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观雨大神经 观雨大神经)
正 文
第一节·航母立国
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
至此,美国终于击败了几十年的老对手,成为了一个实力断档领先其他国家的超级强国。
![]()
不过这不等于美国就直接拿到了世界霸权。
因为实力强大只能保证没人敢惹你,并不能保证所有人都对你唯命是从。
想让所有人都乖乖听话,还需要做到一件事:
掐住他们的喉咙。
只是世界这么大,同时掐住所有人的喉咙谈何容易?
其实也不难,世界虽大,但有百分七十的面积是海洋。
地球上所有的陆地都通过海洋相连,大多数国家都在海边或离海边不远的地方,就连物流生命线也大部分在海上。
![]()
也就是说世界各国其实都在用着同一个喉咙:海洋。
所以你只要拥有一支强大的海上力量,那么就能对大多数国家做到“进可兵临你家城下,退可封锁你家航运”。
喉咙就此掐住。
在现实中,这个“强大的海上力量”特指航空母舰。
![]()
我国在历史上就曾多次遭受过美国航母的威胁。
比如1996年台海危机的时候,美国的“独立”号航母和“尼米兹”号航母就悍然开到台湾附近海域,对我国施加了巨大的压力。
不过人类发明的各类军舰也不少,为什么就没有其他舰种能挑战航母的地位呢?
因为地球是圆的。
由于地球曲率的存在,海面的视野会被地球海平面遮挡,导致军舰雷达对水面或超低空目标的探测距离很有限,只有几十公里远(注:探测空中目标不受此限制)。
![]()
这意味着无论军舰的雷达有多好、导弹能打多远,如果只靠自己,也就只能打一打几十公里内的水面目标。
但如果能从天上往下看的话,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正所谓“站得高看得远”,你如果能飞到上万米的高空,看个几百公里便不在话下。
![]()
跟飞机比起来,军舰几乎就是个瞎子。
所以谁掌握了海上的制空权,谁就能轻松夺取制海权。
![]()
在实战中,拥有制空权的一方可以派出预警机和其他飞机对海面进行大范围搜索,一旦发现目标就可立即指引战斗机发动攻击。
与此同时,本方军舰也可以依靠预警机的指引,用远程导弹打击几百甚至上千公里外的目标,彻底摆脱地球曲率的束缚、充分发挥自己的火力优势。
至于没有制空权的一方,直到对方导弹飞到跟前了都未必知道对方舰队在哪。
这是降维打击。
![]()
而在大洋深处,能提供这种制空权的只有航母。
美国之所以能在苏联解体后稳坐世界霸主的王座,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一直拥有着十几艘重型航母。
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每个地方放上几艘,天下便传檄而定。
他们甚至还仗着这种碾压级的海上优势在西太平洋建立了三条岛链。
![]()
第一岛链北起日本群岛,一路往南经过琉球群岛、中国台湾、菲律宾群岛、马来群岛和中南半岛,在我们的家门口形成了一个“C”字型包围圈。
美国在这条岛链上有大量的盟友和基地,其中仅在琉球群岛的冲绳岛就驻扎了接近2万的美军,而日本的横须贺港则是美国第七舰队的母港。
![]()
第二岛链从日本附近出发,一路经过硫磺列岛、北马里亚纳群岛、帕劳群岛、哈马黑拉岛。
其中北马里亚纳群岛中的关岛是整个岛链的核心,这里的美军基地是第一岛链的坚强后盾。
![]()
第三岛链则北起阿拉斯加的阿留申群岛,经过夏威夷群岛和其他太平洋岛屿,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相连。
该岛链的核心是夏威夷,这里不仅是前两条岛链的大后方,也是美国在太平洋拱卫本土的第一道防线。
![]()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对这些围绕在我们身旁的军事基地只能望洋兴叹。
因为我们在它们的上空没有制空权。
而对于美国来说,正是这种无所不在的制空权优势,才让他们可以肆无忌惮地全球布局。
所以冷战后美国唯一需要担心的,就是其他国家会不会也造出同样厉害的航母来。
不过在当时看来,这多少有些杞人忧天了。
第二节·舰运即国运
2017年,俄罗斯摩尔曼斯克港迎来了一个破破烂烂的大家伙——从叙利亚战场返航的“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
![]()
该舰去叙利亚出差的主要任务是起飞舰载机轰炸恐怖分子的据点。
结果一路上故障频发,差点没把自己的老骨头给折腾散架,20节的速度都跑不到,回来后就直接被拖进了修理厂。
难道恐怖分子的火力强大到连航母都扛不住了?
