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宫又自说自话?美记者称中国要发稀土出口许可证,商务部回应
哈喽大家好,今天我们聊聊中美稀土博弈白热化!稀土这张王牌的迟滞出手,成了很多人心中的核心疑问:芯片被封杀时为何不亮牌?
有美媒记者表示,白宫发布关于中国要发放一般性出口许可证,但中国方面的消息却有所不同,我国发言人表示,中国依法依规,对符合规定的申请,予以许可,保障全球产业链安全稳定。
三十多年前改革开放总工程师南巡时“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的定论,为何到今年才转化为震动全球的实际威慑?这背后,藏着中国战略布局的深层考量。
谈及稀土,不少人会将其与军工重器绑定,觉得离日常生活遥远。实则不然,它早已渗透进民生领域的肌理,家中空调、冰箱能实现快速智冷与节能,核心在于稀土永磁体提升了压缩机效率;
![]()
电动车续航与智能手机电池耐用性,也依赖稀土元素优化的电极材料。更关键的是,稀土的战略价值,在轻、重两类细分品种中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权重。
轻稀土在全球分布相对广泛,课本中提及的内蒙古白云鄂博矿区,是全球最大的轻稀土产地。这类看似平凡的元素,实则是工业生产的“基础助剂”。于普通玻璃中添加轻稀土,可显著降低紫外线穿透率,使汽车挡风玻璃具备更优的防晒性能。
石油炼化过程中,轻稀土催化剂能提升汽油、柴油的提炼效率,降低能耗与污染物排放。与轻稀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重稀土,其全球储量极度稀缺,90%以上集中在我国江西赣州、湖南郴州及两广地区。
如果说轻稀土是“工业味精”,重稀土就是“高端制造的心脏瓣膜”,电动车驱动电机的高功率密度离不开钕铁硼永磁体,激光制导导弹的精准定位依赖重稀土元素的光学特性,就连航空航天领域的精密仪器,也需重稀土保障极端环境下的稳定性。
毫不夸张地说,重稀土直接卡住了全球高新技术产业的“命门”。中国的稀土优势并非单一储量优势,而是全产业链的绝对掌控力。我国拥有全球三分之一的稀土储量,更掌握着92%的稀土精炼产能。
这意味着,即便美国、澳大利亚开采出稀土原矿,也必须运至中国进行分离提纯,才能转化为可用的工业原料。
从采矿、冶炼到分离提纯,再到材料应用,中国已构建起无死角的产业链闭环,这正是特朗普对中国稀土精细化管理反应激烈的核心原因,美国F35战机、特斯拉电动车、SpaceX火箭等关键产业,都离不开中国的稀土加工产品。
![]()
面对如此明显的依赖,美国为何始终无法实现稀土自主可控?答案藏在产业生态的系统性困局中。稀土等稀有金属多与铁矿、铝土矿伴生,通常作为冶炼副产品回收,这就决定了其生产必须依托庞大的基础工业体系。
中国铝业2022年年报显示,146吨镓就是从2000万吨氧化铝中提炼而来,而镓正是手机快充氮化镓材料的核心原料。
要获取这类稀有金属,需先建成年产千万吨级的氧化铝冶炼厂,配套电解铝工厂与发电厂,再搭建运输网络,整个体系投入需数千亿元。
对中国而言,氧化铝、铝锭、电力等配套产品均可融入工业体系消化,成本由全产业链分担;但美国仅为获取稀土而建这套体系,所有成本都压在稀土上,完全不具备市场竞争力。
![]()
成本难题之外,技术瓶颈更让美国寸步难行。美国虽能开采稀土矿,却长期缺乏高效分离技术,国际产业链的“微笑曲线”让美国更倾向于赚取上下游高利润,不屑于投入费力不讨好的精炼环节。
就在美国放弃之际,徐光宪院士研发出颠覆性的稀土分离技术,将分离效率与纯度大幅提升,同时把生产成本降低70%,为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奠定基础。
此后国内稀土产业重组形成南北两大板块,集群效应进一步拉低成本:美国提纯一吨稀土需5万美元,中国仅需1万美元。
