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84亿融资、29个副总裁、每天450元零食费——这就是拜腾汽车破产前的真实写照。当蔚来、小鹏月销过万时,这个"造车梦"却碎了一地,其失败原因荒唐得让人难以置信!
![]()
天胡开局的造车梦
2017年,拜腾汽车横空出世,可谓占尽天时地利,创始人团队清一色来自宝马、沃尔沃等国际车企,带着丰富的行业经验和人脉资源,融资方面更是顺风顺水,累计获得84亿元资金支持,投资方包括多家知名机构。
![]()
在当时的新能源汽车浪潮中,拜腾定位高端智能电动车,直接对标特斯拉,其发布的概念车配备48英寸共享全面屏,科技感十足,引发市场广泛关注,业内甚至将其誉为“中国特斯拉”,认为其有望引领国产高端电动车发展。
![]()
烧钱无度的管理乱象
然而,看似光明的前景背后,拜腾的管理却问题重重。
最令人咋舌的是其奢侈的日常开销:北美总部300名员工,一年零食费用高达5000万元人民币,平均每人每天消费450元,进口车厘子、限量款坚果成为办公室常态。
![]()
在办公投入上更是极尽奢华:上海核心商圈豪华写字楼、进口烫金名片、2000多元的办公椅、德国空运的员工制服...这些与造车主业无关的开销大量吞噬着企业资金。
更荒唐的是,公司曾花费45万美元将一辆无法量产的概念车运往美国参展,这笔钱足以购买3辆蔚来ES6。
![]()
效率低下的跨国管理
拜腾在南京、慕尼黑、硅谷三地设立总部,本意是整合全球资源,实则导致管理效率极其低下,一个内饰方案的修改需要37封邮件往来、42天才能定稿,决策效率不足同行四分之一。
![]()
企业内部架构更是臃肿不堪,员工总数不足千人的公司竟设有29个副总裁职位,不同派系之间互相掣肘,今天A团队定的方案,明天B团队上台就全盘推翻,创始人之间在战略方向上的分歧更是让研发工作雪上加霜。
![]()
央视点名与资金链断裂
2020年7月,央视直接点名批评拜腾“烧光84亿元造不出量产车”,这记重锤让拜腾的资金问题彻底暴露,很快,公司开始拖欠供应商货款、延迟发放员工工资。
![]()
最令人痛心的是那些被拖欠款项的小供应商,有的老板带着员工举着“还我血汗钱”的横幅在工厂门口维权,员工更是生活陷入困境,有人因工资拖欠导致房贷断供、孩子学费无着。
![]()
最后的挣扎与破产清算
2021年底,富士康曾试图接手这个烂摊子,但经过9个月调查后发现,拜腾的技术资料残缺不全,样车存在方向盘跑偏、续航不达标等严重问题,最终富士康选择撤资,拜腾的最后一线希望破灭。
![]()
到2024年,拜腾最终以“无资产可偿债”宣告破产,其规划的千亩南京工厂杂草丛生,生产线锈迹斑斑,最终以8.18亿元贱卖,不足原投资的零头,清算时还发现拖欠国家税款4048万元,这笔钱足够一家中小车企进行半年研发。
![]()
结语:造车没有捷径可走
拜腾的失败给整个行业敲响了警钟:造车是一项需要长期投入、扎实耕耘的事业,光靠烧钱和营销无法走远。
![]()
相比之下,比亚迪深耕电池技术、理想汽车严控成本、蔚来建设换电站,这些成功企业都在用实干证明:制造业没有捷径可走。
![]()
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已进入淘汰赛阶段,那些注重技术积累、管理精细、用户至上的企业正在脱颖而出,拜腾的故事告诉我们:资本可以给企业一个华丽的开场,但唯有踏实做事才能赢得终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