那倒不是。
“库兹涅佐夫”号之所以如此狼狈,是因为它在出差前就已经处于年久失修的状态了。
![]()
不过无论再怎么狼狈,它也是俄罗斯航母最后的独苗,所以必须好好修。
只是该国现在连配套的大型设备都凑不齐。
比如说他们因为缺乏大型的龙门吊,居然要靠普通吊车开到甲板上去安装设备。
事实上连维修用的船坞都是临时挖的“池塘”(本来有一个浮船坞,后来沉了)。
![]()
靠着这些“土法上马”的修法,“库兹涅佐夫”号一躺就是8年,中途甚至还起过一次火。
![]()
终于在今年的7月25日,俄罗斯联合造船集团董事会主席克斯京隆重宣布:
老子不修了!
按照克斯京的说法,“库兹涅佐夫”号已经没有任何维修价值,再修下去还不如卖掉或者报废。
于是在挣扎了8年之后,俄罗斯正式进入零航母时代。
即使以后俄罗斯想再次“复活”这艘航母,也大概率会因为人才和资源的流失而无力回天。
![]()
站在美国的角度上看,曾经最大的对手沦落至此,帝国霸权确实没什么可担心的。
不过毛子虽然抽象,但也不是特例,“航母废弛”本来就是冷战后的常态。
比如说法国,他现在只有一艘航母——戴高乐”号。
![]()
该航母虽然号称核动力,但其实是拿核潜艇的核反应堆拼凑出来的产品,总推进功率仅有8万多马力,比我国7000吨级的052D驱逐舰大不了多少。
这种“小马拉大车”的结果当然就是动力拉胯,航速跑个25节都吃力,是二战后航速最低的现役航母。
另外该航母的质量还非常堪忧,甚至一度掉过螺旋桨。
就算一切正常,它那4万吨的小身板跟美国那些10万吨级的重型航母比起来,也就只能算个气氛组。
而英国倒是更新了两艘6万吨级的航——伊丽莎白级(一号舰“伊丽莎白女王”和二号舰“威尔士亲王”)。
![]()
这货虽然使用了先进的全电推进系统,但只安装了两台燃气轮机,推进功率只有10.2万匹马力,和“戴高乐”一样是小马拉大车,开起来正好可以齐头并进。
另外英国人为了压缩成本,还把原计划的弹射起飞改成了滑跃起飞。
结果就是不仅战斗效率大幅降低,还只能选择F-35系列中飞行性能最弱的F-35B作为舰载机(该型号可实现短距起飞和垂直降落)。
![]()
在质量方面,英国跟法国比起来也是不遑多让,他们的航母刚造出来就问题不断、频繁漏水,甚至还有主传动轴装歪这种严重事故。
![]()
到目前为止,伊丽莎白级的两舰加起来已大修5次,职业生涯有一半的时间都在“泡泉水”。
英法俄尚且是这个熊样,其他国家自然更加惨不忍睹。
比如巴西曾从法国那里买过一艘二手航母,结果玩了没多久就彻底趴窝。之后他们不要说修了,连拆都不会拆,只好在2023年将其击沉。
泰国从西班牙买的超轻型航母也是长期趴窝,至今连舰载机都没有,只能当个直升机平台用。
相比之下,三哥那些动不动就甲板开裂、海水倒灌、粪坑爆炸的航母已经算是出类拔萃了。
![]()
造成这种“全球航母废弛”的原因也很简单:这货实在太高端。
要建造、升级和维护航母,你不仅需要足够的资金,还需要一个庞大而健康的工业体系。
所以一个国家只有在足够强大的时候才能扛起这个项目。
![]()
站在这个角度上看,可以说“舰运即国运”:
毛子航母归零正好体现了往日的苏联荣光不再,也符合他们现在和乌克兰打得有来有回的江湖定位。
英法等欧公子们用跛脚航母撑门面的行为则体现了他们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现状。
巴泰印等国就纯属搞笑担当了。
而手握十几艘重型航母的美国,自然是如日中天的霸主。
![]()
所以对于大多数国家来说,遭受美国的欺压是时也命也,只能认怂。
