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检测是守护道路安全与空气质量的“第一道防线”,可有人却在这道防线上“钻空子”、谋私利。不久前,顺义区人民检察院就办理了这样一起案件,案件中不仅揭露了“车虫”与检测机构勾结,还让不合格车辆“带病上路”的黑色链条。
据赵某交代,从2017年开始就以“车虫”的身份,帮人代办验车。2023年初,他的业务重心转向了问题车辆,专门低价招揽客户,通过与检测厂合作,帮这些车拿到虚假检测合格证明。
![]()
赵某能够顺利运作,关键在于找到了合作的检测厂。北京市顺义区某机动车检测厂的负责人何某,为了谋取利益,赚取验车费用的差价,与赵某一拍即合,还拉上车间主任周某,形成了一条完整的造假数据产业链。这样机动车检测厂就能获取额外的经济收益,代办验车人员能从中赚取服务费。
![]()
看似简单的“改数值”,实则暗藏巨大危害。这些被篡改的数据,集中在与环保密切相关的两个检测项目上,直接影响车辆上路后的排放是否合规。
检测车为了提高收益,赵某为赚取一些服务费,用作弊器屏蔽车辆不合格的数据,让数据采集系统获取虚假信息。最终,使可能不合格的车辆能够出具一个合格的检测证明。而这些车辆上路后,最直接的危害就是污染空气、威胁公众健康。
![]()
经检察机关审查,仅顺义区这家检测厂,就出具虚假的文件证明是2400余份,违法所得约45万余元,。除此之外,赵某还与其他检测厂有合作,又出具了虚假的检测证明3700余份,额外获利2.7万余元。随后,顺义区人民检察院对检测场的负责人何某、车间主任周某以及代办验车人员赵某涉嫌提供虚假证明文件向法院提起公诉。
![]()
最终,法院依法判决两家涉案机构分别犯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并判处罚金;判处二公司相关责任人员何某等五人、代办验车人员赵某犯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分别判处刑罚,在没收全部违法所得基础上判处罚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