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黑龙江省尚志市17岁高三女生刘同学失联事件牵动全网。从10月26日晚走失到11月6日确认离世,11天的牵挂最终等来心碎结局——少女遗体在腾飞桥下被发现,生命永远定格在17岁。这起悲剧不仅让亲人痛彻心扉,更引发社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与成长守护的深刻追问。
全网接力搜救,11天后终迎噩耗
10月26日晚,尚志市某中学高三学生刘同学突然失联。寻人启事显示,她17岁、身高1.63米,长发扎丸子头,身着橘红色卫衣、黑色冲锋衣、藏蓝色白条校服裤和米色运动鞋。正值高三关键期,女孩的失踪让家人万分焦急,寻人信息迅速在社交平台扩散。
无数网友自发转发寻人启事,留言祈祷平安,各地网友纷纷助力扩散线索,形成全网搜救的温暖合力。与此同时,家人与警方全力排查监控、走访亲友,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然而,11月6日传来的消息打破所有期待:记者联系寻人启事预留电话,第三部电话接听者简短告知“人已找到”后挂断;网友爆料及朋友圈截图证实,女孩已不幸离世。
腾飞桥附近商户向记者确认,女孩遗体在此处被发现。尚志市殡仪馆工作人员透露遗体仍在馆内,辖区派出所则以“不方便告知”回应是否平安的询问,多方信息印证了悲剧的发生,网友们纷纷留言惋惜,愿逝者安息。
青春之困:高三压力下的心理健康隐忧
这起悲剧将“高三学生心理健康”推向舆论焦点。高三作为人生重要转折点,学业压力、升学期待、心理焦虑交织,让不少青少年不堪重负。刘同学的离世,虽暂未明确原因,但折射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紧迫性。
现实中,高三学生面临着堆积如山的试卷、频繁的模拟考试,以及家庭和学校的殷切期望,部分孩子陷入自我否定、焦虑抑郁的负面情绪。而青春期的敏感与叛逆,让他们遇到困境时不愿向他人倾诉,独自承受压力,最终可能走向极端。
网友们的呼吁道出心声:“不能只盯着成绩,更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应给高三学生更多心理疏导渠道”。青少年心理健康从来不是个人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形成合力,筑牢守护防线。
多方联动:为青春撑起“心理防护伞”
刘同学的悲剧敲响警钟,守护青少年成长,需构建全方位的心理健康守护体系。
家庭层面,父母应摒弃“唯分数论”,多花时间陪伴孩子,倾听心声、尊重选择,避免过度施压。当孩子出现情绪波动时,及时疏导引导,让家庭成为最坚实的后盾。
学校层面,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常态化建设,配备专业心理教师,开设相关课程与团体辅导,帮助学生掌握情绪管理方法;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及时发现并干预问题,打通求助绿色通道,用包容替代指责,营造温暖校园氛围。
社会层面,应加大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力度,消除认知偏见;整合资源建立心理援助热线、网络咨询平台,提供便捷支持服务;完善相关保障机制,为青少年营造健康安全的成长环境。
17岁的生命戛然而止,留下无尽悲痛与深刻反思。愿刘同学一路走好,也愿这起悲剧唤醒更多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视。唯有家庭、学校、社会同心协力,才能为年轻生命撑起一片晴朗天空,让青春不再因压力与迷茫凋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