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4日,元旦的喜庆劲儿还没散,CNBC的一则采访让人议论纷纷。
前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这位有着中国血统的华裔政客,对着镜头直言不讳:“中国最好不要自主生产尖端芯片,因为我们美国不想看到。”
![]()
这话倒不是言论多新鲜,美国打压中国芯片早是公开的事,关键说话的是骆家辉一个黄皮肤、祖籍广东台山的华裔。
要搞懂他为啥敢这么说,得先聊聊骆家辉这一路走得有多不容易。
1950年出生在西雅图的他,是标准的二代移民。
家里条件差到啥程度?他自己回忆,小时候住的是政府公屋,父母开着间窄巴巴的杂货店,日子过得紧巴巴。
![]()
他爹是二战老兵,跟着巴顿将军打过诺曼底登陆,回来后日子也没富裕起来,只能一遍遍教儿子“自强不息,用功读书”。
骆家辉是真听话,也真能拼。
硬生生考上了耶鲁大学,可学费太贵,背上了一堆学贷。
在学校里省到啥地步?连用烘干机的钱都舍不得花,衣服洗完只能拿回宿舍晾干。
![]()
本来他想当个理工男搞城市规划,结果赶上美国六十年代民权运动、反战运动风起云涌,年轻气盛的他脑子一热,转去读了法学院,毕业后直接进了检察官办公室。
这一步算是选对了,骆家辉在政坛一路开挂。
30年时间,从郡长做到华盛顿州州长,成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华裔州长,后来还当上了商务部部长、驻华大使。
一个移民后代能混到这份上,在美国政坛实属罕见。
![]()
但这份荣耀背后,压力也没断过。
尤其是当驻华大使那两年,他坐着经济舱抵京,想着两边讨好,结果哪边都不待见。
从公屋少年到美国高官,华裔身份是助力还是枷锁
在美国,保守派骂他“亲华”,觉得他黄皮肤靠不住;在中国,网友讽刺他是“黄皮白心”的香蕉人,尤其是他拿新疆、西藏问题说事之后,《中国新闻网》直接用《别了,司徒雷登!》的笔法吐槽他“香蕉放久了黄皮总归要烂掉”。
![]()
搞不清的是,为啥大家总盯着他的华裔身份?他自己都说了“我百分之百是美国人”,人家的政治立场本来就该忠于美国,这有啥好骂的?
骆家辉也挺矛盾的。
一边喊着要“敲掉中国的贸易壁垒”,一边又带着家人回广东台山寻根拜祖,说自己热爱宗族文化。
这其实不是他一个人的问题,很多美籍华裔都这样,既想融入美国社会,又舍不得骨子里的文化认同。
只能说,身份这东西,有时候真的是种负担。
![]()
当年杨振宁作为民间信使促进中美科技交流,陈香梅以总统特使身份访华,那时候没人骂他们“香蕉人”,如今关系紧张就口诛笔伐,这做法确实不够理性。
本来以为他2013年辞职后就淡出政坛了,没想到2024年又出来发声,一开口就是芯片问题。
他还说,美国阻止荷兰ASML卖光刻机给中国,就是芯片战争的延续。
![]()
这话其实等于没说,明眼人都知道美国就是想垄断高端芯片,不让中国超车。
芯片言论不是个人立场,而是中美科技博弈的缩影
骆家辉敢这么说,本质上是替美国站台。
美国对中国芯片的打压,早就不是秘密了。
这几年又是列实体清单,又是限制光刻机出口,核心就是想维持产业链上游优势,怕中国在科技领域赶上来。
![]()
但美国怕是打错了算盘,你越不让中国做,中国越要做到。
中国的芯片产业没因为打压就停滞。
中芯国际用现有设备搞出了7nm级制程,华为麒麟芯片也成功回归,中科院还搞定了EUV光源技术,这些进展可不是骆家辉一句“不想看到”就能阻止的。
他都75岁了,政治生命早就进入倒计时,这时候出来说这话,无非是想向美国表忠心,生怕被当成“叛国分子”。
![]()
毕竟在美国政坛,对华态度可是块“试金石”,不站好队,之前积累的政治资源可能全没了。
没必要对骆家辉的言论太较真。
他就是个美国政客,维护美国利益是他的本职工作。
我们更该关注的是中美芯片博弈的本质这不是一个华裔政客能左右的,而是大国之间产业链主导权的争夺。
![]()
与其骂骆家辉“忘本”,不如看看中国芯片产业的进步,这才是最有力的回应。
骆家辉的芯片言论只是中美科技博弈中的一个小插曲。
他的身份困境,反映的是大国竞争下个体的无奈。
而中国芯片产业的突围,证明了发展的权利从来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自己拼出来的。
![]()
美国不想看到的事,中国偏要做到,这或许就是对骆家辉最好的回应。
未来的科技竞争还会继续,但只要中国坚持自主创新,就没人能挡住发展的脚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