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几年小区频繁停水,尤其是夏季用水高峰期,水量很小,生活很不方便。现在供水管网改造完成,停水少了、水量也大了,我们高层住户的日子舒心多了。”家住花溪大道中曹司凯宏苑小区的杨光晨细数管网改造带来的变化。
这是贵阳贵安推进供水管网建设改造三年行动的一个缩影。一项项深埋地下的“里子工程”,正持续为民生幸福“加码”,为城市发展“强基”。
2023年3月以来,贵阳市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关于“加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和老旧管线改造提升”的决策部署,将供水管网建设改造纳入城市更新重点任务,由市水务管理局牵头统筹各区(市、县)水务部门,通过“周调度破解堵点、月通报压实责任、季考核倒逼落实”等机制确保改造工作高效推进。目前,全市已初步形成“规划、建设、管护”全链条工作体系,切实把民生工程办到群众心坎上。
老旧小区焕新颜 民生痛点精准破解
凯宏苑小区于2004年建成。房开商在修建小区时,未修建小区自来水加压泵房。近年来,随着中曹司区域人口增加,周边用水量猛增,导致凯宏苑小区高层在用水高峰期水压严重不足,约600户居民在用水高峰期出现水量小、频繁停水的困境。
获悉群众诉求后,贵阳北控水务有限责任公司经开分公司多次报请经开生态局牵头组织住建部门、街道办事处、房开公司、物业公司及供水公司召开协调会,共同研究解决方案。经协调,考虑到小区为老旧小区且涉及住户较多,北控水务经开分公司决定无偿提供管材等材料,并免费为小区改造供水管网、安装加压泵。
改造过程中,施工单位创新采用“微开挖”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影响。施工启动前在小区公告栏、业主群公示工期和绕行路线,施工时避开早7点至8点、晚6点至9点的居民用水高峰,完工后快速修复路面、清理垃圾,几乎未对居民正常生活造成影响。经过紧张施工,今年7月初,该小区供水管网改造及加压泵站安装工作全部完成,高层住户的用水难题得到解决。
新老城区齐发力 管网体系日趋完善
10月中旬,记者在花溪区花石路花溪御院附近看到,工人们正在抓紧时间按计划对这里的供水管网进行改造。
作为贵阳市的老城区,埋于地面之下的供水管网存在不同程度的破损、老化,对这些水管进行更换,既能避免老旧水管因锈蚀、破损出现漏水,减少水资源浪费,又能消除水管漏水导致的路面湿滑、结冰等行人安全隐患。同时,还可改善因管道老化产生的水质二次污染问题,保障居民用水安全,减少频繁维修对行人通行的反复干扰,提升道路使用效率与城市基础设施运行的稳定性。
在供水管网改造过程中,贵阳贵安还实施了供水管网智慧化升级、DMA(独立计量区域)小区建设、大口径水表更换、水表井维修等关键任务。
作为城市更新行动在水务领域的具体实践,供水管网完成智慧化改造后,不仅能进一步优化供水网络、改善居民用水条件、保障供水安全,还将显著提升水务部门的精细化管理效能,为城市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三年来,贵阳贵安累计完成新建、改造供水管道596.55公里,自来水水质合格率稳定保持在100%。
做实精细化管理 筑牢城市供水安全防线
“‘十五五’期间,我们还将进一步聚焦供水管网精细化管理,建立健全管网长效管护机制,提升管网互联互通水平。”贵阳市水务管理局供水及再生水管理处负责人徐超表示,贵阳市已完成智慧供水管理系统建设,实现供水管网及附属设施“一张图”信息化展示和查询,为工单派发、管网调度、管网巡查等提供数据支持,形成“智慧调度+网格责任+快速响应”的智慧供水格局。
在科学实施管网漏损治理方面,以供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为数据底座,以工单系统和营收系统为辅助支撑,融合搭建漏损管控平台;从摸清家底、分区规划、逐级推进和绩效管理等方面建立长效治理机制,科学开展漏损治理工作,形成建设、分析、治理、评估的闭环管理;通过工单系统强化提升管网维修、测漏队伍的协作能力,漏损治理从被动模式逐步调整提升为科学诊断、快速处置的主动模式。
从老旧小区的“痛点破解”到新老城区“智慧升级”,从单一管网改造到全链条精细管护,贵阳贵安用三年时间,让地下管网从“隐患线”变成“安全线”,从“民生短板”变成“幸福支点”。这项关乎城市长远发展的“里子工程”,不仅筑牢了城市供水的安全防线,更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和水润民心的民生情怀。
记者 汤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