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博览会,进博会已成为各国企业展示创新成果、深化国际合作的重要平台。从首发首秀的“展品”到惠及患者的“商品”,从单向引进的“参展商”到深度扎根的“投资商”,进博会见证并推动了全球医疗健康产业与中国市场的深度融合。
2025年11月5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在上海盛大开幕。
在医疗科技主题馆内,本届进博会更是亮点纷呈,西门子医疗、GE医疗、美敦力、吉利德科学、飞利浦、赛诺菲、辉瑞、瓦里安等国际医疗巨头,不仅带来了数量创纪录的首发新品,更以“中国研发、全球首发”的创新浓度,彰显了中国市场在全球健康产业格局中日益提升的战略地位。
本届进博会医疗科技主题馆内,已远非简单的产品展示,而是演进为一个融合全球智慧、中国创新、临床需求与产业政策的“未来医疗生态试验场”。
“全勤生”亮家底,中国研发走向舞台中央
今年的展台上,“全球首发”的标签依旧醒目,但“中国研发”的标识更为突出,一场由“中国智慧”深度参与的医疗科技变革正在这里加速上演。
连续八年参展的 “全勤生”GE 医疗中国,围绕重疾精准诊疗、介入与手术治疗、数实融合三大领域,集中展出近 40 款创新产品与解决方案。其中,18 款首发新品亮点纷呈:9 款实现全球首秀,60%为中国团队主导研发,新品数量、全球首秀规模及中国创新浓度均创下历届进博参展新高。
在介入治疗区,由GE医疗无锡基地研发的Carevance患者监护仪吸引了众多目光。作为创新一体化集成的监护设备,其“移动式大脑”的设计,让医生无需因患者转运在不同监护设备间来回切换,简化临床操作,确保生命体征监测零断点,解决了危重患者转运途中生命监测可能中断的临床痛点。
这种“本土创新、全球共享”的模式,并非个例。在美敦力展台,该公司在中国研发的首款心脏起搏导管产品Lantern,已成为美敦力“中国制造、服务全球”的代表作。其在中国拥有近7000家供应链合作伙伴,2025财年本土采购额预计约50亿元人民币。其中约90%的直接采购将供给美敦力的海外工厂。此外,美敦力中国基金已投资10家本土初创企业,覆盖手术机器人、数字化医疗等前沿领域,推动中国创新走向世界。
辉瑞也在进博会期间强调其“三倍速中国创新”目标,即在2021至2030年间推动60款创新药及新适应症在中国获批,截至目前,这一目标已成功实现过半。辉瑞全球高级副总裁、中国区总裁Jean-Christophe Pointeau表示,中国正日益成为全球创新的策源地。今年7月,辉瑞与三生制药达成合作,获得后者双特异性抗体药物SSGJ-707除中国以外的全球权益,成为中国本土创新“出海”的典型案例。
“作为中国对外开放坚定的同行者,我们在中国建立起五大创新中心和五大生产基地,实现超过95%产品在中国研发与制造,以实际行动践行“在中国、为中国、惠及世界”的长期承诺。”飞利浦全球执行委员会委员、大中华区总裁刘令表示,进博会作为中国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是飞利浦链接全球资源与本土创新的战略纽带。
外资医疗巨头们不再只是“把全球新品带到中国”,而是越来越多地把“中国研发”推向全球。
智慧医疗照进现实,AI成为“标配”
如果说前几年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还像“锦上添花”,那么今年,AI已融入各类产品成为不可或缺的“标配”。
此次进博会上,西门子医疗展台特别设立了AI专区,系统性地展示了其作为“全球AI智核工场”的前沿创新成果。展区通过三大主线呈现AI驱动的医疗变革:智慧影像链引领的设备自主化演进、AI赋能的临床精准决策与个体化治疗,以及数字孪生技术带来的突破性进展。
