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夏天,一封从中国台北地区寄来的信,让何遂扛起了全家守护的重任!
![]()
这不是普通家信,是吴石在中国台北地区的狱中写的绝笔,藏着日后能为他平反的关键证据,守护它比守护性命还难。
那会何遂刚从中国台北地区辗转抵达香港,住在九龙一间老洋房里,等着去祖国大陆任职的通知。
因为他和吴石关系铁,香港这边的稽查人员总来上门问问情况,把他当成重点留意的人。
他知道这封信不能藏在书房、柜子里,这些地方一搜一个准。
半夜里,他借着煤油灯的光,把床板的缝隙接口拆开,把信纸裹了两层军用防油纸,塞进床梁凿的小缝里,再用木屑掺着米汤堵上,看着跟没动过一样。
可才过半个月,香港警署就突然上门核查,说涉嫌相关联络事宜。
工作人员逐箱查看、细致排查,敲墙查空心,还蹲下来轻轻撬动床板。
何遂站在旁边,后背都被冷汗浸透了,心怦怦跳得快蹦出来,眼看着有人的手指就要碰到床梁缝,隔壁邻居突然敲门,说敲击声太大,影响家里老人休息。
趁着工作人员分心回话,何遂假装脚滑,一杯凉茶直接泼在床板上,懊恼地说“这老房子潮得很,床板都快发霉了,让各位见笑了”!
就这么着,才把注意力从床梁那边引开。
核查结束后,他瘫在地上半天没缓过来,拆开床梁取出信纸,发现防油纸都被手心的汗泡透了,有些字都快看不清了。
当天晚上,他赶紧找出徽墨,倒点清水磨开,一个字一个字照着抄了一遍,把原件塞进掏空的竹笔筒底子,外面套上毛笔套,放回书桌角落,谁也不会注意。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何遂受邀去祖国大陆北京定居,后来还当上了全国人大代表。
大家都知道,何遂不是共产党员,但是,他是吴石和党组织联系的关键帮手,早年两人在军校一起做事,经常聊家国大事,后来还帮吴石牵线见了党组织的人。
本以为日子安稳了,没想到1966年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运动来了。
相关人员进入家里,把他收藏的书、写的稿子都装箱收存,还认真问他和被误关联的吴石有啥联系。
何遂被带到院子里问话,胸前挂着写“吴石关联人员”的木牌,有人轻轻扯他的棉袄,想搜查有没有藏东西,夹层里的绝笔信差点就暴露了。
紧急关头,他死死抱住胸口,说“这里面是我常年吃的急救药膏,离了它可不行”!
就这么固执地护住了信。
到了晚上,趁着值守的人打盹,他悄悄摸回家,从棉袄夹层取出信,连夜送到大儿子何世庸家,握着儿子的手说“这是吴石伯伯以赤诚坚守留下的凭证,也是咱们何家的责任,就算多费心,也得好好守着,不能出一点岔子”!
何家后人说,何世庸拿到信后,想了半天觉得家里哪儿都不安全,最后盯上了厨房的煤球炉,炉子内侧有个闲置的夹层,平时放柴禾,没人会注意。
他把信裹了三层厚布,藏进夹层最里面。
可没藏多久,工作组就接到匿名反映,说何世庸家藏了疑似相关材料,又上门核查。
工作人员逐屋查看,最后停在煤球炉前,拿起铁棍轻轻拨弄里面的煤渣,眼看就要碰到夹层口。
何世庸的妻子急中生智,端着一盆开水走过来说“同志小心点,这炉子刚烧完,炉膛还烫着呢,别烫到手”!
趁着工作人员缩回手的功夫,何世庸假装帮忙清理炉灰,用煤渣把夹层口盖住,又悄悄拨了点煤渣进炉膛,信纸被烤得微微卷起来,万幸没被烧坏。
事后,夫妻俩趁着天黑把信取出来,发现边缘被煤烟熏黑了,有些字也模糊了。
何遂知道后,赶紧跑到儿子家,对着这封残缺的信纸看了好久,然后拿出小楷笔,蘸了点极淡的墨汁,对着阳光认着原迹,一笔一笔修补,每补一个字,就小声念一句吴石的名字“老友,放心,我守得住,肯定守得住”!
1973年,社会环境慢慢宽松了,沉冤昭雪的机会终于来了。
那会何遂已经85岁了,常年奔波操劳,身体早就垮了,躺在床上起不来。
他知道自己时日不多,唯一的心愿就是看到吴石平反,于是握着三儿子何康的手,让他带着绝笔信的原件、抄件,还有自己整理的吴石的事迹材料,再加上吴石儿子之前提交的申诉信,去中央负责历史遗留问题的部门反映情况。
何康把这些东西仔细裹在帆布包里,贴身带着,一路坐火车、转公交,小心翼翼地对接工作人员。
一开始,因为材料要按流程审核,事情没什么进展。
他没放弃,一次次跑相关部门,跟工作人员详细说这封绝笔信的价值,讲吴石为革命做的贡献,最后把何遂的亲笔说明、信的复印件、佐证材料,还有何家守护信的经过,一起交给了审核部门。
后来周恩来总理审阅完这些材料,作出批示“吴石同志是为革命事业奉献的优秀革命同志,功绩要铭记,赶紧组织给他澄清平反”!
1973年11月,吴石正式被追认为革命烈士,积压多年的冤屈终于洗清了。
1994年,吴石的骨灰从中国台湾省迁出来,送到祖国大陆北京福田公墓安葬,和他夫人的骨灰合葬在一起。
而何遂1968年就去世了,他的子女照着他“要和吴石老友葬在一起”的遗愿,把吴石的墓选在何遂墓穴的旁边,让两位老友在地下也能相伴。
安葬那天,何家后人捧着这封守了44年、边角都磨软了的绝笔信,轻轻放在吴石的骨灰盒旁,小声说“吴石伯伯,何遂先生没辜负你,现在山河无恙、国泰民安,你们可以安心安息了”!
阳光穿过公墓的松柏,洒在泛黄的信纸上,那些被潮气浸过、被岁月磨过、被烟火熏过的字迹,看得清清楚楚,如同在说两位老友跨越生死的情谊。
这封绝笔信,闯过了核查、藏匿、问询、转移等诸多考验,终于成了平反的铁证。
何家用半生坚守,三代人接力守护,兑现了对朋友的承诺。
要是你,会不会为了朋友的清白,守一封书信几十年?
评论区说说你的想法。
本文为基于真实历史的纪实文学创作,遵循“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原则:
1. 核心史实(关键历史人物的身份背景、绝笔信守护与平反的核心事件脉络、1950年吴石狱中留信、1973年平反认定、1994年骨灰迁葬等关键时间节点、相关人物的实际参与情况)均参考官方历史档案、权威党史汇编、《吴石传》等学术研究专著及主流媒体历史专栏记载,确保历史框架真实严谨;
2. 对话细节、场景氛围、人物心理活动等为基于史实与人物身份的合理艺术化推演,属原创创作,旨在增强历史场景的感染力与可读性;
3. 本文中涉及的地域表述(如“中国台湾省”“中国台北地区”“祖国大陆”)均遵循一个中国原则,符合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相关表述规范;
4. 本文仅为个人对史料的文学化演绎,不代表官方历史定论;
5. 如需深入考证史实细节,建议查阅相关官方解密档案、正史文献、学术研究成果等权威资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