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2023年亚马孙部分湖泊温度“高过洗澡水”
荆晶
美国《科学》杂志6日刊载的一项研究显示,由于2023年巴西亚马孙地区遭遇罕见热浪与干旱,部分湖泊蓄水量减少,水温异常升高,有的甚至比洗澡水还热,导致生活在那里的淡水豚大批死亡。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6日报道,湖泊被视作气候变化的“晴雨表”,热带湖泊极易受气候变暖的影响。但先前相关研究对这方面关注严重不足。为填补这一空白,巴西和美国等国研究人员利用卫星图像分析了2023年9月和10月间亚马孙地区10个湖泊的水文变化。当时,由于气候变化引发的严重热浪与干旱,这些湖泊的水位跌至有记录以来同期最低值。
研究人员在报告中说,这些湖泊中,半数表面日间温度“异常偏高”,突破37摄氏度。即便在热带地区,如此高的水温在大面积水域中也极为罕见。通常情况下,亚马孙湖泊的表面日间水温约为30摄氏度。
特费湖情况尤为严重。2023年10月,这个湖的表面日间水温飙升至41摄氏度,超过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建议的40摄氏度这一泡澡水温上限。值得警惕的是,高温并非仅停留在湖面,水下超过1.8米深处也检测到同样的高温,导致湖中淡水豚等水生动物难以觅到清凉水域避暑。
报告第一作者、巴西马米劳阿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水文学家阿扬·弗莱施曼说,尽管缺乏长期观测数据,但在这个深度的高温“很可能史无前例”。
除水温升高,巴西亚马孙地区不少湖泊的面积也在缩减:特费湖表面积减少了75%,巴达若斯湖表面积更是缩减了92%。
弗莱施曼说,极端高温“超出了众多水生动物的耐热极限”,导致生活在那里的淡水豚大批死亡。2023年9月末至10月期间,仅特费湖就发现200多头淡水豚死亡。目前尚不清楚它们为何没有顺流前往亚马孙河寻找凉爽水域,研究人员没有排除高温伤害它们大脑神经系统的可能。
研究人员说,这次湖泊异常高温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极端干旱导致湖泊水位大幅下降;湖水浑浊度升高,更易吸收太阳热量;日照强烈且风力微弱,使得湖泊既难以通过蒸发散热,也无法在夜间有效降温。
由于缺乏长期监测数据,研究人员难以确切掌握亚马孙地区湖泊在过去数十年间的升温速度。不过,他们分析该区域24个湖泊的遥感数据后发现,过去30年里,这些湖泊的平均表面水温每十年升高0.6摄氏度。
弗莱施曼说:“亚马孙地区的湖泊正处于长期升温的过程中,这一现象很可能与气候变化及全球变暖密切相关。”(完)(新华社专特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