此外,西门子医疗还将展示全新医学图像处理平台syngo.via VB80。该平台搭载了全新的前列腺癌AI辅助诊断软件syngo.via Prostate MR。该软件具备业界独有的病灶自动检出与报告自动生成功能,可显著提升阅片效率和诊断准确性,有效降低误诊和漏诊风险。
此外,syngo.via VB80还搭载了电影级渲染混合现实技术,可生成高度逼真的三维影像,实现人体器官的沉浸式立体可视化。这一技术极大优化了医患沟通效率,术前术后的真实场景再现使患者能够更直观地理解病情与治疗方案。在医学教研,该技术基于真实病例的3D影像还原能力,不仅有助于突破复杂解剖结构的认知障碍,还可为教学培训和手术术式研究提供身临其境的实践环境。
在手术与介入治疗中,AI同样发挥重要作用。美敦力在本届进博会宣布启动本土化TAVR手术AI解决方案,通过与本土医生及AI企业合作,构建覆盖全流程的智能诊疗链。在展台吸引了众多目光的一款专为中国患者打造的MyCareLink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监测器,则实现了通过智能化技术赋能实现远程随访。
瓦里安医疗在此次进博会上带来的SmART智能自适应放疗解决方案,则基于AI技术,实现对肿瘤变化的智能探测与动态调整,推动精准放疗技术向基层医疗机构普及。
智慧医疗的边界正从医院向家庭延伸。本届进博会上,飞利浦展台以“健康关护全程之旅”为主线,集中展示AI赋能的影像诊断、智能介入导航、重症监护等临床创新成果,聚焦AI在辅助诊断、优化工作流程、减轻医务负担等方面的深度应用。目前,飞利浦每年约17亿欧元的研发投入中,近半用于AI与数据科学领域,累计申请相关专利近1,000项。
飞利浦在进博会期间发布的《2025未来健康指数报告》显示,中国患者对AI医疗的信任度位居全球前列,行业正积极构建安全、透明、以人为本的智慧医疗生态。
新药“跑步”入场,罕见病迎来破冰希望
在药品企业展区,创新的节奏同样急促。除了主流疾病领域,针对罕见病和特定慢病的创新药物,也成为本届进博会的一大亮点,体现了医疗创新对更细微、更迫切临床需求的回应。
此次赛诺菲带来了心血管领域两大重磅创新药阿夫凯泰片和普乐司兰钠注射液的全球首秀。
赛诺菲大中华区总裁施旺介绍:“赛诺菲两款全球首秀的重磅创新产品都有潜力满足各自疾病领域紧迫的未尽之需。阿夫凯泰片作为第二代心肌肌球蛋白抑制剂,有望为肥厚型心肌病开启靶向治疗‘精准调节’的新时代;普乐司兰钠注射液有望打破家族性乳糜微粒血症综合征‘无药可控’的困局,并带来严重高甘油三酯血症管理新希望。”
在辉瑞展台,全球首款急性偏头痛鼻喷药物ZavzpretTM(扎维吉泮)亮相本届进博会,其鼻喷设计不仅规避了传统口服药物的胃肠道不良反应与首过代谢效应,并能快速起效,有望为中国偏头痛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而在吉利德科学的展台,一年仅需给药两次的长效HIV预防药物Lenacapavir(来那帕韦)无疑是明星产品。据展台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该药2025年6月通过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获批,用于有感染HIV-1风险的成人和体重不小于35公斤的青少年进行HIV暴露前预防,8个工作日即在海南博鳌乐城开出首张处方,创造“全球同步”新纪录。
“进博会已成为全球新品首发、技术首秀和共享中国机遇的重要平台。过去连续三年参展,我们深切感受到进博会的溢出效应,多款创新疗法通过‘进博快车’加速落地,更快惠及中国患者。”吉利德科学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金方千表示。
八载进博,八年相约。不难看出,跨国医疗企业们不再仅仅“卖产品”,它们正更深入地融入中国的创新土壤。
杨燕/文
徐楠、林辰/编辑
(编辑:钱晓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