一条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种苗本地化,夯实产业根基。联合贵州大学、贵州中医药大学等中药材领域专家开展技术攻关,建立优质种苗资源库,由国有平台公司整合现有的育苗基地基础设施,实施大棚育苗和林下育苗,选育抗病性强、药用成分高的品种,为规模化种植提供优质种苗。目前,建成钩藤、淫羊藿等优质种苗基地409亩。
种植规范化,打造道地品质。结合道地药材种植标准,严格按照土壤、湿度、海拔等生长条件,因地制宜打造中药材种植基地,结合生物特性采用“腐殖土覆盖+遮阴控光”等技术,推广“人工除草+生物抑草”等模式,从源头管控林下中药材种植质量。
技术标准化,创新技术模式。建立“淫羊藿科技小院”“钩藤科技小院”,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体系,从种植到加工实现技术创新全覆盖。种植端构建绿色防控体系,创新应用微生物药肥和专用型生物菌剂,通过“抗病品种选育+生物农药喷施+天敌昆虫引入”三重手段,实现减肥减药40%以上,叶腐病防治效果70%以上。加工端先对药材进行鲜切加工,再通过标准化流程完成精深加工,既确保原料新鲜度,又提升产品附加值。
帮带精准化,培育乡土人才。编制印发《剑河县林下中药材种植技术规程》,依托科技特派团专家驻点指导,针对企业、合作社和种植户的实际需求,重点围绕抚育管理、科学施肥、精准灌溉、病虫害虫防治等关键环节提供“一对一”技术指导,并创新推行“1+N”帮带机制,每村选取1名本土技术骨干开展种苗繁育、栽植、水肥管理等技能培训,实现“种一片成一片,收一片富一片”。目前,累计培训技术骨干1000余人次。
加工精深化,提升产品价值。探索“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公司+基地+农户”、联户经营等多重发展模式,引进贵州京诚药业有限公司、九州通医药集团等20家药企入驻工业园区,建立产地初加工车间5个,对当地采收的中药材初品开展精深加工,制成片剂、颗粒、香囊等,产品畅销国内外。目前,剑河中药材全产业链产值突破2亿元。
发展多元化,增强内生动力。积极探索生态建设与绿色经济协同发展模式,创新实施林上发展碳汇、林中培育木材、林下种植中药材“三位一体”的经营发展模式,不断盘活林地资源,实现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目前,剑河实现碳汇收益80余万元,成功交易贵州首张、黔东南首张林业碳票。(剑河县委改革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