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大兴区第二中学科学节以 “共绘中华民族共同体新篇章” 为主题的科普竞赛系列活动在各地火热开展,涵盖阅兵装备模型、民族服饰纸模、天文创作、民族建筑模型四大板块。活动以匠心传承文化,用创意凝聚民族情感,让民族意识在科普实践中深深扎根。
一、模型敬盛典,军威铸族魂
“模型敬盛典,匠心颂军威”93 阅兵陆海空模型比赛,是本次民族意识培育的核心载体。比赛以 2025 年 93 大阅兵为背景,要求选手不仅复刻陆军 99B 坦克、海军 “海红旗 - 9C” 导弹舰、空军歼 - 20S 战机等装备,更需挖掘 “阅兵背后的民族同心故事”。
北京市大兴区第二中学青海藏族学生与汉族学生合作制作歼20武器模型时,特意在底座刻下 “56 民族团结盾” 图案:“阅兵式上,藏族官兵与汉族官兵并肩受阅,这模型就是我们各民族共护家国的象征。”
每一处装备细节都藏着民族力量 —— 从军工企业里的多民族技术团队,到阅兵方阵中的多民族参与,模型创作的过程,就是让学生读懂‘国强靠同心,族兴靠共力’的过程。” 目前,参赛作品中融入了 “多民族协同护国” 的设计理念,民族自豪感成为创作的核心动力。
![]()
![]()
![]()
在本次活动中每一件装备模型都是国之重器的缩影,选手们在打磨细节中感受国防力量的强大,民族自豪感便在指尖悄然生长。
二、纸塑民族衣,针脚藏文脉
“纸塑民族衣,巧手传文脉” 活动中,同学们以纸为媒,复刻 56 个民族的服饰风华。彝族龙婆衣上的 “龙鳞纹” 拼布、蒙古族蓝锦缎羔皮里男袍的盘扣、维吾尔族艾德莱斯袷袢的流动纹样,都通过剪纸、塑形、彩绘等工艺在纸模上重现。
![]()
![]()
![]()
民族服饰是‘穿在身上的史书’,纸模创作让孩子们读懂服饰背后的文化密码,更懂各民族的独特魅力。
三、星月映中华,天文承智慧
“星月凌曜日,河汉映二中” 天文类作品征集,巧妙将民族智慧与航天探索相连。选手们用废旧材料打造的火星基地模型中,融入了彝族十月太阳历的计时理念;月球基地模型的穹顶设计,借鉴了哈萨克族毡房的防风结构。
![]()
![]()
![]()
![]()
“天文探索从不缺民族智慧的印记。” 梁建国老师展示着一件融合藏族天文历法元素的行星模型,“孩子们将传统认知与现代科技结合,让‘航天梦’里藏着浓浓的‘民族情’。”
四、筑模话家园,同心汇中华
“共筑中华 —— 民族建筑模型作品征集” ,成为民族建筑文化的生动展台。蒙古包的穹顶结构、傣家竹楼的架空设计、客家土楼的环形布局、侗族鼓楼的榫卯工艺,都在模型中精准呈现。
![]()
![]()
从民居到公共建筑,每座模型都是民族智慧的结晶,选手们在搭建中读懂‘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深刻内涵。
每座建筑模型都是‘民族智慧博物馆’,学生在打磨榫卯、绘制纹样时,会自然明白 —— 中华民族的智慧,是各民族一起攒起来的。
本次科普竞赛虽已落幕,但留下的成果意义深远。从阅兵模型中 “多民族协同护国” 的理念传递,到民族服饰纸模里 “56 族文化共情” 的细节呈现,从民族建筑模型中 “同心筑家园” 的智慧融合,再到天文作品里 “跨族智慧联结” 的创新表达,每一件作品都是民族意识培育的 “活教材”,不仅让参赛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认同感显著提升,更形成了涵盖实物作品、创作心得、文化解读的完整支撑材料体系。这些饱含民族情感与文化温度的成果,将全面展现 “以赛育魂” 的实践成效,同学们以匠心为笔、以创意为墨,在科普实践中书写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动人篇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