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川中腹地的中江县却处处涌动着生产的热潮,作为四川县域粮食生产的“领头羊”,这片孕育着希望的热土已连续18年蝉联全省粮食总产量第一。“十四五”收官之际,中江持续锚定“农业固县”,聚力高标准农田建设,以“良田沃野”为纸、以“科技兴农”为笔,向粮食总产“19连冠”发起冲刺。
作为四川县域粮食生产的“领头羊”,中江已连续18年蝉联全省粮食总产量第一。今年该县预计完成粮食播面218万亩,总产86.2万吨,在“十四五”收官之际,正奋力向粮食总产“19连冠”发起冲刺。
中江多丘陵,过去农田分散、基础设施薄弱,“巴掌田”“鸡窝地”制约着农业发展。如何突破瓶颈?中江县的选择是:向高标准农田要产能、要效益。
“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这是中江农田改造的目标,通过土地平整、土壤改良和设施配套,将零散地块整合为集中连片的现代化良田。“十四五”以来,该县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 33.82 万亩,特别是2023年以来,率先在全省探索高标准农田“施工+运营”模式,明确只接受由施工方与运营方组成的“联合体”报名投标,并要求其具备相应农业产业经营业绩以及中标后至少10年运营期限,同时通过责任连带、利益捆绑方式,推动施工方主动加强施工管理、运营方积极参与监督,双方共同保障建设质量。目前中江通过该模式已建设高标准农田15.9万亩,2025年该模式更是获得农业农村厅认可,并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实施。
良田是基础,科技是引擎。中江在高标准农田上嫁接智慧农业,让粮食生产更加精准高效。在永太镇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该镇多宝村的90后种粮大户常滔正为油菜、小麦播种做准备。
“过去干农业要‘跑断腿’,自从建成高标准农田,种、管、收等各环节的效率都大幅提升。”常滔表示。在这1000多亩的良田上,从智能化育秧流水线到无人机灌溉与病害防治,从多种类智慧农机到手机端的动态观察,良田为基、科技助力,这位“农二代”的种粮事业越干越得心应手。(王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