但有一个国家决定逆流而上。
第三节·挑战者
1996年台海危机的3年后,即1999年,中国购入了乌克兰未完工的“瓦良格”号航母。
![]()
该航母和俄罗斯的“库兹涅佐夫”号航母为同一型号,是一艘6万吨级的滑跃式航母。
相比“库兹涅佐夫”,“瓦良格”可谓“生不逢时”,刚造出个壳子苏联就解体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
时任黑海造船厂厂长马卡洛夫为此还说出过一句名言:
要完成它,需要苏联、党中央、国家计划委员会、军事工业委员会和九个国防工业部、600个相关专业、8000家配套厂家,总之需要一个伟大的国家才能完成它。但这个伟大的国家已不复存在了。
![]()
然而世事难料,本来注定要被卖废铁的它居然最终辗转来到了中国。
2005年,该航母被交给中国海军进行改造,并于7年后正式服役,成为中国的第一艘航母,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辽宁舰”。
![]()
虽为同一型号,但它的状态要远好于“库兹涅佐夫”。
在我国发达的工业体系的支撑下,辽宁舰不仅安装了包括四面相控阵雷达在内的大量性能更好的国产设备,而且完全没有保养和维护方面的后顾之忧。
根据公开信息,舰况优良的辽宁舰能做到日出动飞机90架次的工作强度,仅比“尼米兹”级的120架次略低,明显高于“戴高乐”的50架次和“库兹涅佐夫”的20多架次。
对于美国来说,这个对手来者不善。
![]()
不过问题也不是很大。
因为无论辽宁舰的表现再怎么亮眼,它说到底也只是一个“旧船翻新”项目。
拥有这样一艘航母,并不能说明你具备制造航母的能力。
然而在2017年,也就是俄罗斯“库兹涅佐夫”号被推进修理厂的那一年,中国的山东舰下水了。
![]()
这是一艘完全由中国自主制造的航母,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正式登上了航母竞赛的擂台。
而获得了双航母配置的中国海军,也终于在第一岛链实现了“制空权自由”。
![]()
看着进出日本周边海峡如逛自家后院的中国舰队,美国猛然发现:
自己在第一岛链经营多年的军事基地已经沦为“人质”。
值得一提的是,美军从2024年底就开始从冲绳大规模撤军,计划撤离9000人,其中有4000人将转进关岛。
情况很糟,不过局面依然可控,至少第二岛链还是安全的。
因为中国虽然具备了自主制造航母的能力,但山东舰只是辽宁舰的仿制版,底子还是几十年前的设计。
作为一款中型滑跃航母,其性能跟其他国家的航母比虽然非常优秀,但还无法跟美国那些10万吨级的重型弹射航母相提并论。
而且就在中国山东舰下水的同一年,美国又给世界带来了一个全新的震撼:
“福特”号航母服役。
![]()
第四节·帝国的巅峰
“福特”号航母是新一代航母“福特级”的首舰,在技术上甩开了尼米兹级一个档次。
它最大的特点就是装备了尖端的电磁弹射系统,而之前世界主流的弹射航母都是蒸汽弹射。
![]()
相对于蒸汽弹射,电磁弹射拥有弹射力道可控、持续弹射能力强、无蒸汽凝结、重量轻、节约能源等诸多优势。
简单的说就是它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弹射更多的飞机,堪称划时代的大杀器。
延伸阅读:干货来袭:电磁弹射技术的优势
不过此时的美国已经手握十几艘重型航母了,还有必要继续增加航母数量吗?难道真的要去打外星人?
