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姜昆和马志明一起露面状态刷屏了,75岁的姜昆头发乌黑特精神,80岁的马志明白发多了,走路也有点晃,明明只差5岁看着却像隔了一辈。
最让人意外的是俩人之前因为郭德纲的事闹过不愉快,这次居然手挽手出现关系好得很!大家都好奇他们难道没闹掰吗?
![]()
75岁的姜昆和80岁的马志明站在一起,虽然实际年龄只差五岁,但一个头发乌黑、精神饱满,另一个则白发苍苍、需要搀扶,这种反差让人不禁好奇背后的原因。
仔细了解后发现,这种差异其实源于两人不同的生活节奏和艺术追求,姜昆自2006年担任曲协主席后,逐渐减少了舞台演出,特别是2015年后几乎淡出公众视野。
![]()
2023年正式退休后,他过上了规律的老年生活,每天清晨六点起床练声,晚上十点准时休息,平时喜欢逛菜市场、品茶练字,含饴弄孙,生活节奏舒缓而充实。
相比之下马志明始终活跃在相声表演第一线,即便年过八旬,他依然频繁参与各类演出和节目录制,经常为了打磨一个传统段子熬夜到凌晨。
![]()
这种高强度的工作节奏,加上早年腰椎手术留下的后遗症,让他的身体状况显得更为吃力,左手不时颤抖,说话时中气也不如从前。
有趣的是尽管二人在艺术理念上存在明显差异,但私交却一直保持融洽,2006年姜昆发起“反三俗”运动时,虽未点名,但舆论普遍认为此举针对郭德纲的表演风格。
![]()
马志明则多次公开肯定郭德纲对相声艺术的贡献,甚至称其为“马派传人”,这种艺术观念的分歧,恰恰体现了相声艺术的多元生态。
姜昆更像一位“探索者”,75岁高龄仍在研究短视频和网络热点,思考如何让传统艺术与新时代接轨。
而出身相声世家的马志明,则始终保持着对传统的坚守,曾为了一句台词的准确性翻阅七本古籍。
![]()
这种差异也体现在他们的艺术贡献上,姜昆参与的相声综艺吸引了年轻观众关注传统艺术,马志明主编的《相声艺术教程》则成为专业院校指定教材,为相声传承夯实了基础。
当下相声界的观众构成也印证了这种互补的价值,传统相声的观众以中老年群体为主,而创新相声则更受年轻人青睐。
这说明艺术发展既需要向前探索的活力,也离不开守住根基的定力, 看着两位老人相互搀扶走过剧场长廊的画面,让人感受到艺术传承的温暖。
![]()
姜昆扶着马志明时的小心翼翼,马志明谈及相声时眼中闪烁的光芒,都在诉说着同一个道理,无论选择何种道路,对艺术的热爱始终是相通的。
新闻一经发出不,网友们纷纷发出自己的想法。
“姜昆老师这状态我慕了,75岁头发还这么黑,精神头比我都足,看来退休生活真养人啊!”
![]()
“这是我梦想的退休生活了,品茶练字,含饴弄孙,压力小自然显年轻。”
“马志明老师虽然看着沧桑,但人家是为艺术操劳的,这种付出更让人敬佩,这才是老艺术家的风骨。”
“姜昆老师是‘与时俱进’的代表,一直在拥抱新变化,而马志明老师是‘守正出新’,死磕传统技艺,说白了,就是一个往前看,一个往后看,没有谁对谁错。”
![]()
“数据不会骗人,姜昆参与的相声综艺吸引年轻人,马老师编的教材培养专业演员,这说明艺术发展需要两条腿,缺一不可啊。”
“当年因为支持郭德纲的事,师徒俩立场那么对立,现在还能这么和睦,真是没想到!”
“这说明真正的大家格局大,艺术观点不同不影响私交和尊重,人家心里装的是相声这门艺术的大局,不是个人那点恩怨。”
![]()
“马志明老师当年在郭德纲最难的时候站出来支持,这份情谊和眼光,现在看真是没看错人。”
“一个像春风,活力和煦,吹开百花,让相声被更多年轻人喜爱,一个似秋月,沉静厚重,坚守着传统的清辉,春风和秋月,各有各的美,共同构成了艺术的四季。”
“姜昆让我们看到相声能有多年轻,马志明则让我们记住相声该有多深厚。”
![]()
“人生没有标准答案,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活法。”
对于姜昆和马志明老师展现的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状态和艺术道路,您更欣赏哪一种?如果您到了晚年,会更倾向于选择哪种生活方式呢?
信息来源:武汉晚报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