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美国企业界突然刮起一阵“高管离职风暴”。从波音到星巴克,从特斯拉到谷歌、微软,不约而同地对管理层动了“手术刀”。
![]()
被裁掉的高管中,印度裔比例惊人——据彭博社行业分析数据,今年已有190名印度裔高层离职,其中不乏CEO级别的“头牌人物”。裁员背后到底是业绩出问题,还是管理思路遭遇挑战?
在这场“洗牌”中,曾长期被视作“低调实力派”的华裔精英,会不会迎来上升窗口?这场高管更替风暴,可能正重塑硅谷的权力版图。
外包梦碎:印度裔高管“下课”的绩效账本
美国公司换人,终究是结果导向。这次裁撤潮,并非简单的“清人种”,而是对一连串业务滑铁卢的反应。企业的基本逻辑从没变过:你能带来利润,就能留下;带来麻烦,那就请走。
![]()
波音的危机最具代表性。2018年与2019年接连发生的737 MAX空难,早已暴露出其将软件开发外包至印度的风险。当时的CEO丹尼斯·米伦伯格大力推行降本增效,把核心控制软件交给了成本更低的外包团队,结果却埋下了质量管理的地雷。
时间来到2024年,阿拉斯加航空再爆“舱门脱落”丑闻,波音终于扛不住了。CEO戴夫·卡尔霍恩引咎辞职,新掌门凯利·奥特伯格上任后不久,立刻启动1.7万人大裁员,波及班加罗尔的技术中心,直接裁掉150至180人。这一动作信号明确:波音正尝试收回被外包的研发权,修补过去的“省钱失控”。
![]()
星巴克的故事也类似。拉克什曼·纳拉辛汉上任不久就推出“三重复兴”计划,意图扭转公司在疫情后的疲软状态。
但现实是骨感的:股价跌超20%,员工工会压力持续上升。同店销售额不升反降,最终董事会也不再给他机会,17个月后便换人,换上更接地气的布赖恩·尼科尔。
马斯克则一如既往地简单粗暴。他收购推特后第一步就炒掉了印度裔CEO帕拉格·阿格拉瓦尔,还在2024年对特斯拉进行全球裁员,波及不少印度籍员工。他的逻辑也很直白:每天亏400万美元,就得减员提效。对于马斯克来说,谁在哪出生、说什么语言都不重要,能不能让公司赚钱才是硬道理。
![]()
这些案例说明,印度裔高管的“下课”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和他们主导的策略脱不开干系。特别是在外包主导的运营模式频频失灵后,公司只能回头找问题的根源。
“小圈子”效应引爆企业不满
尽管业绩是导火索,但裁员潮背后,也藏着更复杂的管理文化冲突。一些印度裔高层在企业内部形成的“小圈子”文化,正在引发更多质疑。
社交平台上,一位美国律师的帖子引发大量转发。他讲述了妻子所在的公司被印度CEO接管后,高层迅速换成印度裔,原有团队被裁,业务大量外包,最终导致绩效滑坡、组织混乱。虽然这只是个案,但类似故事正在被越来越多网友认同,甚至成为某种“职场共识”。
![]()
历史上,这类争议也不是第一次出现。迪士尼IT部门、南加州爱迪生公司、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玩具反斗城等都曾被爆出用印度籍H-1B签证员工替代本土员工的做法,还曾要求被裁员工培训自己的“接班人”。这些操作一度引发法律诉讼和媒体围堵。
H-1B签证原本是为了吸引全球高技术人才而设,但现实中却演变成某些公司“压缩成本”的法宝。特别是在印度IT外包公司大量进驻美国后,这种以低成本替代本地员工的模式迅速扩张。
![]()
数据显示,在2022到2023年的科技业裁员潮中,30%到40%裁员对象为印度IT人员。一些公司甚至在3分钟的视频会议中裁掉几乎整个印度团队,理由是“回归核心使命”。
USAA(美国军人互助会)最近就传出裁撤印度裔高管,内部信中提到“修复外包问题、聚焦美国服务”,更是把“本地优先”的信号放在了明面。这类举动说明,企业高层越来越关注外包对企业文化的侵蚀、对数据安全的挑战,以及对内部协作的破坏。
虽然说“种族裙带”说法容易引发误解,但企业在经历重大亏损后,确实更倾向于反思管理结构中是否存在“同质化”带来的盲区。在这种背景下,一些管理者的文化适配度和开放性,便成了企业考虑的关键因素。
![]()
华裔真的有“上位”机会吗?
管理层换血,留下的职位总得有人来填。这场风暴是否真能为华裔带来“上位机会”,关键在于能不能把握住结构调整后的窗口。
从现有成功者来看,华裔早已不乏典范。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Zoom的袁征,都是在全球舞台上叫得响的名字。他们不仅技术过硬,更懂得如何将产品变成商业帝国。特别是在AI、自动驾驶、远程协作等技术焦点领域,华裔工程师和创业者的存在感越来越强。
华裔人才的优势也不止技术背景。在中美两大市场之间的天然“文化翻译”角色,令他们在跨国公司中具有独特价值。比如特斯拉上海工厂的高效运营,背后就有大量华人工程师和管理者参与,他们在执行力和创新配合上展现出极强的能力。
![]()
硅谷从来讲究“实用主义”,谁能带来增长,谁就能走到前面。波音为了留住核心人才,甚至给出大幅涨薪,这已经说明问题。在效率和成果优先的语境中,华裔只要能拿出成绩,机会自然不会缺。
不过话说回来,挑战也真不少。华裔在语言表达、职场社交、向上沟通等“软技能”上,有时确实不如印度裔那般游刃有余。再加上中美关系的复杂化,部分企业在招聘时也会有所顾虑。这就更考验华裔在“硬实力之外”的综合能力。
想要真正“上位”,光有能力不够,还得能带团队、讲故事、搞定资源。如果能在这几方面补上短板,华裔完全有机会在这轮结构调整中脱颖而出,靠本事赢得位置。
![]()
对于华裔来说,这确实是一个窗口期。但机会不等人,只有把技术、管理、沟通这些本事练到极致,才能真正坐上那个位置。这场高管地震,或许正是华裔精英打破“天花板”的起点。谁能在混乱中稳住脚步,谁就能在新格局中掌握话语权。
信息来源:《波音启动全球裁员1.7万人计划 拟首批裁员逾2500人》——央视新闻
印度裔CEO在美国不再吃香?——环球时报 2025-03/24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