其实美国服役新航母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增加”,而是为了“维持”。
因为航母也是会退休的。
![]()
2009年,美国“小鹰”号航母退役。
这是美国最后一艘常规动力航母,它的退役意味着美国航母部队成为了纯正的“核动力组合”(1艘企业号+10艘尼米兹级)。
这很符合美国航母的发展方向。
一方面他们玩的是全球布武,航母需要满世界溜达去维持秩序,采用核动力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补给负担。
另一方面蒸汽弹射系统十分耗能,也确实需要核动力这么一个“无限动力源”来支撑。
但核动力有一个问题:核反应堆的寿命是有限的。
常规动力系统在平时不用的时候可以停机,而核反应堆的上班模式是“007”。
![]()
它一旦启动就几乎无法停止,甚至连功率都无法降低(长期低功率运行会导致反应堆“氙(xiān)中毒”)。
努力是够努力了,但这也意味着核燃料会每天24小时不间断的消耗。
尼米兹级航母的核燃料棒大概用25年就会消耗殆尽,到时候反应堆的能量输出会严重衰减,再也无法带动巨大的航母。
不过这听起来好像不是什么大问题,燃料棒烧完了你换新的不就行了?
确实要换,但换起来非常麻烦。
![]()
在核工业领域,即使给普通的反应堆更换核燃料棒也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更何况是给航母反应堆这种为战争设计的特殊设备。
现实中的航母反应堆不仅尺寸很小,而且还被封得严严实实,毕竟不能随便挨上一颗炸弹就让全船人员吃上核辐射。
这种结构就导致它没办法在舰上直接换料,只能先把航母拉进造船厂,然后“开膛破肚”取出堆芯(反应堆里的“压力容器”),最后再把堆芯运到专门的工厂里进行换料操作。
换完了还得装回去并修复航母。
这一套流程下来,工期需要3到5年,成本超过10亿美元。
![]()
正如上文所说,尼米兹级的燃料棒大约用25年就会耗尽,所以该级航母每20~25年就要换一次料。
不过考虑到航母本身的老化情况和工作成本,进行第二次换料就不划算了。
所以尼米兹级航母的设计寿命就是50年,整个职业生涯只更换一次核燃料。
等到它第二次耗尽核燃料时,就会退役。
![]()
而在美国现役的10艘尼米兹级航母中,绝大部分的工龄都已超过30年,其中最老的“尼米兹”号今年就服役年满50岁,二号舰“艾森豪威尔”号也有48岁了。
第一张多米诺骨牌即将倒下,排队退休的狂潮马上到来。
怎么办?
接着造新航母呗。
只要能以5年一艘的速度服役新航母,下一个50年就能再服役10艘,刚好能全部衔接上。
![]()
这就是从从容容游刃有余。
但现实中有一个问题:
新的福特级太特么贵了。
该型航母的造价达到了130亿美元,相当于尼米兹级的2倍以上、山东舰的4倍以上。
而且贵就算了,建造速度还很慢。
按美国之前5年左右服役一艘新航母的梦想,福特级的2号舰“肯尼迪”号应该在2022年左右服役,结果拖到现在还没开始海试,2027年都不一定服役得了。
简直是匆匆忙忙连滚带爬。
![]()
照这个10年1艘的速度,50年只能憋出来5艘,而这就是美国未来航母力量的规模...
那为什么美国现在造航母的效率这么拉胯呢?
