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福建舰正式入列人民海军战斗序列。这艘代表世界顶尖技术水平的航母,在这个初冬日子里,向世界交出了一份怎样的答卷?
![]()
电磁弹射:一次质的飞跃
福建舰,舷号18,是我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空母舰,于2022年6月17日正式下水,满载排水量8万余吨,采用平直通长飞行甲板,配置电磁弹射和阻拦装置,是全球首艘采用常规动力电磁弹射技术的航空母舰。
这个"全球首艘"意味着什么?军事专家杜文龙介绍,电磁弹射能够做到每昼夜270-300次,而蒸汽弹射为150次,滑跃起飞则仅50架左右。数字背后,是战斗力的质的飞跃。
更重要的是,2025年9月22日,新华社公开了福建舰第7次海试期间舰载机首次电磁弹射起飞及着舰训练视频,成功起降空警-600、歼-35和歼-15T三型舰载机,使其成为全世界首款电磁弹射起降第五代战斗机的航空母舰。电磁弹射使歼-35能以"满油+隐身构型"快速起飞,凭借低可探测性突破敌防空网;歼-15T则可"满油满弹"升空,依托大载弹量和大航程实施饱和式攻击。
![]()
综合电力系统:技术领先的底气
支撑福建舰高效运转的核心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马伟明团队研发的船舰综合电力系统。马伟明提出了舰船综合电力系统概念,把发电、推进、武器等系统的用电综合统一调配。
从弹射能量看,一次蒸气弹射释放能量约95MJ,电磁弹射是120MJ,高出约1/4;更关键的是,蒸汽弹射能量利用率只有6%,电磁弹射可达60%,是蒸汽弹射的十倍。
从上世纪70年代刘华清将军首次提出航母发展计划,到今天福建舰成功入列,中国共有2艘航母(辽宁号和山东号)现役、1艘(福建号)正进行海试待役,另有一艘在建造之中。这是半个世纪技术积累的厚积薄发。
制造强国的工业底蕴
福建舰的诞生是中国制造业整体水平的真实写照。中国航母发展史堪称现代军工逆袭的典范。从改造辽宁舰掌握滑跃起飞技术,到山东舰实现自主设计建造,再到福建舰突破电磁弹射难关,中国用二十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半个世纪的技术道路。
产业链支撑令人惊叹。从船体钢材到精密电子设备,从特种涂料到复合材料,每一个零部件都体现着"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型。特别是在电磁技术领域,中国电磁科技的发展得力于高铁——近四万公里的电力高铁运行经验,以及从青海、新疆将电力输送到东部的特高压电力传输技术,让中国在电力科技上拥有独到优势。
![]()
三航母时代的战略布局
福建舰入列后,将大幅提升人民海军近海防御和远海护卫作战能力,人民海军正式进入三航母时代。军事专家指出,拥有三艘航母,可在三个主要方向上同时运用航母兵力,航母编队机动性将更强,拥有更广阔的安全纵深。
从战术角度看,三艘航母可以轮换:一艘处于维修状态,一艘处于待命状态可随时执行任务,一艘已在海上进行机动部署处于任务状态。这样在航母平台运用方面,永远都有后备军。
从战略角度看,三航母时代的到来,体现了国防工业能力的提升,体现了综合国力的上升,体现了建设世界一流军队装备发展的提升。
美军为什么沉默了?
福建舰的成功入列展示了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中国海军遂行远海防御作战任务的能力将更上一层楼,国人对中国海军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能力将更具信心,同时也会对图谋不轨的势力形成强有力的震慑。
中国军事问题专家兰顺正表示,"福建"号航母的电磁弹射技术突破实现了战力跃升,战斗机作战半径扩大40%,无人机适配种类提升300%。这些数字背后,是对地区和平的有力保障。
福建舰的入列标志着中华民族从"有海无防"到"有海能防"的历史性跨越。现在正在攻克的是能否兼容从滑跃到弹射起飞的无缝转接,最极致地去优化并缩短这个时间,让新装备尽快形成战斗力,达到交装即交战斗力。
这就是今天的中国——一个用实干兴邦的国家,一个用创新驱动的民族。福建舰不仅是钢铁之舰,更是梦想之舰、希望之舰。它承载的不仅是先进的武器装备,更是十四亿中国人民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对世界和平的守护。
面对比他们更领先的福建舰,美军除了沉默,还能干什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