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了又等,国产首艘电磁弹射型超级航母“福建舰”,终于交付人民海军,开启了自己的服役生涯。随着该舰的就位,中国海军也正式进入了“3航母时代”,拥有了全球范围内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海上航空作战力量。可以肯定的是,这艘搭载3部电磁弹射器、满载排水量8万余吨的航空母舰,注定将让中国的海上战力更上一层楼,以及让我们向着“拥有一支具备世界一流水平的‘蓝水海军’”的目标更近一步。
![]()
当然,在为之倍感自豪和欣喜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作为当下全世界唯一同时装备弹射起飞型航母和滑跃起飞型航母的国家,人民海军很快就会在对装备的实际运用中,切切实实地体会到这两种航空母舰在性能上的巨大差异,以及由此所带来的同样“南辕北辙”的战术战法。
![]()
“福建舰”此前的海试照
虽然我们都知道,弹射起飞型航母的综合性能,注定要强于滑跃起飞型航母,且自“福建舰”开始,中国国产航母基本将彻底摒弃滑跃起飞构型。但在可以预见到的未来约20年的时间内,这两种构型的航空母舰仍将同时存在于现役装备序列之中。因此,如何让走在两种技术路线上的航空母舰实现“求同存异”,尽最大可能地做到较好地协同作战,或将成为解放军需要探索和解决的一大课题。在这里,美国海军于二战时期的一项选择,可能有着一些参考价值。
![]()
二战时期美军的轻型航母
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建造的航空母舰,大致可分为两种,即舰队型航母和护航航母。前者是海上作战主力,编入特混舰队并与敌方海上力量交战;后者则多以油轮或货轮为蓝本改装而来,主要负责执行中低烈度任务,如反潜、为商船队提供护航,以及飞机运输等。而在舰队型航母中,又可细分出吨位大且载机量多的大型航母,以及通常由巡洋舰为蓝本发展出来的轻型航母
![]()
二战时期美军的大型航母
在二战太平洋战争初期和中期,美国海军特混舰队内的大型航母和轻型航母,基本都会同时搭载数款不同用途的舰载机,如舰载战斗机、舰载鱼雷机和舰载俯冲轰炸机等。但在血与火的实战中、特别是经历了疯狂且臭名昭著的日本“神风特攻”的高强度袭击后,美国海军高层做出了一项重要决策,那就是不再让吨位小且载机量少的轻型航母搭载多种舰载机,转而全部搭载舰载战斗机,即100%执行海上防空和海上制空任务。至于大型航母,则继续维持同时搭载多种用途舰载机的模式。
![]()
“神风特攻”给美军带来了极大的防空压力
乍看上去,随着舰载鱼雷机和舰载俯冲轰炸机搭载总量的减少,美军特混舰队的对海和对地打击能力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降低。但在极高强度的防空作战需求和压力的面前,舰载战斗机数量的提升,无疑大大增加整个特混舰队的生存力和持续作战能力。而可以预见到的是,在未来于西太平洋同潜在强敌的海空较量中,中国海军航母战斗群所面临的空中威胁程度,也绝对不会小。潜在强敌注定会充分发挥自己的航空兵部队战斗力,试图夺取战场制空权并袭击解放军作战舰艇
![]()
“辽宁舰”放飞歼-35示意图
在这种大背景下,或许我们即可用类似的方式,按照航母的性能特点、载机量和放飞方式,来对弹射型航母“福建舰”和滑跃型航母“辽宁舰”与“山东舰”,进行一番较为合理的分工,从而实现协同作战。简单来说就是,载机量大且因弹射放飞方式对战机作战效能没有制约的“福建舰”,应混合搭载注重制空作战能力的歼-35,以及对面打击能力较强的歼-15T。至于说载机量相对较少,再加上滑跃放飞方式会对舰载机携弹量等带来一些影响的“辽宁舰”和“山东舰”,或应以全部搭载歼-35的方式,专注于海上防空和制空任务
![]()
“福建舰”弹射歼-15T和空警-600预想图
不夸张地说,唯有先在潜在强敌的高强度航空攻击下生存下来,才有可能击败并歼灭潜在强敌的航空战力,进而牢牢夺取战场制空权。在没有足够的制空权之前,对面打击任务几乎无法有效开展。在这种情况下,与其让载机量显著逊于“福建舰”的2艘滑跃起飞型航母,也搭载对面打击能力强、但因没有隐身能力而在制空作战方面略显薄弱的歼-15T,倒不如让它们全部搭载歼-35隐身舰载战斗机,尽全力先确保制空权再说,这或不失为一条可行之道。
![]()
中国海军正式进入“3航母时代”
总之,“3航母时代”已正式开启,该如何让各舰均充分发挥出最大的战斗效能并实现完美配合,就看人民海军如何操作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