直接原因很简单,都不用扯什么“去工业化”这种宏大叙事,你只需要了解一个基本事实:
全美上下只有一家造船厂能造航母,即纽波特纽斯造船厂。
也就是说美国现在所有航母的维修和建造都靠这一家船厂撑着,于是稍微大点的工程就得一个个排队等叫号。
![]()
一个厂垄断所有业务,内卷倒是一点也不内卷了,就是磨起洋工来堪称夏侯惇看路易十六——一眼望不到头。
比如说尼米兹级的六号舰“华盛顿”号在2017年就拖进去换料大修,本来计划2021年修好,然后轮到七号舰“斯坦尼斯”号。
结果这个工程愣是拖到2024年才搞定,于是2021年就烧光燃料的老七只得蹲在港口里干等三年。
![]()
而老七的拖延又拖累了老八,然后老八又会拖累老九......
现在一堆“老同志”排队大修,再加上福特级的2号舰半天造不出来,结果就是美国平时只有3~5艘航母可用。
10月27日美军航母部署图(图中仅有4艘航母处于可部署状态,其余为两栖攻击舰):
![]()
更糟的是,这个局面看不到任何改善的迹象。
随着美国造船业的持续衰落,美国大型舰艇的“工作债”越欠越多,根本跟不上美国舰艇老化和损坏的速度。
比如说“杜鲁门”号航母在今年2月份就不慎被货轮撞了个口子,结果到现在都没排到维修的号。
![]()
懂王10月6日出席美国海军成立250周年庆典时,背景就是这艘航母。
![]()
为了维护帝国的脸面,它只能用一块巨大的海报把伤口遮住。然而再大的海报也遮不住帝国的虚弱。
![]()
不过话又说回来,美国海军这支“北美大洋水师”也不是那么好欺负的。
就算只有老态龙钟的蒸汽弹射航母和建造缓慢的电磁弹射航母,他们也依然可以轻松赢下和任何一个国家的航母大战。
因为其他国家连一艘重型弹射航母都造不出来。
可以说重型弹射航母本身就是帝国的护城河。
第五节·过河!
经常造航母的朋友都知道,航母这个产品极其复杂,其制造过程几乎覆盖了人类现代工业的所有门类。
而现实中即使是发达的现代工业国,往往也只能吃下少数几个工业门类,更多的国家甚至连一个都吃不下。
![]()
所以对于大多数国家而言,想制造航母就只能和其他国家合作、互通有无。
比如说法国航母的蒸汽弹射系统就是从美国买的。
印度则更是从发动机到舰载机各种买买买,还闹出过新买的阵风M舰载机因为尺寸不合适而塞不进航母机库门的笑话。
![]()
不过不管怎么说,靠买买买确实能攒出一艘航母。
但另一方面,航母毕竟是世界上最敏感的武器之一,所以别人虽然可以把技术卖给你,但肯定不会把最先进的技术卖给你。
如果你一定要追赶美国这种顶尖选手,那就只能靠自己的力量去把产业链的短板全部补齐。
而这无疑会耗费大量的时间。
所以按常理,一个刚刚能造中型滑跃航母的国家,是没资格考虑“如何制造重型电磁弹射航母”这种高端问题的。
几十年后再说吧。
![]()
但中国不是普通国家。
中国具备一个所有国家都不具备的特点:掌握全部工业门类。
我即世界。
在这种情况下,当你开始发展一个起步较晚的产业时,你会发现其他的配套产业链已经在路上等着你了。
我们一开始确实只会仿制滑跃航母,也没有制造蒸汽弹射航母的经验。
但我们拥有全球最顶尖的电力储能产业链、电力系统产业链、半导体产业链、精密机械产业链、特种材料产业链、船舶制造产业链......
![]()
所以,谁说一定要先造蒸弹再造电弹的?
2022年6月17日,中国第三艘航空母舰下水,正式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福建舰”。
当他露出真容的那一刻,全世界都傻眼了。
因为人们发现这不是一艘中型航母,也不是一艘滑跃航母,甚至不是一艘蒸汽弹射航母。
它是一艘超过8万吨的重型电磁弹射航母。
![]()
美国的护城河,破了。
而此时距离中国自制的中型滑跃航母下水,仅仅过了5年。
这不科学!