环保壁垒则彻底封死了美国的追赶之路。稀土冶炼会产生含放射性的废料,中国通过技术革新与严格法规控制污染,还对受损土地进行生态修复,确保恢复农业种植。
![]()
但在美国,环保议题具有绝对政治正确性,矿山开发与工厂建设需经过联邦、州、地方三级审批,还要应对听证会、社区投票与法律诉讼,最长审批周期曾达29年,等流程走完早已错失市场窗口。
即便突破成本、技术、环保三重难关,美国仍难撼动中国地位。中国当前的稀土精炼能力与提纯技术,分别领先美国92%和100倍,产能与技术的双重优势形成难以逾越的壁垒。
更关键的是,中国已将稀土转化为战略博弈工具,对合规贸易伙伴正常出口,对恶意搅局者实施严格审查,这种“拉一派打一派”的策略,让美国拉拢的稀土联盟因利益受损而自行瓦解,甚至出现美国企业举报同行走私稀土以寻求公平竞争的局面。
![]()
稀土牌迟至今日才打出,核心在于战略布局的“后手思维”,没有充足反制手段时,不会轻易亮出王炸。如今中国的反制工具箱中,已不止稀土这一张王牌,大豆博弈与人民币结算两大杀器的布局,更彰显战略纵深。
在大豆领域,中国早已打破美国的垄断。此前中国每年进口大豆超3000万吨,美国大豆凭借价格、质量与出油率优势占据市场。
特朗普曾试图以大豆为筹码施压,却忽视了大豆种植的低技术门槛,美国停供后,巴西、俄罗斯及非洲国家迅速扩大种植面积,中国顺势调整采购结构,2024年从巴西进口的大豆占比已超70%,彻底取代美国地位。
更彻底的破局在于“向内求索”。进口大豆主要用于榨油与饲料,中国通过改良饲料配方,将大豆占比从14.5%降至13%以下;
![]()
同时利用生物合成技术,以秸秆、酒糟培育微生物合成蛋白质添加到饲料中,每养殖一头肥猪可节省25公斤大豆,每年仅这一项就减少400万吨进口。
而美国大豆主产区集中在特朗普的关键票仓,中西部铁锈带,中国采购转向直接导致当地农场主滞销亏损,农业协会的施压让大豆牌从美国的“利器”变成中国的“反制工具”。
人民币结算则从贸易工具升级为战略反制力量。中国已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货物贸易总额常年居世界第一,任何国家企业要进入国际市场都绕不开与中国的合作。
![]()
在铁矿石谈判中,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整合国内需求形成大额订单,成功掌握议价主动权;对贸易伙伴而言,人民币结算可规避美元汇率波动风险,澳大利亚大麦种植协会主席就明确表示,这能让出口更稳定、成本更可控。
人民币的更大野心在于争夺大宗商品定价权,而黄金储备正是关键支撑。此前中国将贸易顺差多用于购买美国国债,随着违约风险上升,央行转而大规模增持黄金。
这一操作既优化了外汇储备结构,又为人民币提供了超越国家信用的黄金背书,当中沙石油贸易可用人民币结算,且沙特可将货款直接兑换为黄金时,人民币的国际接受度自然大幅提升,美元霸权的根基也随之动摇。
近年来黄金价格屡创新高,本质就是全球对美元信任崩塌的直接体现。稀土博弈的本质,是全球产业链主导权与规则制定权的较量。中国用数十年时间,将稀土从初级资源升级为战略筹码,从规则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塑造者。
这种以全产业链优势为根基、以规则为盾牌的博弈模式,不仅在稀土、大豆、货币等领域展现威力,更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为中国筑牢了安全屏障。
从稀土的精炼提纯到大豆的自主替代,再到人民币的国际化突破,中国的每一步布局都暗藏深意,不是被动应对博弈,而是主动构建更具韧性的产业生态与贸易体系。
![]()
当这些布局形成合力,即便面对全球风云变幻,中国也能行稳致远。这或许就是稀土王牌迟出的终极答案:真正的强大,从来不是孤注一掷的冒险,而是运筹帷幄的从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