此时的美国人仍抱有最后一丝希望:
“中国这么短时间内搞出来的电磁弹射航母“大概率”是个“样子货”,性能和质量应该都不如福特级。”
从福建舰海试开始,类似的质疑声就一直没停过,甚至在国内都能听到不少。
![]()
可以理解,毕竟这个进度实在太过夸张。
但这些声音不重要。2025年9月22日,在福建舰下水仅3年后,我国官宣了该舰弹射舰载机的。
而且是一口气弹射了3款舰载机:
四代机歼-15T、五代机歼-35和预警机空警-600。
![]()
一时间五角大楼附近的披萨店订单暴涨。
因为即使是早在8年前就已经服役的“福特”号,至今也没能实现五代机的弹射。
![]()
现在摆在美国人面前的已经不是福建舰有没有追上“福特”号的问题,而是福建舰超过了“福特”号多少的问题。
第六节·追上即反超
美国在航母制造领域确实是个“老前辈”。但正如上文所说,世界上最顶尖的电力相关产业链都在我们家。
实际上福建舰的电磁弹射系统和“福特”号的电磁弹射系统压根就不是一个赛道上的产品。
美国人经验丰富,我们另栽一棵科技树。
具体来说,“福特”号的电磁弹射系统用的是传统的交流电网,容易出现电网震荡现象,尤其是进行大重量连续弹射的情况下。
目前“福特”号平均每弹射270次电磁弹射系统就会故障一次。
![]()
这种可靠性放到战场上多少有些抽象,搞不好就在战况最激烈的时候宕机给你看。
为此特朗普还多次表示想回归蒸汽弹射,唯一的问题是他们的蒸汽弹射器供应商B&W公司已经倒闭了。
不过他们之前和我们合资的北京B&W公司还在,只是我们早在2018年就对该公司的美方股份进行了回购,所以它现在是一家国有独资企业。
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了,特朗普自己看着办吧。
![]()
而我们的福建舰则完全没有这些问题。
该舰的电磁弹射系统故障率不到1/3200,领先“福特”号一个数量级。
这是因为在马伟明院士的带领下,中国研发出了全新的中压直流技术,从根本上杜绝了电网震荡。
![]()
这些优势体现在实战中,就是福建舰可以放心快速的弹射大重量舰载机,而“福特”号则只能小心翼翼的弹射重量较小的舰载机。
目前能从“福特”号起飞的只有重量20多吨的预警机E-2和四代机F/A-18,重量30吨以上的五代机F-35C就弹不了了。
当然,F-35C现在无法从“福特”号上弹射还有很多其他原因,包括但不限于:
航母挡焰板无法承受F-35C的尾焰、没有匹配的电磁弹射档位、没有匹配的数据链、机库保养水平不足......
![]()
而福建舰弹射30吨以上的四代机歼-15T、五代机歼-35和预警机空警-600都是手到擒来。
其中空警-600因为起飞重量更大,所以配置的雷达和电子设备都明显比美国的E-2更加完善和先进。
![]()
也就是说福建舰无论是空战实力还是战场态势感知能力都超过了“福特”号,再加上更可靠的弹射系统,不客气的讲这就是吊打。
有人可能会说这只是纸上谈兵,到了实战中未必有这么理想。
事实上如果真到了实战中,美国航母的表现大概率会更拉胯。
因为美国海军现在连超音速反舰导弹都没有。
![]()
美军武器库中的反舰武器主要包括:
老式亚音速鱼叉导弹、隐身亚音速LRASM导弹、小型JSM导弹。
这些导弹的共同点就是只能亚音速飞行,很容易被拦截。根本无力击穿中国航母编队中由055和052D等盾舰组成的密集防空网。
就算运气爆表冲到目标跟前,也难逃近防炮和激光炮等末端拦截火力。
![]()
只能说美军的虐菜局实在打得太多了,已经把自己养成了没牙的老虎。
而中国海军手上则一水的超音速和高超音速反舰导弹,包括:
- 空对舰的鹰击-21和鹰击-15;
- 舰对舰的鹰击-17和鹰击-20;
- 潜对舰的鹰击-19;
![]()
如果说中国航母目前只是在部分技术上赶超了美国,那么中国的反舰导弹则已经拉开了对美国的代差。
所以我们刚才只对比航母本身的纸面数据,其实是对“福特”号的仁慈。
现实中的美国人干脆直接把“福特”号部署在了大西洋。
“王不见王”了属于是。
那么未来太平洋的航母对决会呈现什么样的局面呢?
第七节·太平洋决战
因为美国搞了个电磁航母版的“王不见王”,所以我们的航母编队在太平洋的对手大概率还是尼米兹级蒸汽弹射航母。
不过该型航母虽然技术没那么先进,但胜在成熟稳定;且它们中有3艘经过了改装,现在已经可以弹射F-35C(“卡尔文森”号、“林肯”号和“华盛顿”号)。
![]()
这3艘航母各自配备了一个F-35C中队,每个中队的数量为12~16架。
如果这3艘航母能够同时“健康”的话(概率很小),那么美军理论上就可以用它们围攻福建舰,形成五代机的数量优势。
不过中国近期官宣的一个消息彻底砸碎了美国这个最后的如意算盘:
歼-35具备弹滑兼容的能力。
![]()
也就是说五代机歼-35既可以部署在福建舰上,也可以部署在辽宁舰和山东舰上。
这下美国海军五代机的数量优势就灰飞烟灭了。
于是只能拼质量。
而一到拼质量的环节,F-35C的一个重大问题就会暴露出来:
它并不是一个专业的空战大师,而是一个“样样通样样松”的综合型选手。
在没有数量优势的情况下,根本无力对抗我国专业的空战五代机歼-35。
延伸阅读:人类最强舰载机横空出世,中国已集齐掀翻美国霸权的最后一块拼图
![]()
那么美国工程师当初为什么要这么设计呢?
还是虐菜惹的祸。
美国这几十年里碰到的对手,能拿出先进四代机的都没几个,更不要说五代机了。
所以美军往往是还没开战就已经手握制空权。
在这种情况下,五代机自然没必要“浪费”太多资源在空战上,加强对海对地攻击能力才是正事。
于是一个“干啥啥不精,水上漂移第一名”的F-35C就这么诞生了。
![]()
另外得益于后发优势(包括口径更大的氮化镓有源相控阵雷达和射程更远的导弹),我们的四代舰载机歼-15T也强于美军的F/A-18E/F。
2025年11月5日,福建舰正式服役。
![]()
至此,美军已无力确保关岛周边海域的制空权。
他们的第二岛链,悬了。
美国现在最后的心理安慰就是他们的航母都是核动力的。
![]()
第八节·未来已来
抛开实际战斗力不谈,核动力听起来确实比常规动力高一个档次。
不过高端虽然高端,但对于航母来说,该系统带来的优势其实是有限的。
因为只要不整天满世界转悠,常规动力携带的能量也足够支撑一场大规模战役。
而且因为电磁弹射比之前的蒸汽弹射要节能得多(电磁弹射热效率50%,蒸汽弹射热效率不足7%),所以常规动力航母也完全可以玩得转弹射系统。
![]()
现在我国已经通过对中压直流电网、大容量储能设备和高效发电机的综合应用,完美解决了常规动力系统在电磁弹射能耗方面的后顾之忧。
所以在实战中,核动力航母并不会比常规动力航母体现出太多的优势。
不过核动力确实是个好东西,因为海洋实在太大了。
总的来说,如果只是守卫家门口的安宁,那么常规动力足矣;
但如果要常态化游弋全球、维护自身的海外利益和世界和平,那还真离不开核动力。
2025年9月,我国完成了全球首个陆上模块化小型反应堆的安全壳泄漏率试验,为后续装料及安全运行奠定了基础。
这个模块化小型反应堆就是“玲龙一号”(ACP100)示范工程。
![]()
该反应堆采用的是第三代压水堆技术(全称“加压水慢化冷却反应堆”),特点是体积小巧,性能先进,单位功率密度大。
一句话,非常适合用在船舶动力舱这样的狭小空间里。
我国的第一艘核动力航母大概率会采用类似的技术。
只是核动力虽好,但也有它的痛点:
第一就是前文提到的换料大修太麻烦,严重降低航母的出勤率。
第二是核泄漏的后果非常严重,可能会导致全船被毁和巨大的人员伤亡。而航母是一款作战兵器,没人能保证在激烈的战斗中不发生核泄漏。
所以美国这些年也是顶着巨大的成本和风险压力在维持他的核动力航母力量。
![]()
不过随着技术的进步,这两个痛点并非无解。
如今黑科技已降临世间:第四代新型反应堆--钍基熔盐反应堆。
![]()
钍基熔盐反应堆跟传统压水堆的原理截然不同,它的工质不再是水,而是高温液态的熔盐。
这种含有钍基核燃料的氟盐会在高温下呈现液态并发生持续的核反应。
如果反应堆被击穿、导致熔盐流出,那么核反应就会自动停止。
此时失去高温的熔盐会像离开火山口的岩浆一样冷却凝固、成为一坨固体。
![]()
同时这种盐也不溶于水,不会四处散开“毒翻一大片”。
另外它的换料操作也远比传统的压水堆简单:
不需要对船体进行“开膛破肚”,只需要通过预留的口子把旧熔盐引出来,然后再灌入新盐即可。
同时它还具备体积小、效率高等优点,无论是用来发电还是驱动船舶都是最佳选择。
而我国在该领域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目前基于该技术的核动力集装箱船项目已经在推进之中。
![]()
一旦该技术迈向成熟,我们就会在核动力领域拉开和美国的代差。
到时候不仅航母会受益,核潜艇的性能也会有质的提升。
说白了,无论美国人现在如何为自己的核动力航母感到沾沾自喜,都无法回避这么一个现实:
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核工业产业链掌握在我们手上。
![]()
还是那句话:舰运即国运。
003福建舰只是掀翻美国海洋霸权的开始,更强更大的004、005已经在路上。
很快我们就将让世人看到“一舰迭一代”的科技狂飙。
另一方面,美国航母现在能调动的数量不超过5艘,能部署在太平洋的不超过4艘。
所以只要美国人具备小学水平的计算能力,就会意识到:
他们现在应该开始担心夏威夷了。
结 语
1937年,一个叫哈里森·福尔曼的美国记者来到了陕北苏区。
他此行的目的是对那里的红军进行采访和报道。
![]()
在当时大多数人的印象里,红军是一支“泥腿子”军队:他们刚刚经历完艰苦的万里长征,不仅物资极度匮乏,装备也十分落后。
哈里森抵达陕北根据地后,看到的实际情况和传闻说的确实差不多:
红军战士的手中只有老式步枪,甚至连子弹都配不齐。
哈里森虽然欣赏他们高昂的斗志,但心中不免怀疑:凭借如此落后的条件,这支军队又能有多大的前途呢?
然而没过多久,他对这支军队的认知就被一张照片彻底刷新了。
这是一张挂在窑洞墙上的世界武器学习挂图。
上面集合了当时世界上各种先进武器的照片和资料,供红军战士们学习。
![]()
这些武器包括了枪械、飞机、潜艇、防毒面具......
甚至还有一艘航空母舰:美国的“萨拉托加”号航母。
![]()
要知道,当时的中国只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红军也还在靠“小米+步枪”和敌人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
而且那个时候太平洋战争还没打响,航母离世界舞台的中心还很远。“萨拉托加”号不过是在1929年的一次美军演习中有所表现而已。
![]()
就是这么一款极其新锐,以至于看起来和当时的中国毫无关系的武器,居然成为了红军这支“泥腿子”部队的学习对象。
此时的哈里森才意识到,虽然这些战士的手中只有落后的老式步枪,但眼里早已装满了整个民族的未来。
这就是真正的中国人:
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候也未曾忘记本该属于自己的位置。
现在,我们回来了。
全文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